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引领青少年的100个著名建筑故事
14034800000067

第67章 浙江杭州冷泉亭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优,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这几句文字就像摄像机镜头,由远景、近景,直推出特写镜头:冷泉亭。文章是大诗人白居易所写亭记的开端。他描述当时冷泉亭的周遭环境:“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可以想见,在山环水抱中忽见一座清爽的小亭,多么叫人赏心悦目,游者不免流连忘返。

当初的冷泉亭,早已被时光淹没,什么模样无从想象了。如今的冷泉亭建在宏阔的灵隐寺山门外不远,依偎着翠障似的飞来峰,下枕一溪活泉。刚从热而闹的古刹出来,到这里立刻觉得一阵凉爽清润,“冷泉”,凭感觉便亲切地接触了它。

冷泉亭,木构方亭,彩绘斑斓,只是夹在大寺名峰之间,它的形象总不能很突出。倒是亭的文化意味更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亭柱上有一副墨底金字楹联,用两个成句,道是:“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正是禅家的所谓“机锋”语。后人认为“问语甚俊”,逗出许许多多回答。有说“泉自源头冷起”的,答得太实;有答“泉自冷时冷起”的,似妙实拙;有的则借题发挥,如清代一位文人对了一联:

泉水淡无心,冷暖唯主人翁自觉。峰峦青未了,去来非佛弟于能言。

细琢磨去,倒能给人一些回味的意蕴。

冷和热,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本来人人时时能感觉到的。由于人们思维的“通感”,原来的物理现象,被移用到表述人事、情感的领域来,所以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说法。而规劝人“冷静”,鼓励人“热心”,又完全融入日常词语当中,谁也无意顾及它的原意。

从冷泉亭联想到传世名文的作者白居易,他一生经历数番穷通、炎凉变化。既有过“不顾权豪怒,一任亲朋讥”,为救济时病,不惜赴汤蹈火的热诚,也有过官场遭挫,屡受罢黜的逆境,“饱谙荣辱事,无意恋人间”心灰意冷起来。他五十一岁时,即“知天命”之年,被任命来杭州做太守,一方父母官,此时他的处世态度正处于冷静阶段,也表现出一种成熟。他乐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好事、实事。杭州任职时期,他积极主持疏浚湖塘,修筑堤坝,政绩斐然,被后人称道,如今杭州名景“白堤”便是为纪念他而取的名字。在冷静淡泊的心境下,他才更能深入领略自然风光的佳趣,陶醉其中。在泉记中,他形容泉水:“矧又潺氵爰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今日游灵隐寺、坐冷泉亭的人们,最好能诵读一下《冷泉亭记》这篇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