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002

第2章 序言2

1

那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夜,但却发生了一件极其不普通的事:

静静流泻着的雅鲁藏布江,突然发出“嘭”的一声巨响,震撼着夜幕中的山光水色,以及夜间出来寻食的猛兽、野兔与一切有灵性的夜游动物。《山海经》中所述的昆仑神山“帝之下都”居住的神仙们,似乎也为之一震: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八世纪末,吐蕃王朝发生反佛拥本的宫廷政变,佛教七传人之一、八思巴的祖先款氏家族三世祖、僧相鲁易旺波松瓦被追杀。

佛教传入西藏,这是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为妻的一大亮彩: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除带到西藏各种珍宝之外,还带去了一件最有价值的宝贝,那就是“佛教”;最为吸引藏人关注的就是她们各自带去一尊释迦牟尼像。从此,佛教从唐朝和古天竺传入吐蕃地区。

佛教与西藏地区根植于原始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藏文称为“本波”教,也译为本教、笨教,发生碰撞,击打出绚丽的火花。

本教的信仰是万物有灵,它所崇拜的对象是天、地、日、月、星辰、雷电、冰雹、山川,甚至土石、草木、禽兽等等。此外,原始本教还崇拜灶神、阳神、战神等。它把世界分为三部分,即天、地、地下;天上的神名为“赞”,地上的神名为“年”,地下的神名为“鲁”,即是常说的龙。其中的天神在古代本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教用动物祭天地之神,举行仪式时要宰杀大量牲畜,甚至要杀人祭祀。原始本教没有寺庙,仅有简单的祭坛。本教活动主要通过巫师进行,巫师有天本波、地本波、大本波、神本波等不同称谓。本教巫师以鼓为法器。

《土观宗派源流》说,从聂赤赞普(赞普相当于“王”)起,一直到26代赞普,都是用本教协助管理政务。《西藏王臣史》说,吐蕃宫廷设置名叫“敦那敦”的职位,由一名本教信徒充任,在赞普身边负责占卜吉凶,从而借机参与部分政治决策性的事务。此外,本教还利用宗教仪式等手法,帮助统治者威胁、慑服属民。本教的这种特殊地位,一直延续到公元八世纪中叶。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后接纳佛教,立即受到土著本教的强烈抵制与反对;松赞干布下令修建大昭寺时,白天建造的地基,夜间即被本教徒扒掉。它说明,当一种先进文明代替衰退文明的时候,代替的本身就充满了血与火的争斗。但不管怎么说,松赞干布还是以铁的手腕及强权镇压了本教的强烈抵制与反抗,大昭寺、小昭寺还是巍峨地耸立在雪域高原上。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后,本教势力迅速抬头,公开反对佛教。从这时起的四五十年间,吐蕃王朝的各项祭祀、盟会仪式,都由本教起领导作用,佛教与其他宗教仪式,都淡出那个时代的画面。因此,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像,为保护起见,被佛教信徒埋在地下有两代人之久。

公元704年赤德祖赞即位后,大力发展佛教,修了一些寺庙。金城公主进藏联婚,对汉地佛教在藏地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不久,西藏地区的一次天花流行,给本教以可乘之机,本教贵族借此机会,发动了驱僧事件,把佛教僧侣驱逐出藏。包括当时掌握西藏最高权力的赤德祖赞,也无能为力,只能暗中扶植佛教。

公元755年赤德祖赞死后,新赞普赤松德赞幼年即位,吐蕃王朝中信奉本教的贵族大臣发布了禁佛令,驱逐汉僧与尼泊尔僧人,把大昭寺改为屠宰场,拆毁寺庙,这时,佛教信徒把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埋在地下,后来才扒出来送到芒域。

