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13489100000022

第22章 六年级,孩子健康心态的形成期(4)

这个案例里,爸爸及时管教了小明,甚至还打了他,可是为什么没有起到作用呢?是因为爸爸揍得不够重?还是因为小明家里富裕,不在乎吊灯那几个钱?其实,这些都不是小明屡教不改的原因。爸爸妈妈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认为砸坏一个吊灯没有什么大不了,可是他们忽略了小明根本就没把他们的批评放到心里。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小明只会越来越任性,难以管教,最后家长还会委屈地说:“唉,我家的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还是任性的不行,一点儿也不听话!”

在批评孩子的任性行为时,家长要注意:

第一,命令不要以再重复,应该在孩子错误行为刚开始时就坚决制止。如果第一次制止无效,那么重复的次数越多,越降低命令的严肃程度。

第二,口气强硬,态度温和。态度温和是指家长不要带着冲动、怨恨的情绪批评孩子,这样家长就容易不理智;口气强硬是指批评孩子的时候语气要干净利落、直截了当。必如案例中小明的父母这样对小明说:“你不能在家里玩溜溜球,马上停止。”效果就会好得多。

赶走孩子的自私心理

自私的孩子往往过于看重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以自己的情绪为情绪,自己的意志为意志,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不顾,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这种孩子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孩子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惟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无疑,这种自私心态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我形象以致被人厌恶、孤立。

蔡风成绩非常好,班主任想让他做班长,把班级的整体成绩带上去,没想到却遭到他的拒绝。班主任不明白为什么,问道:“当班长有什么不好?”

“当班长有什么好呢?”蔡风轻声反问,“现在我六年级了,要靠市重点中学,当班长太耽误时间,考试看的是成绩,不是看你是不是班长。”

蔡风的一番言论让班主任吃惊不小,看来同学们对他的反应是真的。蔡风是寄宿生,平时吃住都在学校,他的很多同学在和老师谈心的时候都说他太自私,从不肯帮助任别人。

“蔡风从来不参加课外活动,说是浪费时间!”

“我问蔡风这道题如何解,他明明知道,却不教我!”

“我不爱和蔡风搭伙儿吃饭,好吃的全被他扒拉走了!”

老师认为成绩固然重要,可是良好的品质同样对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一个周末,他来到了蔡风家里家访。

“老师,你怎么来了?快请快请!”蔡风的父亲打开门,有些惊愕。

蔡风一家人正在吃饭,一桌做了6个人,爷爷、奶奶、外公和蔡风一家三口。

“你们先吃,吃完了我们再谈!”老师见来的不是时候,退到了客厅,让他们先吃饭。

喝着茶,老师听见:

“风,你爱吃排骨,都给你!”

“奶奶,把你的坐垫给我坐坐,冷得很!”

“风,你爸爸不同意给你买的mp4,这次你考得好,妈送给你!”

从这几句言词中,老师有些明白蔡风为什么养成了自私的心态了,他决定一会儿好好和蔡风的家长谈谈。

孩子的自私行为家长应该严厉禁止,怎么做才能有效地改掉孩子自私自利的心态呢?

找到孩子自私的原因

“自私”这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孩子天生的利己倾向。

在孩子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他们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然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但很多孩子仍然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孩子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

第二,家庭过分宠爱。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提醒孩子“自己”要如何如何,而没有引导孩子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个角度去思考,那么,就会把“自私”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而长期过分溺爱、娇纵,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孩子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

及时的提醒和讨论

当孩子表现出自私行为时,立即的强烈责备反而不好,应给予孩子提醒和讨论。讨论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内容是使孩子了解自私的后果——自私的孩子不受欢迎。孩子为了不落到没有朋友玩,没有好声誉的结果,会意识到以后自私行为的注意和改正。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集体就是小组、班级、学校及假期里的活动小组。孩子学习和生活在这些集体组织里,就应该同这些组织的其他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完成集体活动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初步的集体主义意识。但自私的孩子在集体中与集体格格不入,做事情斤斤计较,有些家长也错误地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没意思,这是不对的。家长应当和学校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支持孩子为集体做好事,倾听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后的感受,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团结友爱、勇挑重担、遵守纪律,并帮助孩子克服狭隘自私、重名重利、害怕吃亏等错误思想。

