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顾会长只好站出来辟谣,说那只是《重庆晨报》的记者断章取义,“丈母娘需求”只是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惊悚之言似乎更有市场,顾会长的其他话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而把这句经典的话迅速传播开。
顾会长的言论绝对不是最具爆炸性的。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的“未婚女青年购房推高房价论”也可算是惊天地泣鬼神。似乎很多人都急着为房价上涨找一块遮羞布,急于让开发商和高房价撇清关系。
未婚男性还没有把老婆娶到手,就把矛头指向未来的丈母娘,这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但不可否认,顾会长的眼光还是很“毒到”,他的言论不仅有足够的新闻价值,而且把丈母娘的某种心态很好地揭示了出来。
这个世界,眼见为实的东西才最保险,丈母娘已经不太容易被未来女婿画的大饼蒙蔽眼睛,房子才可以为自己女儿的未来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丈母娘一声令下,小女婿自然坐不住了,只好清仓、典当,筹钱买房。
2010年3月,北京我爱我家在全国八大城市进行的主题为“结婚是否一定要购房”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坚持“没房不嫁女”观点的丈母娘仍是市场的主流。在北京做女婿可能要幸运一些,有“高达”27%的丈母娘接受租房。
由于丈母娘的“需求”,我们的目光不得不在一个特殊的群体上停留,那就是“凤凰男”,在高房价的众生相中,又多出了“凤凰男”和“孔雀女”的故事。
“凤凰男”,顾名思义,它出自“山沟里飞出个金凤凰”这个俗语,特指出身农村或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男子。
从1998年开始,无数农村子弟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满怀着甩掉玉米袋子、转为“国家干部”的喜悦,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在乡人羡慕的眼光中踏上去城市的征程。很多人没有想到,这一出来,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众多的困难与波折。
在众多困难中,房子成为他们前进途中首道难关。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拼搏的狠劲,但在高房价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
没有房产,相应也将加大他们建立家庭的难度,在男女情爱道路上的屡屡挫败,万般无奈之下,“凤凰男”也加入了“房奴”大军,“孔雀女”也在这个时候粉墨登场。
时代不同了,女性择偶的标准也在发生惊天大逆转。骑着白马驾着五彩祥云的王子固然令人心动,但你也得是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公主才拴得住他。更何况,王子私底下说不定也有不讲卫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女性等臭毛病。
对在大城市里长大,深受父母溺爱,经常会撒娇发嗲的“孔雀女”来说,吃穿不愁,没有丝毫的金钱压力,择偶时,也不把男人的经济实力当做首要的考查内容。
“孔雀女”崇尚并向往纯真的爱情,更看重男人的能力,并注重男人的家庭责任感。她们深信,只要人有能力就可以创造金钱,就能够创造生活。这也是“孔雀女”和“凤凰男”结合在一起的根本原因。
爱情是美好的,婚姻却是柴米油盐,更需要面包。
买房不仅是“凤凰男”的事,丈母娘也不可能袖手旁观。丈母娘自知不会个个运气好到家,自己的女儿正好碰上出生时嘴里含玉的主。丈母娘们心里也有一个算盘,只要付得起首付,就是贷款也要买,不能让自己的闺女住租来的房子。
房价太高,很多“准女婿”凭手中三五千元的工资去买房确实有些天方夜谭,这时父母、爷爷奶奶、丈母娘等参与投资,占点“股份”的事就正式发生了。
但这对于争强好胜的“凤凰男”来说,就此可能落下一个把柄。
婆媳关系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已经成为千古难解的疙瘩。在现代社会中,“凤凰男”、“孔雀女”、丈母娘在城市里上演了一场新的三国演义。
在以前的婆媳关系中,儿子永远是风箱中的老鼠,左右不是人。在“新三国演义”中,“凤凰男”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多少,他将面临一场不对称战争。
为了维持婚姻,为了生计,“凤凰男”不得不对生活妥协,在家庭中他还逐渐成为“灰太狼”一样的角色。
《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小朋友的最爱,而其中的灰太狼则以新好男人的形象虏获了现代女性的芳心,成为女性朋友的大众情人,“嫁人就嫁灰太狼”一下成为流行语。
