书城小说康定情人
13418300000023

第23章

约翰一讲起生意来,该他一个人眉飞色舞地向素月说话了。素月听不了一会儿就厌倦了。素月想,做生意有个什么讲头,这个人费了半天劲,说了大半天,把价钱刚抬上去一点,另外那人又口干舌燥地说半天,要把价钱再降下来一点。就这样抬上去,又落下来,抬上去,又落下来,比抬一根木头还累。约翰讲得这么兴奋,素月听着听着,也感觉像在抬一根又粗又沉的木头。

素月一不喜欢,就坐在那里,扭着窈窕的身子,晃来晃去,甩动发辫。实在不行,就从约翰身边蝴蝶一样飞走了。约翰坐在那里又说了一会儿,一愣神,素月已经不在房间里。这时候约翰找不到谈生意的对象了。

今天在王老板那里,素月也不愿意听约翰和王老板他们谈生意,约翰对于素月说的那句话很不满意。

约翰问素月:“男人们讲正事,你要么不愿意听,要么说着说着就走开了。你这样我不太喜欢。”

素月笑着走过来,拉着约翰的手晃秋千,说:“我就是不喜欢你谈生意的样子。”

约翰说:“可我还想和你一起商量在陕西街上开店铺的事情呢。”

素月说:“好好的,开什么店铺,多辛苦。大哥大姐的事情用不着我们操心。”

约翰诚恳地说:“怎么会是大哥大姐的事情?我不想就这样靠着他们,我有自己的打算。”

一说起打算,约翰又要开始念叨起集义生、世昌隆的名字。

素月嘻嘻地笑说:“你比大哥他们想得还长远,大哥都没有心思要当集义生、世昌隆那样的老板呢。”

这下,约翰真的来气了,他暗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和这个名叫素月的陕西女子谈什么生意上的事情。

另外,除了生意上的事情,约翰还有些不得不说的话题。

素月为了叫约翰喜欢,不停地打扮自己。素月挑花布,成了绸布店老板见面最多的客人,挑好花布,又成了裁缝师傅的常客。裁缝师傅将素月装扮得花枝招展。可素月这样打扮,要花不少钱。约翰没有花多少钱,钱是素月一张巧嘴,向大哥他们讨要的。

约翰过意不去,跟素月说:“你这么漂亮我已经很满意,不要再买那么多的花衣裳了。”

约翰又对王老板去说了同样的话,王老板笑嘻嘻地尽帮素月说好话。素娥也愿意小妹这样。她这辈子跟着王老板忙生意把青春荒废了,现在,还不该让老王多破费破费?

约翰见他们都是一个意思,便不再说什么了。

只是约翰来锅庄找尼玛的时候,两个人说了一些这样的话题。

尼玛听了约翰的话却帮不上什么忙,他还真是没有碰上过这样的问题。

二十五

达娃在银楼里干活有些时候了。在家里,阿爸给他安了一只会飞的翅膀;在银楼里,汉人银匠陈师傅给他安了另一只会飞的翅膀。达娃有了这一对翅膀,变成会飞的银匠了。

银匠达娃的手艺今非昔比!但尼玛不清楚弟弟现在的手艺如何,只有尼麦最清楚达娃的银匠手艺。

尼麦为人十分随和,和谁都能成为朋友。有时候,格桑麦朵不想自己上街去挑花布,不去叫尼玛,她站在院坝中间喊一声,尼麦一听到格桑麦朵清脆响亮的呼唤,他立刻上街,去帮格桑麦朵挑花布。回来的时候,他挑的花布让格桑麦朵很满意。

尼麦不光和格桑麦朵很要好,达娃也很喜欢尼麦。

尼麦不仅随和,他还那么聪明,像达娃自己一样明白银子的好处。达娃喜欢让尼麦站在身边,一心一意地看他敲打银子。像让月光驻留在银子上面不再流淌,他要求尼麦站在那里就不要离开。

于是尼麦每次来银楼,达娃都希望他多呆一会儿,把由衷的赞叹带回到锅庄院坝。有一次,尼玛两兄弟和尼麦在锅庄院坝凑在了一起。尼玛问达娃:“尼麦一天到晚都往你的银楼里跑,长了不少见识吧。”

达娃对尼玛说:“那还用说,尼麦看到我打的银子,都快要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尼麦站在一旁,很肯定地对尼玛点头,说:“是这样,你弟弟现在的手艺今非昔比了!你要不信,我来给你说一说。”

于是,尼麦站在一边,给尼玛滔滔不绝地说起他和达娃一起去银楼里的情形。尼麦说,我刚进去,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银器,真有一点头昏眼花了。过了一会儿,等我适应屋子里的光线,达娃就要展示他的一件又一件银器。首先,我看到他打的龙头耳环。龙头耳环呢,像我们小时候滚的铁环。达娃的这个又大又沉的龙头耳环,恐怕只有长了一双有福气的、耳垂丰满的大耳朵的人才有可能挂得住。我看见过平措叔叔打的银耳环,那上面的花纹都是小心而又精细地。达娃打的银耳环却很大气,耳环上的花纹全像老树的根须紧紧地抓住大地一样有力。达娃的银耳环是有点随心所欲,但尼玛你想想看,康巴汉子大气的样子,不去戴大气的龙头耳环,难道要戴小里小气的过分精细的银耳环?