让孩子深刻认识自私的危害

六年级的孩子认识问题容易片面、肤浅,仅仅从直感判断正误,随性而为,家长要引导孩子从深处认识问题,比如,家里的好东西孩子多吃多占,从表面看他沾了光,但从深层看,好东西吃得多,差东西吃得少,就会出现营养成份失衡,以致于造成肥胖、贫血等症。再比如担任班干部,从表面看花费了自己的精力,有时还会受气,但从深层看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向各位同学学习,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家长应及早向孩子敲响警钟,使孩子在认识上和情感上同自私告别。

父母要言传身教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样,父母在平时表现出的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也关心别人。要知道,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替别人(包括父母)着想。

不要溺爱孩子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只想得到别人照顾,根本想不到关心别人。家长要懂得正确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合理的答应,不合理的不要迁就,同时,全家人还要组成“统一战线”,不要让孩子产生“父母不答应,爷爷奶奶会答应”的侥幸心理。只有全家人同一战线,才能改善孩子的自私自利的心态。

让孩子体会到助人的快乐

一个自私的孩子往往缺乏爱心,助人为乐容易赢得别人的赞扬,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有效帮助孩子改掉自私自利的毛病。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去敬老院、孤儿院、为灾区捐款等等,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以此感染孩子,影响孩子,帮助孩子消除自私心理。

塑造孩子乐观的心态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乐观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人生成败,它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调查显示,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较为健康(其癌症患率明显低于悲观抑郁者),而且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

李·艾柯卡是美国着名的企业家,他的父亲尼古拉·艾柯卡也是一位企业家,最富有的时候,拥有几家电影公司和富兰克林戏院,另外,还有一个包括30多辆车的车队。所以,在李·艾柯卡6岁之前,他们的生活非常安逸温馨。但是,就在上世纪30年代那场经济危机之后,尼古拉家里几乎丧尽了全部财产。面对这样悲惨的局面,尼古拉和妻子没有悲观失望,也没有把失败的阴影带给孩子。童年的李·艾柯卡一直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慈爱和温暖,得到了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和积极迎接生活挑战的处世态度。

父亲虽然仅上过4年学,却是那种能够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人。他在经商过程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过挫折,都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闯过来了。他善于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孩子。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时,他都能找到适当的话题,及时给以点拨。比如,如何应对困难,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做好每一件事和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他都不时地把道理讲给儿子听。

当儿子遇到屈辱和困惑,满腹心思、闷闷不乐时,父亲总是乐观地对他说:“孩子,发生了什么事?不要紧,这没有什么。任何困难都将是暂时的。忘掉它,迎接美好的明天吧。相信明天会好起来的。”

“忘掉困难,迎接美好的明天”,这句话一直是艾柯卡的家训。孩子们也很相信他们的父亲,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找父亲谈心。

一次,小艾柯卡在小学竞选班干部,因对手做了手脚,他落选了,而老师却没有主持公道。愤怒的他跑回家,把满肚子的委屈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到学校去找老师评理。但父亲没有这样做,而是对儿子说:“这个世界上不合理的事情是很多的。尽管我们都追求合理,但这是很难实现的。怎么办呢?把委屈放在心里,别计较它;特别是对那些不值得计较或无能为力的事,更应该这样。不要钻牛角尖,而要朝前看。”父亲的话使儿子的心结得以化解。

有一年,小艾柯卡病倒了,得的是风湿热病。这种病在当时是非常可怕的,曾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小艾柯卡非常害怕死去。在痛苦和绝望中,父亲以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鼓励他。父亲说:“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不幸,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疾病。孩子,当人遇到不幸时,首先不要让精神垮掉,而要想方设法同不幸作斗争,并在斗争中获得知识和力量。”在父亲的关怀和母亲的照料下,小艾柯卡在经过6个月煎熬之后,终于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

可以说,乐观的心态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呢?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悲观,因为他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所以更容易感受孤独和痛苦。如果孩子性格比较内向的话,那么家长要引导孩子多结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让孩子爱好广泛

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那么他必然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要着意培养孩子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拥有自信十分重要

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家长要有乐观的思维方式

家长在生活中的乐观态度,对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养成乐观品质。比如说,这会儿下雨了,就要引导孩子说“下雨了”,而不要说“该死的天,又下雨了”,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雨的事实。当然,就算说“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使雨发生任何改变,可是如果把这种话说给孩子听,情况就大不一样!“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鸟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们都得到了雨的滋润”,这样就会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他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