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蔚蓝旖旎的海洋(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09000000035

第35章 喧闹世界听海音

海洋里是个平静之所在吗?不!它是个喧闹的世界,热闹非凡的地方。

听,远处歌声悠扬,是谁在歌唱?它不像是人的歌声,这是海洋"歌唱家"——赛音鱼发出的声响。

"叽叽"、"叽叽",是什么鸟儿在欢叫?不是,这是成群的小鲐鱼游过的动响。

"咚咚"、"咚咚",这又是谁在敲打小鼓?原来,驼背鳟在寻找伙伴。

不一会从远处传来"哗啦"、"哗啦"的响声,一定是浪涛在拍打海岸吧!不对,这是沙丁鱼在叫喊呢有时候,也会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一定是小鲇鱼向你游来了。

河豚鱼、刺纯鱼的叫声更有意思,"呼噜"、"呼噜"好像熟睡的人在打鼾。

黑背鲲的声音又是另一个样,它像风吹树叶,沙沙作响。

海面浪涛的怒吼,海洋潮流的激荡,都能清晰地传到你的耳朵。海洋,不是静静的世界。

研究海中声音在渔业、国防方面很有意义。实践发现,不但不同的鱼会出不同的声音,同一种鱼在其生活的不同阶段发出的声音也往往不同。大黄鱼在产卵前发"沙沙"或"吱吱"声,产卵时发"呜呜"或"哼哼"声,排卵后则发"咯咯"声。有经验的渔民能根据鱼类的声音进行捕捞。甚至还用播音器在水中放出鱼类喜爱的声音、讨厌的声音、游泳的声音或者捕食的声音,借以引诱或者吓退鱼群。有人试验在水中放送断续的钝声和船声,鱿鱼的捕获量增加了一倍。在围网作业起网同时,播出能够诱集鱼类的声音,可防止鱼儿逃走,提高集鱼率,而网的规模也可缩小,节约网具材料。

这些只是人耳听到的声音,海中还有许许多多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比如海豚会发出超声。如果带了科学仪器到海里去发出或接受这些声音,在生产上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每秒大约1500米,这比在空气中传播快4~5倍,说明它在海水中传播的距离也要比空气中远得多。在无线电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利用这个特点,在水中设置许多听音器,一旦海上的船只遇难,立即投放一枚深水炸弹,爆炸声就像一匹千里骏马,沿着一定的轨道往前奔驰,10分钟它就能传播900公里,迅速地把求救信号告知各水中听音站。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路线,由于反射、折射等原因,变得弯弯曲曲。再加上海水温度和盐分变化影响,常使海洋里出现许多"声道",使声音只沿着这些道路前进,传播距离大大增加,有时竟能传播几千甚至上万公里。

由于声音的折射,在海中还能产生声音不能到达的"声影区",如果潜水艇处在声影区外,即使它近在眼前,探测的仪器也找不到它。所以,研究海水传声,在国防上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