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掌眼
1385100000026

第26章 掀摊 (1)

第二天。

洛阳市人气较旺的古玩市场有两三个,其中洛阳古玩城和老城西街的文博城林浩都曾经去过。

全国的文物市场像是请同一家施工队建造出来似的,总是一群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围出一大片空地来,或盘踞一整条街。平时人不多,逢周六周日,林林总总各有特色的古玩商铺前便会出现许多小摊位,闪开商铺门庭上黑底金字朱红款的匾额,摆在商铺与商铺中间的空地前,把拥拥挤挤人头攒动的人群挤在路中间。

古玩市场是个很奇怪的地方,那些肩膀上挎着背包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外地人,这些人周五连夜赶来,盼着周末的两天能在两个古玩市场把背包里的几沓钱换成古玩带回去。再蹩脚的小偷也能听出他们的外地口音,但小偷却从来不敢到古玩市场里行窃。进了古玩市场,那就是藏友,藏友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友情,买到假货时,藏友为你心痛惋惜,淘到好货,藏友为你兴高采烈,犹豫不决时,藏友帮你出谋划策,小偷掏你包时,放心,走不出几步,小偷就会被藏友们团团围住。这就是藏友。

藏友之间也分圈子,有的圈子专门玩铜器,有的圈子专门玩字画。有的圈子里大部分人的鉴赏水平很高,新入的藏友的鉴定水平便会突飞猛进;有的圈子里全他妈的是托儿,进了圈子就会被托儿忽悠买到仿品新货。

好多的藏友都是在这古玩市场里认识,结交。

藏友们经常说,是藏友就要拧成一股子劲儿,相互之间都给盯着点儿,别让手黑的卖家给坑了。所以藏友在小摊前拿着东西吃不准真伪的时候,会转头看看身边有没有熟悉的藏友,亮着嗓门喊过来,背过身去悄悄地商量,若是旁边没有熟悉的藏友,就会躲着摊主偷偷地问旁边的人,问人家什么感觉,不用明说,是真是假话音一听就知道。

林浩,冷涟,孔慧娴刚走到一个小摊旁边,就有位藏友手里捧着个青花将军罐回头四处观望,看了几圈也没见到有相熟的藏友,回头看了看摊主,正在跟另外的人讨价还价,便又转过身想要找人帮忙参考一下,晃了林浩他们一眼,见他们三人年纪轻轻,想必是周末出来游玩,便挪了几步凑到旁边一位中年人身边,一手握罐口,一手抓罐足,横托在胸前轻声问那中年人,我怎么觉得这将军罐像是老货呀。

那中年人站在他旁边好一会儿了,见他握着罐子口蹲在地上翻来覆去地看,就是不松手,也来了兴趣,盘起胳膊也跟着他看那将军罐。藏友们都有这习惯,看到身边有人对一件古玩感兴趣,自己也会凑过去跟着人家感兴趣,站在旁边看古玩,看人家的脸色,看人家的眼神都落在了古玩的那里,心里揣摩人家如何鉴定古玩,不吭声地站在一旁偷学手艺。

听到问自己对这将军罐的看法,中年人边看着将军罐边说道,我觉得也像是老罐子,清三代的吧……你翻过来我看看底儿……嗯,双圈,没款,我觉得是清三代的东西,看这青花的颜色应该是翠毛蓝,嗯,应该是康熙翠毛蓝的将军罐。

旁边一个穿背心的年轻人应声凑了过来,看着将军罐嘴里啧啧说道,这就是翠毛蓝?怪不得呢,我说看上去怎么跟别的东西有些不一样呢。

正说着,又有几个人也闻声围了过来,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开口说道,这哪里是翠毛蓝呀,这分明是宝石蓝,比翠毛蓝好多了。旁边有人立刻笑道,宝石蓝就是翠毛蓝,只不过颜色稍有差别。戴眼镜的中年人就不服了,辩道,颜色青翠鲜艳的那叫翠毛蓝,这件的颜色没那么翠,这是康熙宝石蓝,宝石蓝比翠毛蓝稳重多了,你听这名字,一个宝石一个翠毛,就知道哪个好了。旁边又有人立刻出言反驳。