就在赤松德赞幼年即位之后,佛教七传人之一、八思巴的祖先款氏家族三世祖、僧相鲁易旺波松瓦遭遇追杀。

鲁易旺波松瓦由拉萨逃往萨迦,途经雅鲁藏布江,被一伙本教蒙面人将其捆绑起来,扔进江中。

不一会儿,几个黑衣人将他救上一条小船。小船躲过蒙面人的船只,将鲁易旺波松瓦救走。小船上为首一人是款·多吉仁波且,意为“金刚宝”。他是鲁易旺波松瓦之弟、八思巴的直系祖先。

鲁易旺波松瓦被追杀,虽然没有死掉,但却标示着藏传佛教在西藏的传播暂时进入隐蔽时期。吐蕃王朝的金殿内,一时再也听不到念佛声。得势的本教贵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内令宣旨官颁布《禁佛诏书》:“本教乃我吐蕃祖传圣教,佛教不过是天竺外来之教。从今以后,封闭佛寺,焚毁佛经,所有僧人均需还俗为民,或为农夫,或为屠夫猎户!均需自食其力,不准不劳而获!”

款·鲁易旺波松瓦虽然被他的弟弟金刚宝救出雅鲁藏布江,但却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他的弟弟金刚宝在床头照顾。

鲁易旺波松瓦说:“佛门与本教前后争斗已经几代了,没想到对方会对赞普和僧相下此毒手。新任赞普下诏禁佛,吐蕃又进入了黑暗时代。你要记住,我是为护法而死的。告诉我们的子孙,要继续为弘法护佛而奋斗。总有一天,雪域高原会成为佛教的故乡,四海为一的一天终究会到来!”

说完,他拉着金刚宝到佛祖和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像前祷告:“愿佛祖、文殊菩萨、莲花生大师保佑,愿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保佑:弘扬佛法,战胜本教;四海一家,天下太平;子孙万代,共享无疆之福!”

刚刚说完最后一句祷词,鲁易旺波松瓦就紧握着金刚宝的手闭目而逝。

2

就在鲁易旺波松瓦死后200年左右,公元1073年,也就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那一年,八思巴的十一世祖款·官却杰波在后藏仲曲河谷的卧象岭上即扎窝垅巴,修建了一座寺庙。卧象岭的土地呈灰白色,藏语称之为“萨迦”。故而此寺被称为萨迦寺。

在萨迦寺的围墙上涂有红、白、兰3种条纹,因此人们又称萨迦教为“花教”。

萨迦寺位于仲曲河谷,海拔4200多米。萨迦的南面是仲曲河,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雪山中,经萨迦流向西北,汇入雅鲁藏布江。仲曲河流域气候寒冷,山多碎石,草木稀少;散布着藏族村落,周围是高山草原;只有河谷地带种植着青稞、油菜。萨迦的北面是阿卓山,登上阿卓山俯瞰仲曲河,可以看到南北对峙的两道山峰夹锁河谷,其地形犹如一只平放着的花瓶。

躺在花瓶中的仲曲河举着朵朵细碎的浪花,欢快地流淌着。仲曲河上部有座本波山,远远看去,像一头静静卧着的大象;山脚右侧有一片白色油润的山坡,山下有仲曲河流过。

八思巴的祖先款·官却杰波认为:这块地方具有诸种祥瑞之相,这些祥瑞的集中点就是这块地方的扎窝垅巴。如果在这里建筑寺院,对佛教和众生都会大有好处。款·官却杰波打听到这块地的主人是觉卧顿那巴,他请求觉卧顿那巴把这块土地卖给他,又请求该处领主象雄古热瓦和附近村庄的人准许他在那里建寺。当众人听说他准备建寺之后,认为他这是在做一件大好事,不仅同意了他的请求,而且土地的主人觉卧顿那巴还愿将土地无偿地奉献给他。但是,为了后代不生口舌是非,款·官却杰波坚持用一匹白骒马、一串珍珠和一套女装,买下了这块土地。

