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13754000000016

第16章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校是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服务社会是它的历史使命,也是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组织结构、制度体系和管理方式。综观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都有其发生和存在的背景和条件。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我国高校成立之初,在经济属性上划分为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所有,实行计划经济,高校投入主要依靠国家拨款。高校的各级机构从组织设计、事业活动、管理流程的设计思路来看,基本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行政体制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调拨、统一分配。这个制度的设计思想,建立在“只要把钱管住就行了”这样一个思想基础上,带有严格的“上级管理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一级管理一级”的行政特征。这种事业单位传统的组织体制本身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和约束性。

二、固定资产配置的制约

高校固定资产的新增及配置目前仍然沿袭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严格地讲,如果计划能够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制定,这种计划并不是坏事,但我们的购建计划一般都需要争取,争取计划是大家的习惯做法。不争取,该建的可能列不上计划而不能建,该购置的可能因列不上计划而不能购置。争取了,不该建或者是不急需建的可能批准建了,不该购置或可购可不购的计划允许购置了,反正高校固定资产没有保值增值的任务,没有经济考核的指标,“争取”二字包含了几多玄机。

三、多头管理模式的制约

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一般是对固定资产实行多头管理,由于部门职责设计上的缺陷,相互独立,各行其是,部门之间不能自觉地做出相应的管理控制和信息沟通,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资金筹集和使用的核算;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审批;招投标办公室负责所有固定资产的招投标管理和监督;教学管理部门及各个学院管理与之相关的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研究。总之,鉴于各部门特有的职能属性,在分工上各自为政,不管是在体制上、技术上,还是管理控制方面,缺乏一个统管单位的协调。这种机制决定了学校在资源管理和分配上的权限极为有限,无法做到依据本单位的资产存量,尽可能地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性和效益性,高校也无法根据内部组织机构的职责定位,对各个部门在管理活动中实施互相制约和影响。

四、财务管理理论的制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各种改革连续不断。这些改革和管理举措带来了大量的、新的管理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与此同时,改革带来了管理实务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反映出面对外在的变革,高校的财务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如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财务分析(或信息处理)能力差、对外投资和贷款风险机制滞后等先天不足和基础薄弱的问题。

五、权责不明因素的制约

我国高校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沿用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高校的管理模式、招生规模、学科体系、科研项目都受政府制约,高校只是担负受托责任。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政府将市场经济管理模式法引进大学管理,要求大学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例如,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得高校必须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土地、基建项目等大型投资逐步成为大学办学必须担负的责任之一,政府不作为和高校越位现象非常严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作为经济主体其职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学、科研承担着高校传播知识、创新知识的本职任务,后勤和校办企业承担着利润创造的任务,行政职能部门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在后勤市场化的改革中,后勤服务和校办企业还没有完全脱离高校而变成独立的社会服务实体,至今高校还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而且,高校内部由于层级较多,有限的资源在各个主体之间无法有效配置,财务管控力度较弱,各类业务体系处于诸侯割据态势,高校仿佛一个大而无力的巨人,加之由于管理不善,校内一些独立的经济实体“要钱找学校拿、欠债找学校还、窟窿找学校补”,高校内部隐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六、考核机制缺失的制约

关于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规模,国家有关部门对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建筑面积、学生宿舍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将其总面积除以生均值,就是学校的办学规模,若学校达不到这个规模,则出现了资产闲置,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个指标也比较易于考核。但对生均图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的考核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这些生均固定资产在账面数量上达到要求后,其完好率及利用率的考核就很难尽如人意。高校普遍注重了这些指标是否达到国家要求,但却忽视对完好率及利用率的考核,利用率低实际上就是固定资产的变相流失。有些固定资产成了账面上的“装饰”,而没有或者没有完全在教学、科研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还很普遍。但在如何考核的问题上,的确比较复杂,也缺乏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对增量资产形成过程中的管理,相对来讲,大家都比较重视,一般都有比较严格的控制程序,而一旦新增资产到位或完成以后,其作用的发挥与购建前论证报告是否一致,这方面的跟踪监管措施在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还较为欠缺。

七、缺乏资源共享的制约

对用于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这部分资产来说,应该在同一所学校或者在某一个区域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充分发挥资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长期以来,由于机构设置或人事管理制度的惯性影响,人们在资产方面有很强烈的占有欲,其表现就是资产拥有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愿与人共享,这是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而越是配置高、条件好的实验室这种情况就越突出;在一个时期内需要使用这种设备而自身又没有这种设备的课题组由于不能享有共用之利,就努力购进相关设备,结果是出现了“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