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安静的勇气
14281600000019

第19章 安静的勇气(4)

地贤没有如期回来,远在美国的她,请姐姐帮宇因筹备婚礼。宇因,一个安静的大男孩,犹如站在深秋的小树,稚嫩而又坚定,他站在那里,话语不多,一字一句却迅疾流入素贤内心的凹槽里,不曾挥发,素贤的内心翻江倒海了。和宇因去看房子,“我喜欢这个湖多于房子本身”,宇因动情地描绘着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那个像海一样辽阔的湖,描绘它的日落之美,“天地都染成一片深深浅浅的红色,跟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同”。宇因的描述力量是巨大的,他所经历或拥有的生活在素贤的世界里却是稀缺的,他似乎有着超强的叙述能力,由一处房子翻转出一个霞光浸染的大湖,他给素贤提供了一种别处的生活,也是过去的生活,这对于从来没在外地住过的素贤是致命的诱惑。“不过,也许,在那里,时间可以流动得缓慢些”,素贤开始向往彼岸的生活了,而安静坦然的宇因似乎就是她的彼岸。如同深土里的蝉蛹,横亘着厚厚的湿湿的土层,素贤也只能蜷缩在她微凉的孤独里,幻想时间能以化石的形象凝固着,把自己打扮成安分守己的小妇人,状若自足。

感情是个怪异的影子,赶也赶不走。在单一的光照下,它具有很专一的指向性,牵引着你,或者紧随着你。纷乱驳杂的光芒里,它纠结如麻,缠绕似藤,斩不断,理还乱。素贤和宇因的关系在发展。她和他走向电影院,企图彼此的目光在同一个语境里遇见;雨夜,他突然的热吻,犹如雨点落在撑着的伞面上,她甚至听见了自己内心的惊恐;电梯里,他的紧紧拥抱,她的轻轻推开,就像热烈的阳光照耀着花朵,花香芬芳,花影也清凉。如果情事如此这般,那么这也只能是一出浪漫唯美的汉城恋情,或者是拷贝的电影版的姐弟恋。宇因的爱单纯而执拗。倒是素贤,她的周边密布着异质的混杂的声音,这些声音被导演处理得很微弱,有时甚至称得上悦耳,但对于素贤,不啻于晴天里的惊雷。电影院前妹妹的来电,让她仓皇逃离,留下两张影票淋湿在雨水里,就像鸟儿的一双翅膀,无法飞翔起腾空的欲望;她和他在游戏厅里做爱,画面安静唯美,仿佛男女双人冰上舞蹈,那一个瞬间,肉体的重量仿佛就坐落在一个尖细的冰刀上,她刚才玩的赛车顿时失去方向,四处碰撞,翻飞,而又无声无息。素贤内心的升温和外在的冷却,道德上的不洁感和交错着的身体的温情纯美,在滚烫的焦炭里炙烤了又浸在冰冷的水里,如是再三,情事和家庭反复搅拌下的素贤,会是怎样的容颜?导演试图演绎她的恋爱童话,却让她沿着伦理道德的轨道行走,让爱情的童话和家庭的现实盘根错节,折磨着素贤,也杂糅着我们的思索。也许,正如卡夫卡所说:“没有不流血的童话”,作为纯净美好的情事也不例外。我想,导演的意图不在于炮制婚外情的可口可乐或者讴歌真爱的无与伦比,他试图经由素贤的境遇表达一种思考,对人生活的合理性和人存在的完整性的思考。

一个两难的处境。一个童话里的人鱼。人鱼游来游去,即使在鱼缸里也保持着优雅的姿势,她的肢体如此灵活,给人以美丽的错觉,她吞吐的水花就是颗颗珠玉,以至于我们无视鱼缸的逼仄和超低的氧耗。人鱼想走出鱼缸,拥有自己的天空,她梦想的双腿一踩在现实的平地上,就好比踩在刀刃上,可是她的表情无比平静。宇因的眼神里满含着痴痴的期待:你怎么不流泪,你怎么从来不说你爱我。她步步利刃的疼痛,更与何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在容的《情事》就是一个器皿,它盛放了五味杂陈的生活真相,不仅是个体生命重拾生活光芒的一种呈现,它还表述了个体生命在混乱处境里的困惑、挣扎与迸发。

