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54

第54章 胡适——自我反省是孩子成长的秘诀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名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中颇具影响的人物。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和《胡适文存》等。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

在胡适4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了,从此,母亲就担当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胡适的父亲生前经常教妻子冯顺弟读儒家的书,冯顺弟受丈夫的影响很深,她将丈夫的教诲牢牢记在了心中。通过学习,她深谙反省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子的时候,特别注意培养胡适自我反省的能力。

她记得丈夫教过她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她对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就拿来勉励、鞭策儿子胡适。

每天临睡之前,胡母便坐在床沿上,叫儿子站在床前搁脚板上,让儿子学着古人的做法来“三省吾身”——今日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等等。

胡母在督促儿子“三省”之后,又对儿子细细讲述他父亲生前的种种好处,说:“你总要跟得上你父亲的脚步,他是一个完全的好人。你要学他,不要给他丢脸。”一次说着说着,母亲动了感情,想起养育儿子的艰难,还有丈夫生前的好处,不觉眼圈都红了起来,几乎掉下泪来。

小胡适看见母亲这样伤心,拉着母亲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她。

这一刻,他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听母亲的话,求知上进,给父亲也给母亲争口气。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面对犯错的孩子,你是不是立刻横加指责?

2.孩子犯错之后,是你善后还是孩子自己承担?

3.你的孩子容易接受批评吗?

有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母亲,是胡适的福气。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对于孩子来说,懂得自我反省是成长的一个秘诀。一个不会自我反省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家长不妨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不直接对孩子的错误横加指责。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不要一味给予斥责,这样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使孩子内在智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时,家长可采用冷静的态度,从侧面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明辨自己的过失。

第二,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孩子做错了事,许多家长常常替孩子去承担犯错的后果,使孩子觉得做错了也没关系,丧失责任心,不利于培养其自我反省的能力,使他以后容易再犯类似的错误。

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犯错的后果,让孩子明白,一旦犯错,将会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第三,重视负面道德情感的良好效应。给孩子灌输正直、善良、勇敢等正面道德情感,可塑造其美好的心灵,而让孩子体验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也会使其受益匪浅,而且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更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促使他不断自我反省,区分好坏、是非、对错和美丑,改正错误。

第四,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而不喜欢受到批评。但是,一个人却应该只有接受批评之后,才会开始反省。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学会接受批评,这不仅能够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第五,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例如,一个孩子用打架来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他在打架上吃了亏,他会想:“上次我感到生气的时候是用打架来表达我的愤怒的,结果我被别人打了,那么下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时,我该怎么办呢?我不用打架可以吗?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如果孩子经常会总结经验和教训,那么他就很容易明白自我反省的意义,掌握自我反省的技巧,这对他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