在“凤凰男”与“孔雀女”的生活中,日子磕磕碰碰,正如动画片中红太狼总是动不动就拿平底锅打他,充满了训斥。
如果“凤凰男”事业有成,生活稳定,不愁吃穿,不受房子的束缚,他还会对“孔雀女”们处处讨好,言听计从吗?是残酷的生活造成了“凤凰男”们委曲求全,而“孔雀女”们也只能变身“红太狼”去实现她们的梦想。
炒房客:干别的多累啊
瑞安,这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都会感到陌生,趴在中国地图上可能要找半天,但说到这个地方的房价,可能会跌破很多人的眼镜。
在2010年前后,当地商品房的价格已经达到2万元每平方米,直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瑞安仅是一个县级市,这个价格恐怕是高在云端,让全国其他的县级市只能仰视。
如果我们再细细了解瑞安的背景,估计就会发现这并不算太奇怪。瑞安隶属于温州,这时我们就可能给瑞安的高房价找到合理的解释。
随着温州小商品走向全世界,听着“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鞋王”、“笔王”、“锁王”这一串串名字,我们无时无刻不会感受到温州的富有。
在中国古代,有钱了之后怎么光宗耀祖呢,就是买田置地。现代人呢,土地是国家的,并不能私自买卖。富起来的温州人做什么呢,当然是买房了,既可改善居住环境,又可以作为投资用。
刚开始也只能在本地买,但温州只那么大,有钱人也太多,需求实在太旺盛,越买越涨,越涨越买。当温州人把从全世界赚来的钱投到自己的家乡时,我们便见证了中国房价最贵的县级市的诞生。
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市区房价快速从2000元每平方米左右,飙升到7000元每平方米以上。到了2010年,这个价格便达到了2万元左右。
温州人买房尝到了甜头,温州人的触角也伸向了全国。一个让中国普通老百姓胆寒的名字便出来了,那就是“温州炒房团”。
“温州炒房团”的发端则是当地的“太太炒房团”。
2003年,《温州都市报》报道了“太太购房团”的事,这在温州迅速走红。“太太购房团”成员的老公要么做生意,要么办工厂,都很有闲钱。老婆在家没事可做,天天打麻将也没意思,还不如去看房。选中了买回来,再卖出去,一倒手就能赚个十来万元。
作为有着“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经过二三十年的财富积累,所掌握的民间资本据称有6000亿元之多。如此巨量的财富倾泻而出,一下把全国楼市搅得风生水起。
敢闯敢干的温州商人,携巨款四处寻找投资机会。国人注意到温州民间资本的威力,最早是由炒房开始的。温州人炒房,最初是从自家门口开始的。
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市区房价快速从2000元每平方米左右,飙升到7000元每平方米以上。
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共157人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同时,另一支购房团前往杭州。随后几年,约2000亿元温州的资金投向各地房地产,其中北京、上海两地集中了1000亿元。
此外,温州资本还先后大举进入了杭州、青岛、重庆、沈阳等城市。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温州炒房客走到哪里,哪里房价便会翻江倒海。一时间,“温州炒房团”广为人知,备受关注。
温州人炒房一般采取群狼战术,只要说服一个温州人购房,一般都会有一批尾随的温州老乡前来购房。
当媒体对温州人进行讨伐时,开发商却喜欢得不得了,恨不得架起高音喇叭让全世界都知道。
有奶便是娘,温州人成为开发商的座上宾,开发商只要能把房子卖出去,何必在乎卖给谁。一个楼盘能得到温州人的认可,无疑表明其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温州人便成为一个金字招牌。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温州炒房团的经典战役,上海仁恒河滨城,2005年开盘,当时买入17000元每平方米,现在55000元每平方米。
温州炒房客只是全国轰轰烈烈炒房运动的一个缩影,不只温州人看到房地产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其他有钱人也早就灵敏地嗅到了房地产所散发出来的钱味。
这样高的价格是房子的真实价格吗?它里面有没有炒房者的身影呢?
房价不断上涨,这使得房地产有巨大的套利空间。就等于桌子上有白花花的银子,眼亮的都希望抢一分到手里,不过要搭了一个小板凳,那就是必须有钱。这样,房地产成为有钱人的天堂,有钱人通过楼市不断使自己拥有的财富暴涨,小老百姓则成了看客,为拥有一套房而把自己的下半生抵押给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