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1404000000011

第11章 有房有车没生活 (2)

全球最幸福国民指数,多年来总是花落北欧诸国,他们似乎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

由于高房价的祸害,中国似乎正向两头大、中间小的社会结构发展。有钱人越来越有钱,他们拼命买房子,而穷人的“中产梦”越来越难实现,这样使中国的中产阶层很难形成,这也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高房价除了提高社会低层跨入中产的门槛,它还会有严重的副作用,有房有车的中产的小日子同样变得比较艰难。

“五子登科”毕竟是众多男人奋斗的目标,千军万马都在抢夺机会过中产的独木桥,过了这道坎,将正式到达幸福的彼岸。

婚总得结吧,总不能让自己的老婆长期住在出租屋吧;上下班不方便,总得有个车吧,不断咬咬牙,实在没有办法啃啃老,很多人慢慢有了房子,也有了车子。

但我们却发现,制造了一个中产,同时也消灭了一个百万富翁。当拼命进入中产的大部队后,却发现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并没有预料中的那样美好。

当我们听到下面的故事时,更不应该感到意外。

在北京工作的网站编辑王文蕾今年28岁。亲友们催问是否打算生孩子,她马上表决心,“要!我们双独夫妻,可以要两个!”对方松一口气,笑问什么时候要,答案马上含糊起来,“一两年吧”或“三年内吧”。但这些话从未兑现,一说起生孩子,王文蕾总是先算账:房子不够住、保姆太贵、幼儿园更贵……

这不是王文蕾一个人的顾虑。一个备受争议的观点是,年轻人已是“房奴”加“车奴”,如果生了孩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就成了“孩奴”,以后都“一辈子活在奴隶社会”。

高房价下,中产的辛酸似乎被人们淡忘了!

“蜗居”:需要的买不起

2010年7月26日,广州天河岗顶天桥。

一个小伙子赤裸上身,背上背负着两三根长长的荆条,双膝跪在一个洗衣板上。在他的胸前,用红色的硕大字体写着“老婆,我和孩子盼望你回家”字样。这小伙低着头,默默无言,他怪异的行为迅速引来来来往往的路人异样的目光。

一位老者在已经走过后,又折返原地,掏出1元钱递给他,这个小伙子低着头,并没有看老者一眼,只是摆了摆手,老人有些失望地说:“乞讨还嫌少,这是啥世道呢?”

男儿膝下有黄金,是什么让这个小伙子放弃了一个男人最后的尊严和底线,在大庭广众之下长跪不起呢?

经过询问,大家终于慢慢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小伙子湖南人,今年31岁,在广州打工。在15天前,因为一次口角,这位小伙的老婆离家出走。苦寻妻子无果的他昨日下午终于选择跪在了熙熙攘攘的闹市天桥上。

一个普通的家庭口角,似乎不至于引发妻子离家出走,毕竟小伙子和他老婆已经共同度过了8个年头。事件的导火索源于老婆一句“无车无房”的斥责。常言道,士可杀不可辱,小伙子一个巴掌扇过去,人打了,心情痛快了,后果却非常严重。爱妻于是出走,出租屋内只留下出生刚刚10个月的儿子和他自己。

妻子离开后像从人间蒸发,没有丝毫的音信,小伙子急了,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岗顶百脑汇天桥下跪,因为妻子曾在附近的电脑城工作,在这里跪下,或许可以遇到妻子或者她的朋友。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热天的,小伙子已经有脱水的迹象,由于长跪不起,小伙子脚下的鞋子已经严重变形,大家都在为小伙子着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下午4时40分,小伙子那部显得极为“新潮”的手机突然响起,小伙子妻子来电。

妻子在电话里有些心疼地责备小伙子,叫他快点穿上衣服离开那里,别再丢人了。小伙子疲惫地收拾起家伙,迅速消失在人流之中。

这似乎仅是一个简单的家庭矛盾,夫妻双方没有充分的沟通,妻子再怎么埋怨,小伙子也不能打人。但幸运的是,最后夫妻言归于好,圆满收场。

这个故事结束了,留给人们无尽反思。如果小伙子每月仅有一两千元的收入,妻子就心生抱怨,这可能是妻子将生活的目标定得太高,而这个故事中小伙子的收入是8000元,这在广州这个大都市,并不算低。

但小伙子每月8000元的高收入并没能解决他最根本的需求———住房,房子、车子和养活妻儿所需的票子仍然困扰着属于白领阶层的小伙子。

月入8000元尚不能在城市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在现实生活中,不如这位小伙子的群体是非常庞大的,他们拥有一套房子的希望几乎完全破灭了。

