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货币市场运作导论
14257100000004

第4章 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与功能分析

一、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

货币市场运行发生作用的各种要素及结合而形成的有效运行体系即货币市场运行机制。货币市场中供求均衡的自我协调过程,实际上就是货币市场机制正常发挥其服务、价格指示、传导、调控功能的结果。货币市场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一)动力机制

1.利益机制。这是货币市场运转的内部动力,它驱动着货币供求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进入市场。货币的供给者进入市场是为了运用闲置资金获取收益,货币的需求者则利用货币市场来调剂自己资金不足的目的同样也是利益的驱动。利益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货币市场中存在着众多的独立利益主体,它们总是把利益放在交易活动中的首位,并以此作为参与市场活动的动力和目标。交易双方在利益机制驱动下,依据市场行情理性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去获利,从而成为货币市场运行最基本的内部动力。

2.竞争机制。货币市场中供求的不均衡与参与者的多样化,必然会导致市场的竞争,这反映着市场活动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市场地位、竞争方式、竞争结果以及竞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货币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存在及其合乎规则的发挥作用,既让货币市场产生了市场交投的外部动力,同时又会促使货币市场交易在组织、形式、手段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约束机制

1.供求机制。这是市场供求矛盾运动的平衡机制,也是货币市场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货币市场中供求机制最基本的功能就体现在:能够灵敏、客观地反映市场运行的状态,为资金供求者提供市场的价格指导信号,货币资金供求从整体的不一致性到某一阶段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就是通过市场供求机制来实现的。

2.风险机制。货币市场中风险机制作用的发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机制有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货币市场中的利益主体在交易中总是会权衡自己的行为与风险的,从而减少市场主体货币供求的盲目性,是资金运用更有效率;二是市场参与者合理的投资选择与理性投资理念的约束,对于货币市场整体稳定发展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3.价格机制。在货币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价格信号(即利率导向作用)引导着市场资金分配。货币市场中的货币总是会投向回报率较高的金融资产,市场利率的变化调节着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者之间的投融资选择,有利于形成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最优配置格局,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货币市场功能的宏观层面分析

货币市场具有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操作所运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先是通过影响和改变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金融变量,继而将政策影响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以实现调控宏观经济的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市场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一)同业拆借市场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

同业拆借活动交易规模大、交易频繁、涉及的参与主体影响范围广,是货币市场中一个重要的子市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来传导货币政策,并借助于影响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准备金规模来调整社会货币供应量规模。这是因为:第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作为社会资金的批发价格,是确定其他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参照依据,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反应相当敏感和直接的利率,它是一个及时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向变化的市场指示器。因此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首先改变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并最终影响整个市场利率体系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宏观调控的目的。第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外部作用力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规模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在既定货币乘数规模的条件下,根据不同阶段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信用和货币供应量规模进行调控。

(二)票据市场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宏观调控的载体和渠道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是以票据市场为依托加以实施的。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票据市场所反馈的货币供求关系信息,适时调整再贴现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动,间接影响社会的投资与消费规模,并最终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票据市场的稳定性也会不断增强,这将形成一种处于均衡状态下随市场规律自发变动的、供求双方均能接受的市场价格,反映在资金价格上就是市场利率,这成为中央银行制定利率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商业票据也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之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卖商业票据向市场中吞吐货币的方式,实现投放或回笼货币目的。

(三)短期债券市场工具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手段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短期债券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重要平台,它可以引导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流通量的大小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适时地调整短期债券市场的规模,以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公开市场业务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它使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其规模根据宏观经济的需要可大可小,交易方法和步骤可以随意安排,不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很大的冲击。此外,其操作的隐蔽性不会改变人们的心理预期,因此易于达到货币政策的实施目标。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需要掌握相当规模、利率期限结构种类齐全的多种金融工具,而国债,尤其是短期国债由于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强、具有市场普遍接受性就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利用的主要工具。

三、货币市场功能的微观层面分析

(一)短期资金的融通功能

调剂头寸、融通资金是货币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与长期投资性资金需求不同的是,短期性、临时性资金需求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最基本的、也是最经常的资金需求,这也是货币市场能够吸引众多市场交易者的原因。货币市场中提供了在利率、期限、方式等方面品种各异的金融工具供资金调剂需求的参与主体选择。通过市场交易,能使社会资金增加流动性,实现余缺调剂,弥补市场交易主体存在的资金缺口。

(二)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的效率管理功能

货币市场交易活动中的包括了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及企业等众多微观参与主体。货币市场的经营效率管理功能能够对促进各市场参与主体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其经营水平和资金利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1.有利于商业银行机构经营水平的提高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同业拆借和短期债券市场是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上融通短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一个充分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可以适时有度地调节商业银行准备金的盈余和亏缺,使商业银行无需为了应付提取或兑现而保有大量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将各种可以用于高收益的资产得以充分运用,有利于提高其经营效率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正是货币市场的存在为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资金有效管理,提供了前提保证。

2.有利于促进以票据融资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自身信用水平。票据市场可以分为票据承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票据转贴现、再贴现等具体。从市场的流通要求看,只有信誉优良、经营业绩良好的经营企业签发的票据才会在发行、承兑、贴现各环节得到社会投资者的认可和接受,不同信用等级的主体所签发和承兑的票据在流动性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在市场中形成一种激励和约束作用:能够从票据市场中融入短期资金的企业必须是信誉优良的企业,只有管理科学、业绩优良的企业才符合这样的条件。而信用等级不高的企业进行票据融资的成本将会越来越大,市场中的优胜劣汰机制将进一步对良莠不齐的经营企业进行分化,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