冷涟心生好奇,也围了过去看那将军罐,听旁边的人为青花的发色争论不休时,忍不住开口说道:“什么翠毛蓝宝石蓝的,我看像眼影蓝。”

一圈人立刻停止了争论,满腹怀疑看着冷涟,心里琢磨什么叫眼影蓝,咋没听说过呢,一帮人愣了足足有一分钟,才有人惶惶问道,什么叫眼影蓝呀?

“眼影蓝就是像女人眼影那样的蓝色。”冷涟指了指自己的眼眶。

一帮人转头继续看着将军罐,不再理她,眼神里流露出轻蔑之意,她是女孩,不跟她计较,若是男的,众人不把他骂个狗血喷头才怪。

“我说是眼影蓝,你们大家都没异议吧。”冷涟见大家不吭声,便继续说道。

“我说姑娘,随便你说什么蓝都成,你就说这青花罐是妖姬蓝我们都没话说,你随便说,我们不跟你瞎扯。”

“既然你们不跟我揪扯,那为何要在翠毛蓝和宝石蓝上揪扯不清争辩不休呢?翠毛蓝宝石蓝不都是康熙蓝吗,现在首先是要鉴别这个大罐子是不是老货,而不是什么蓝不蓝的,你就是把大家辩驳得都没话说了,大家都承认了这罐子是宝石蓝,那能证明这罐子就是地地道道的康熙时期的瓷器吗?”冷涟虽然跟林浩在一起没几天,可从林浩的话里还是学到了一些如何鉴赏瓷器的知识。比如这将军罐,冷涟虽然还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去鉴别,但哪些是重点,哪些为辅助还是有所感触,先鉴别真伪,再根据发色确定年代,冷涟这么认为。

旁边的人心想也是,罐子是不是老货还不能确定,倒先在翠毛蓝和宝石蓝上扯了起来,仿制的青花也能烧出翠毛蓝和宝石蓝这样的颜色呀。

抱着罐子的那人胳膊都有些酸困了,搂在怀里凑近冷涟说道:“您帮忙给看看,是不是老瓷。”

林浩和孔慧娴走在前边,发觉冷涟不见了,回头找了一圈,看到冷涟扎在一个小摊前的人群里,看上去像是在跟人争辩什么,急忙朝这边跑了过来。

“……小浩子,过来,给这位大哥看看这个青花将军罐是不是老瓷。”看到林浩和孔慧娴赶了过来,冷涟吁了口气。

抱罐子的人一手紧握着将军罐,腾出一只手来来回抖甩了几下,换手握着将军罐递到了林浩面前。

那罐子林浩只瞥了一眼,就知道是新仿的瓷器,几年前景德镇的樊家井、筲箕坞的小作坊里烧制了大量的这类仿品。青花发色颇具康熙时期的风格,器物图案却呆板无神,拘谨僵化,一看就是些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小男孩在红线过稿后的模印上一笔一笔绘描出来的。可惜很多收藏者侧重看青花瓷的青花发色,却忽略了瓷器纹饰上的画工风格。

看了一眼小摊后的摊主,见那摊主坐在小马扎上拉着脸瞪着眼正朝这里直直地盯着,林浩摇头说道:“这个我也说不好,我不在行,没法儿说。”

抱罐子的人略显失望,眼里却露着几丝感激,望着林浩点了点头。

“你不是鉴定专家吗,怎么不在行了?”冷涟急道。

周围的人一听冷涟这话,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林浩,看得林浩耳根都有些发红了。孔慧娴走进冷涟身边,挽着冷涟的胳膊说道:“他哪里是什么专家呀,别逗大家了,咱们走吧。”说着,孔慧娴挽着冷涟的胳膊把她朝人群外拽,脸上却是笑呵呵,一点儿都看不出她胳膊上使着劲。