听到这里,尼玛站在一旁没有说话,他清楚,尼麦说得很有道理,但这样说,让银匠儿子把他的银匠阿爸给比下去了。只不过尼玛就算为父亲不服气,至少在龙头耳环上再争来争去就没有多少理由了。

尼麦不去看尼玛的脸色,他又继续说下去。他说,我也不是光要说达娃的好话。过去,达娃跟平措叔叔学手艺,他就爱别出心裁。平措叔叔打制的银碗盖子上的游龙规规矩矩,可达娃不这样,他打出来的两条游龙在盖子上抢得更欢。平措叔叔生气地说,就像两条不听话的烂龙!达娃还嘿嘿一笑,说,不听话的烂龙也是阿爸的好儿子。平措叔叔不好像过去一样教训他了。

尼玛听到这里,看到尼麦说得惟妙惟肖,笑了。他说,达娃过去跟父亲学手艺就是这个样子。还是阿爸很给他面子。

达娃站在那里,听见尼麦说了自己那么多的好话,心里很高兴,可是现在却又说他别出心裁,达娃心里有些不高兴了。

尼麦也不看达娃的脸色,又继续说下去。他说,可那都是过去的事情。达娃在龙头耳环上也是一样的别出心裁,但是这可不是他年少时那样,为别出心裁而别出心裁。那样的别出心裁是不讲道理的别出心裁。现在,达娃的龙头耳环打成这个式样,那是很讲道理的!就好像那些发生在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听尼麦说到这里,达娃一摸上翘的胡子,笑了。尼麦说了半天,原来是在夸自己呢。尼玛站在一旁,也笑了。尼玛真没有想到,尼麦这么会说话,他才是好口才!

看到兄弟俩都笑了,尼麦又继续说了下去。他这么兴奋,足以说明,他的确是喜欢达娃,更喜欢达娃银匠的手艺。

于是他又说,达娃把打制出来的净水壶指给我看,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我问了达娃一声,这是你打的银器?达娃不回答,哈哈一笑,抬头望到天花板上去了。刚才那个龙头耳环很大气,这个净水壶却做得十分精细。我不可以夸口说,我就会看这些银器。但这个净水壶明明白白摆在眼前,只要有点眼光,不在锅庄院坝睁只眼闭只眼打瞌睡的人,都能看出它的好坏来。达娃的两条金鱼不像刻在银子上一动不动,呆头呆脑的样子。它们全是活的,两条金鱼微微一动尾巴就会在净水壶里游泳。

尼玛听了这话,想起小时候和弟弟一起去跑马山的山脚下捉小鱼。小鱼就这样在清浅的溪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想到这里,尼玛可以断定,这怎么不是弟弟达娃银匠的手艺?

尼麦这时候又说,平措叔叔的东西却不是这样,他是按照先人们的样子做的,刻在银子上的动物就只好规规矩矩,一动不动的呆在那里。

尼麦这么说,达娃别提多高兴。达娃兴奋地看着尼玛的眼睛,说:“阿哥,我只用三个白天和两个晚上就可以将一副双龙空心手镯敲打出来。阿爸不用上十天半个月工夫,无论怎样,都敲打不出来。”

尼玛站在一边,知道弟弟是一个好手艺的银匠了。他为弟弟感到高兴。

不过,听尼麦这么一说,弟弟达娃不光把银匠阿爸比下去了,也把自己这个当兵的阿哥给比下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来自江西的陈师傅回江西老家去了,达娃的银匠手艺已经学到家。他想从汉人的银楼跑出来单干了。达娃想开银楼的打算早已有之,但是,开银楼需要很多本钱。达娃只有在城里先开铺子,只有先在铺子里既当老板又当银匠。

这一天,达娃见到尼玛,高兴地说:“阿哥,我就要自己开铺子,不用再去受银楼老板的气了。”

尼玛低着头,说:“你比我有出息,你都要开铺子了。”

达娃微笑着说:“阿哥,有点不好意思,我想让你去向曲珍娘娘她们借我一点银子开铺面。”

尼玛说:“你自己去找她们,我不大好向她们伸手借银子。”

后来,达娃还是从意西曲珍她们手里借到了银子。等他回来碰见尼玛,有点瞧不起自己这个哥哥了。

达娃的铺子开起来了,他说:“总有一天,我也要像意西曲珍她们一样成为一个有钱人。”

从这一天开始,达娃不再是一个只会敲打银子的好手艺的银匠,他肯定不和自己的父亲相同,他会成为城里众多生意人中的一个。

是的,现在尼玛感到,除了约翰,他自己和谁都不能比了。

是啊!达娃这个做银匠的一入行就开起铺面,而约翰这个一天到晚都在王老板铺子上帮忙做生意的家伙,到头来,连自己的一间铺面都没有。有时候尼玛想对约翰说,我的弟弟都已经开了间铺面,你这个生意人算是白当了。尼玛真这么说,约翰一定会睁圆了眼睛瞪着自己。可是约翰一有了素月,跟入错行一样,不再把心思放在生意上了。

尼玛想,虽然找的女人不一样,我们两个现在倒是十分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