想起一个多年以前的小学算术题。一只蠕动着的蚂蚁,发誓要爬出一个滑腻的瓶子,它从瓶底出发,每分钟爬上短短的5厘米,就像震荡的股市,又下跌3厘米。瓶子深深深21厘米,求证:这只蚂蚁几分钟才能爬出瓶口,重获自由敞亮的世界?乍看似乎简单,答案10.5分钟,这个答案是经不起推敲的,它是错误的,深入一想,这样的数学题应用到惭愧的现实里,是否还持有一以贯之的理性意识,突然一个闪失,这只蚂蚁会不会跌落到人生的谷底,从此失去生活的信心和重新攀爬的勇气,在瓶底成为别人的宠物,然后慢慢死去。还好,李在容关注的是这个攀爬的过程。妹妹回来了。父亲病危。素贤在父亲的病床前痛哭流涕,她决定放弃这一段不伦之恋,尽管她念叨着父亲曾经的言说:如果你找到心爱的人,别放走他。宇因用头不停地撞击医院过道的门,她却像一只珠母贝,抱紧自己的伤口和沙粒。贝壳合拢。幕布下落。

情事已经发生了,它搅拌了内心的真情和肉体的欲望,“情欲是生命力的内在显示,对它的压力越大,它的反弹力就越强,这种反弹力能够穿透现实生活中的沉沦与麻木,唤起一种飞蛾扑火的勇气,去直面所有的绝望与痛苦”(祝勇《江南,不沉之舟》)。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在他的散文《花的智慧》中描述过一种名曰苦草的植物,浸润在温软的水里,苦草的青春期始终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沉睡,婚配的良辰来临,它的雌蕊在水面上腰肢轻摆,袅袅又娜娜,曼妙的舞姿携带着一个爱情的秘密花园,可是,雄花的花梗太短,犹如一个人迟到千年,对此,作者寄予了深深的感叹:大自然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过失和更残酷的折磨吗?你想,这是多大的欲望悲剧啊。就当我们依稀看见无边的绝望之上天河横亘鹊桥沉陷之时,奇迹发生了:雄花的花心里都藏着一个小气球,这些小气球毅然决然地摆脱了往昔生活的束缚,挣断了与花梗的生命维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与它们的新娘完成结合之后,就英俊地死去。

直面苦痛的勇气和追寻情爱的意志,不仅属于植物,也属于整个物种,是生物个体在欲望悲剧的黑暗里所做出的本能性的反应。宇因和地贤解除婚约,想只身返回美国,在机场突然决定想去巴西,想回到那个童年的湖。丈夫察觉。愤怒的妹妹抓起她的化石砸碎了鱼缸。鱼缸作为一个家的符号出现,它稳固安宁,如今它破碎了。素贤反而觉得卸掉了家庭的负累,鱼缸的破碎逼迫她生长出两条义无反顾的腿,她离家出走了。飞机上,镜头闪过宇因苍白而略显呆滞的脸,聚焦在了素贤身上。她和他就在同一架飞机上,而彼此并不知晓,一如故事的开始。素贤推开窗帘,机舱内射进一片亮亮的白光。

这就是影片的结尾,但不是故事的结局,至于后事如何,也只有在观影者内心的舞台上演了。作为导梦者,李在容的《情事》取得了巨大成功。女主角李美淑在沉寂10多年之后,复出,接拍《情事》,她的表演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也征服了宇因的饰演者李政宰。“美淑的风情无人可比。”李政宰如是说。

中国书法

甲骨文

我和甲骨文的邂逅是在遥远的中学校园,记忆并没有随着历史教科书的泛黄而褪色。

那时,乡下的民办教师什么都教。我们的语文教师兼历史课,他还教过几天英语。我们在土炕上一觉醒来,似乎都精通了一门外语,譬如“枕头”的发音是“外布里是糠”,说得越快越富有英伦风情。他讲“甲骨文”时眉飞色舞,我们没理由不记住。别班的同学问他的名字,“叫什么文来?”灵感的火花粲然:“甲骨文!”

后来,我和他对桌办公。偶然的一天,我读出了他脸上镌刻的甲骨文。那是田野里忙碌的风雕镂的、讲台上漫卷的雪润色的象形文字。几笔皱纹呼应顾盼,形断意连,眉间的“川”字如苍劲古藤。他的坐姿高古端庄,俨然庙堂之器。隔着千里风烟和厚厚的近视镜片,1899年安阳泥土的醇香扑面而至。

好的徽宣能保存几百年,龟甲、兽骨却如镜磨面,越磨越亮。殷商的宫殿早已朽成烂泥一把,甲骨文却从土里站起来,愈发劲健挺秀,鲜活着三千年前的古国文化。中国的书法中,甲骨文最接近生活本真,也最能表达生活的意蕴。众多书家中,蔡邕的追求别具一格:“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漂泊汉末的他不识甲骨文,却因缘巧合的苛求着甲骨文的至高境界。在课堂上,学生辨析不清一些汉字了,我说:“请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它们最初的模样。”