“他该不会是看不准这罐子吧……”

“昨晚我做的焦炸丸子怎么样,我们洛阳人都喜欢吃这道菜,还有牡丹燕菜也好吃,一会儿回去后就做给你吃,保证你喜欢。”孔慧娴打断冷涟的话说道。

“……好吃,但是不能再做了,我会禁不住诱惑吃好多的,我不能在你家住两天就发胖,会被龙阿姨笑话死的,胖乎乎的没人要嫁不出去,她肯定是这句话。你不能害我啊,昨晚上的那个焦炸丸子我一人就几乎吃了一半,还喝了一碗汤,糗死了,你不会笑话我是馋猫吧。”

“呵呵,哪里会笑话你呀,来了洛阳不长几斤肉肉,别人反倒会笑话咱们洛阳人不好客呢。”

“昨晚不仅丸子好吃,那汤也好喝,酸酸的很开胃,被你害惨了。嗯,现在明白杨贵妃为什么胖了,想必是来洛阳多的缘故……快走呀,在后边儿磨蹭什么呢。”冷涟说着话,回头望了一眼,见林浩落在后边十几步远的小摊前,忍不住又开口叫道。

林浩应了一声,小跑着赶了过来。

“刚才你怎么了?是真是假告诉人家不就成了嘛,免得人家掏钱买到假货,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以后见面就能叫你林大善人了。可你为什么不告诉人家呢?”冷涟挽着孔慧娴的胳膊,侧着身子放慢脚步问林浩。

“你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张学友的《秋意浓》。”

“听过,前两天在卢伯伯的山庄里还听到这首歌来着,怎么了?”

“歌里唱道:不能说,惹泪的话都不能说。古玩行当也是如此,不能说,惹人的话都不能说。藏友之间互相交流,谈谈自己对古玩真伪的看法,这很好,比如说咱们三人,茶余饭后时对青花将军罐的真伪各有看法,各抒己见,这很正常。但是绝对不能在古玩市场里,当着店主或摊主的面说人家的古玩是仿品,哪怕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仿品,也不能说,最多话里透出一点儿自己的看法就行了,点到为止。”

“这是为何?”冷涟停下脚步问道。

孔慧娴摇了摇冷涟的胳膊,拉着她朝前走,边走边柔声说道:“卖假货的虽然可憎,但也算是一个行当,兴了几百年的行当,自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些古玩店或是古玩摊里的古玩,十有八九是仿品,但还是有一两成的真货,若一件真货都没有,那就不叫古玩店了,叫工艺品商店。藏家们为了这一两成的真货,就不能扒下脸来砸人家的生意,保不准以后还要买人家的东西呢。刚才林浩哥说他不在行,没法说,这话其实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指的是将军罐假得都没法儿说了。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经常逛古玩市场的藏家都能得听出来这话是什么意思,摆摊的摊主自然也能听出来,知道这是行家给他留着面子呢。再说这里不是北京,若在北京,那贩卖假货的怕是见到林浩哥过来,说什么都不会让林浩上手仿瓷新瓷。身处在外地,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他们还有理了,明明是假货,还不能得罪他们……咦,林浩,你看那个瓶子,大家都在看,是不是真的?走,咱们过去看看。”冷涟指着几步外的小摊轻声说道。

小摊前聚着几个人,为一个瓶子争论着。

“哦……呵呵,不用过去了,那是官窑的贯耳瓶,还是粉青釉的,国家历史博物馆里有一个,当宝贝供奉着呢,呵呵,这里也有。”林浩小声说道。

“那就是假的喽?”冷涟的声音有些大了,特别是那个“假”字,像是生怕别人听不到似的。

“咱们能不能借一步说话,来,咱们到对面墙根说去。”林浩说完,径自朝墙根走去,孔慧娴扑哧一笑,搭着冷涟的腰肩并肩地和冷涟走到了墙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