没有自己的房子,只可能租借别人的房子。除了租房,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居住的问题吗?就算千年一遇的天才,估计都难以有其他的答案。

租房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没有租房经历的读者估计也是少数。如果出租屋里配套齐全,只需要提个手提箱就可以入住,屋里的东西坏了,自然有人来修,还不用掏腰包,租房省事又省心。

如果租个几个月或一年半载,这并不是一件太麻烦的事,但如果一直都是租房呢?回到上文,小伙子和老婆自大学毕业后就在外地打工,他们也从那里开始和出租屋结缘。当他们的孩子都出生后还住在出租屋内,8年,抗战都结束了,这放在任何的妻子身上,都难免一阵唠叨。

在电视剧《蜗居》中,郭海萍在未入住新房之前,住进了宋思明的大公馆,窗明几净,高门大户的,这是何等的气派。在现实生活中,估计不会有几个人有郭海萍那样的幸运,他们唯一的去处可能是一间破旧的出租屋。

人生啊,就是将就一下,或者几下。

出租屋在带给你方便的同时,诸多不便都在等着你。如果想提高一下生活的品质,对屋子装修一番,但这个钱谁出呢?房东会花这个钱吗?除非上涨的租金能填补装修的窟窿,自个掏钱,还要看房东乐意不乐意,还怕你把房子给他弄坏了。

置办一点东西吧,但如果再搬家时可能就麻烦了。搬家对于很多租客而言,绝对不是一段非常愉快的记忆,找不找搬家公司呢?但如果是自己搬,可能会掉一层皮。

每次交房租时,都不免一阵纠结,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交给了包租公或包租婆。更让人尴尬的是,一旦手头的钱周转不灵,躲房东便成为最烦心的事。

广州小伙子的妻子此次离家15天,其间没有任何信息,确实够狠。妻子离家最直接的原因,估计是小伙子动手打人。女人最看不惯的估计就是男人打女人,算什么男子汉。但我们仍可推测出妻子此次离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了孩子之后,仍然“蜗居”在出租屋内,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啊。

对很多人来说,房子承载了许多深层次的意义。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宽大舒适的空间,可以让老人来了之后不必挤在一屋。有了自己的房子,在亲戚朋友面前也算一种能力的证明。

房子对很多人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但高房价把他们想拥有一套房的最后期望都堵死了。每年仍有大量的房子建了起来,都卖得热火朝天,这些房子到了最需要的人的手里了吗?没有。

有钱的人房子极尽奢侈,他们要健身房、视听室、红酒储藏窖。四房五房还不够,他们还需要空间,于是顶层复式便应运而生,更开阔的视野,更好的采光和通风,两层高的客厅尽显气派,屋顶私家泳池一应俱全;复式不够,还可以花园洋房、TOWNHOUSE、独栋别墅。

一套房还不够,他们希望有专门度假用的。他们喜欢在每个城市都珍藏一套或几套,在空闲的时候,偶尔住一下。

他们自己住两三套,这也还不够,他们手里还有很多套房源。他们并不急于装修,放在那里养蚊子也乐意,他们不在乎那点物业管理费。

“蜗居”,似乎正在成为一种生存的常态,不能改变现实,一切都只能将就着。除了“蜗居”之外,一个新的名词“蜗婚”也正开始流行。

房价太高,把房子卖掉,两个人分了之后,想再买回来可就有些难度了,再说房价还在不断上涨,这让很多已经离婚的“80后”小夫妻只得在现实面前妥协,选择暂时住在一起。这被“80后”自嘲为蜗婚族。

一男子和女朋友在大学时就在一起,毕业之后两年,他们举两家之力买了套房子。但“杯具”的是,结婚不到一年,他们的婚姻就亮起了红灯。

无奈之下,两人只有选择离婚。但是,紧接着问题就来了,两人的房子首付是两家各出一半,月供也是每人出一半,由任何一方单供这套房都会显得力不从心。眼看着房价还在不断往上涨,好不容易买来的房子,才住两年就卖掉,谁会甘心?

于是,两人作出决定:把房子平均分成两部分,卧室一人一间。他们仍然继续“蜗居”在一起,一起还贷款。

但每个人都要面对新的生活,小小的房子一下挤进来其他的人。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多人共处一屋,离婚不离家,感情和财产纠结在了一起。

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也越来越有“房”。急需要房的人却离“房”越来越远,只能背地里偷偷地幻想一下“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