三千年后,中国才发掘出了汉字的源头;我用二十年的时间读懂了中国的民办教师。甲骨文开创了书法艺术的先河;在师资青黄不接之时,民办教师传承了中国文化。

小篆

小篆雍容大度,锋芒内敛,圆润温厚,有王侯之平静,将相之从容。

哥哥们从军去六国,阵前鏖战不相识,战国的硝烟无情地修改了他们的容颜。是西周的方鼎铸就了他的温厚?是咸阳的廊柱奠定了他的稳健?小篆神定气闲,吐纳万千,六王毕,四海一,他轻松地为大秦注册成功。删繁就简,更显精神饱满,透出一种雄浑的气魄和自信的理念。

小篆是强秦气象,造型圆浑齐整,有始皇君临天下的气度,有李斯藏锋蓄势的圆活。逆起回收,仕途奔波里宠辱不惊聚其心神;内敛包裹,动荡官场上苦炼内功以养其气。中国书法里,只有小篆是一种闭合的蚌,表面优雅排列着向心的环状纹,剖开内心,才是那晶莹如泪的珍珠。小篆的平静,包含了千般波澜万种起伏。

小篆光照雕梁画栋,也驻足寻常巷陌。你看,苏东坡歌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骑一头瘦驴,行吟在蛮烟荒雨之中。小篆的从容,是苏东坡的从容,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与从容。流落民间的小篆,举手投足间是掩不住的浑圆与劲健,这是一种天生的安富与尊荣。工而不板,凝而不滞,后人效法小篆时往往“东施效颦”,得其表面,不得神韵。

我曾与泰山刻石对视了很久很久,恍惚间不知栖身何处,是秦是今?只觉一种饱满一种劲健一种沉着深入我的骨骼。

隶书

如果说隶书是中国书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后来的草楷行就是他举起的右臂下一个个鲜活起来的音符。浑圆的花苞绽开了自信的笑脸,张扬着恣肆奇崛的个性魅力。

元代篆刻家吾丘衍在他的《三十五举》中对隶书的评语尤为精绝:“隶书须是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挑拔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每每玩味至此,总觉得隶书鲜明的棱角,透射出一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胆识与魄力。

相传,隶书和一个叫程邈的秦国小吏血脉相连。程邈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铁窗和镣铐锁不住程邈涌动的思想,每一个小隶都跃动着人的灵性。冲破藩篱的隶书以其轻快的步伐走遍了两汉的大江南北,他服务大众,把自己定位于普通的一员。面对隶书的平凡,我们内心往往涌起这样的感受:“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清《今隶偶存》)

隶书严整的结构,给人以四平八稳的感觉;周到的点画,使他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隶书总是那么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站在黄山秀美飞动的“人”字瀑前的邓小平,目光坚定,眼前隶法般不束缚、极遒劲的飞瀑,在他心中溅起了万千波澜。他在黄山居住的地方称作“望瀑楼”,那是一个引号,标在“人”字瀑之下,标在二十多年前的中国之上。

隶书永恒。改革者永恒。开拓创新的精神永恒。

正楷

正楷是书法舞台上的俊美书生,一袭平整的长衫裹不住的高洁与端重,永远的眉清目秀,永远的儒雅方正。

正楷为人处世中规中矩,他的一生极有章法可循。少年是蜜蜂,吮过《四书》又觅《五经》;青年是劳燕,飞过柳梢飞过省城又奔皇都大殿;中年是绿荷,泥淖清涟里坚守自己的颜色。“横平竖直,端端正正,做人也像他”,正楷的精神,从魏晋流行至今。

端正草书的无规则,减省汉隶的波磔,正楷是中国书法艺术走向极致的一个关键。他既受文人雅士钟爱玩味,也为平民百姓欣赏使用。中国有句老话:五百年出一个圣人。我始终觉得正楷算是一位。他贯通古今,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成为传统艺术服务当今大众的楷模。正楷,正应了时下教育界“身正是范”这句话。“万世师表”,这话拿来定义正楷,我想是现成的。

人所追求的,其实就是正楷的最高境界。我有不少书法朋友,各有名头,都是走横平竖直的路子,畅饮着唐诗宋词补血养气,他们现在的书艺,书体端严匀整,书势挺秀伟劲,达成古代小说塑造人物“略貌取神”的境地。横平竖直,是人立身之本;雄迈清劲,是人兴业之象。

在校园公式化的生活里,我潜心临摹过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那时的我,正处在安排人生间架结构的学生时代。

乡村课堂

永远的黄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黄鹂,单是汉字,就已构成视觉上的灿烂了;单是音节,就已充满听觉上的宛转了。“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古远的诗句就在枝条上翠绿着。面对此情此景,谁不耳聪目明?

仿佛凤凰栖于碧梧,仙鹤止于高松,只有翠柳,只有春天里的翠柳,才能展现黄鹂的全部美丽。鸟是树金黄的心跳,树是鸟翠绿的羽毛。黄鹂鸣于翠柳,是鸟在其中生命得以辉煌、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超然的一种极致。黄鹂就这么一叫,天就澄明了,地就碧绿了,人就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