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49

第49章 左思——找到孩子的“潜力点”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他的诗风格高亢雄迈,语言精切,形象鲜明,有《左太冲集》。曾写《三都赋》,使“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左思出身于西晋时期的一个贫寒之家,他的父亲是一名低级的官吏。左家虽不是高门大户,但左思的父亲左熹却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

还在左思很小的时候,左熹就在家中对他进行启蒙教育,等到左思渐渐长大后,左熹决定让左思专攻一项。那时,上流社会流行学习书法和研究书法的风尚。中国的书法艺术产生较早,到汉时渐渐取得长足进步。到了西晋,书法已经基本成熟,不仅各种书体并行,而且书法人才也是代有新人。尤其是高门贵族,更是以学习书法、谈论书法而彰显风雅。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左熹决定送儿子去学习书法。

左思进入学堂后,跟着教书先生学习曹魏书法家钟繇的楷书和东汉人的行书。虽然当时社会流行书法艺术,并且学者甚多,但左思对书法却丝毫提不起兴致。就这样,学习了一段时间,左思的书法却没有什么进步,最后,左思不得不离开学堂。

左熹看到左思在书法上一无所成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积极为儿子寻找教授其他技艺的老师,一番研究后,他决定让儿子学习弹琴。毕竟,要想成为文人雅士,能够弹琴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在父亲的期待与安排下,左思又开始了琴艺的学习。和学习书法一样,左思对学琴也没有多大兴趣。没有兴趣自然也就没有热情的投入,所以,左思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弹琴后,不仅没有获得弹琴的精湛技艺,就连一段像样的曲子都弹不下来。

看到儿子学习书法、学习弹琴都不成后,左熹既失望又着急,他叹息着对朋友说:“左思这孩子的天赋不够,看来没有多少指望了!”话虽这样说了,但左熹不想就此放弃对儿子的培养。于是,左熹一连几天冥思苦想,想找出一条适合左思的学习之路。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培养儿子吟诗作赋。而此时的左思看到父亲为自己愁眉紧锁,也决定好好学习一门技艺,以安慰父亲对自己的期望。

左思听从父亲的安排开始学习诗赋。一开始,左思就对诗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开始熟读古人的诗文,进而一篇篇地背诵,安静的性格、强烈的兴趣都使得左思在由文字勾勒而出的世界里如鱼得水、悠游自在。看到左思沉醉其中、自得其乐的情形,左思的父亲知道,自己终于为儿子找到了一条最适合的发展之路。

左思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后来,他在诗赋上终于有所成就。在他的《咏史诗》里,他这样写道:“自非攀龙客,何为欺来游?”以此来表达自己傲视权贵、俯笑王侯的倨傲与洒脱。也因此,后人评其诗文为“左思风力”。后来,左思又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此赋一出,洛阳的达官贵人争相传抄,以至于一时间使得“洛阳为之纸贵”。

在文学史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说,而这一“左”,指的就是左思。左思能取得如此成就,正是由于父亲左熹发现了他的潜力点,并用心培养。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了解不同潜能的表现特点吗?

2.做一件事时,你会不会嫌孩子动作慢,而帮孩子完成?

3.你能用三个词语来鲜明地概括孩子的性格特征吗?

潜能是指人所有的但又没有表现出来的能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一定的潜能,儿童的潜在智能包括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想象、身体动觉和人际等智能。那么,如何发现孩子的潜能呢?

第一,了解不同潜能的特点。有语言天赋的孩子一般说话很早,而且喜欢说个不停;对听到有趣的事或故事能很快记住并能说出来;在背诵诗歌和有韵律的词句时很出色;能纠正家长常用词语中的偶然错误。

有音乐天资的孩子对各种音响情有独钟,稍大一些就能辨别熟悉的乐曲和乐器;在唱歌时音阶很准,音色甜美无假声。

有逻辑数学智能的孩子喜欢并善于划分人、事、物的种类;对抽象的东西别有兴趣,爱问一些玄妙的问题;对有关数字的问题常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有空间智能的孩子,想象力十分丰富。例如,这样的孩子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就能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做出的东西往往有模有样、超凡脱俗。

身体动觉智能包括动作协调能力和熟练使用器械的能力。有这种智能的孩子玩体操轻车熟路,学自行车无师自通,使用各种工具得心应手。

人际智能一般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自我认识的能力。如有自知之明、独立性强,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做的事能做出准确评判。二是了解认识他人的能力,如善于了解别人,模仿能力强。这样的孩子还能注意家长的情绪变化,或对此表示支持或表示劝慰;喜欢模仿生活或影视中的人物言行,能很快分辨出其中的好坏人。

第二,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既然想挖掘孩子的潜力,就要耐心等待孩子的发挥。有些家长叫不动孩子做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帮他一题一题复习。孩子乐得坐享其成,使自己的“天资”与“勤奋”束之高阁,睡大觉。所以,当父母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你是否沉不住气,把孩子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

第三,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给孩子创造发挥潜能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务必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喜悦、憎恶,观察他做一件事或与别人交往中的特征: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把这些细心表现记录下来,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特征、擅长,从而诱导启发他。

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和擅长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例如家人生日时,每个人演一个节目;节假日亲朋好友团聚时,每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每周一个晚上轮流朗读一篇短文并发表心得;每月轮流设计并组织一次双休日活动……越多的表现机会,孩子的潜能就体现得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