《萨迦世系史》说:在阴水牛年即公元1073年8月,款·官却杰波动工修建寺院。寺院修成后,取名“萨迦寺”,意为建在灰白色山坡上的寺院。

在西藏佛教史上,便把这一年(公元1073年)作为萨迦派正式创建的年代。

正是从这一年起,款氏家族中的这一支系便与萨迦这个地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被称为萨迦款氏家族。从此,萨迦就具有了多重性,既是地名,又是寺院名,还是家族名,并且是佛教中一个派系的名称。

萨迦寺的实际地理位置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专区的萨迦县,即日喀则的西南方向,距离日喀则约120公里。

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引用了萨迦一首民歌,赞颂萨迦这块神秘的土地:

“从阿卓山鸟瞰,

萨迦好似水晶,

水晶瓶中达姆,

容颜胜过仙女。

莫要鄙视萨迦,

佛阁为其增光,

内藏经卷珍奇,

难道不是宝地!”

诗中的“达姆”意为主母,本指萨迦首领之妻,此处当指萨迦妇女。诗的意思是:从高高的阿卓山向下俯瞰,萨迦好像是一只硕大的水晶瓶,萨迦的妇女好像是水晶瓶里的仙女那样美貌动人;但最为萨迦增光的还是建在那片灰白色山坡上的萨迦寺,那里珍藏着许多经卷和珍奇。

这就是八思巴的故乡,诞育他的这片神奇土地与山川流水。

八思巴最最古老的祖先是藏族先民。考古资料证实,青藏高原上的先民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据藏文古籍《雍仲本教目录》、《红史》、《王统世系明鉴》等记载,最早的藏族先民是由一只“神猴”与一位“岩魔女”交配而生,甲骨文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即“娀”字,为戎族的女性代表,而戎即猴子。这个由猴子与岩魔女结合生出的人繁衍了藏族人类,他们的后裔分成斯(se)、穆(rmu或dmu)、冬(ldong)、东(stong)4大氏族。再加上查(dbra)、楚(vdrg)两个氏族,故称为藏族六大氏族,也就是六大姓。《安多政教史》记载,八思巴所在的萨迦款氏家族属于藏族冬氏一支。

但萨迦家族对于其族源还另有说法,《萨迦世系史》说:

“相传往昔有天神三兄弟,名叫介仁、玉仁、玉赛。人们请求他们降临人间,来做主人。天神中的幼弟玉赛成了人主,生了斯奇纳四兄弟,并与冬氏十八族交战,天神玉仁前来援助,尽克冬氏,将彼等收为奴隶。”

显然,这里是说八思巴最远古的祖先是天神玉仁。《汉藏史集》也说萨迦款氏最早的祖先是天神玉仁:

“玉仁娶穆氏之女穆萨登木普为妻,生了玛桑七兄弟。此七子中的前六子随父上归天界,第七子玛桑吉杰留在人间,娶托拉沃坚之女托嘉乌摩为妻,生子托察邦波达。托察邦波达娶鲁氏之女鲁嘉擦玛为妻,生子鲁察达布沃坚。传说在他之前,历代皆居住于虚空。鲁察达布沃坚娶孟萨错木杰为妻,生子于雅(g·yav,意为石山)和邦(spang,意为草甸)之间,故起名为雅邦杰(意为生于石山和草甸之间),他居住在叶茹襄西北方向高大美丽的山上,故此山被称为雅邦山。”

相传,这个居住在叶茹襄西北方向高大美丽的山上的雅邦杰,见到森波(可能是古姓,字义为罗刹)迦仁茶麦的妻子雅珠司丽玛非常漂亮,所以与森波迦仁茶麦交战,杀死了他,娶雅珠司丽玛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因为这个儿子是雅邦杰与森波迦仁茶麦结仇中生下的,所以起名为“款巴杰(vkhon bar skyes)”,藏语的意思“款巴杰”是仇怨中所出生。所以“款”是个非常特别的姓,因而款巴杰就成为款氏家族的始祖,即八思巴的直系祖先。

款巴杰娶赞萨嘉普珍为妻,生了一个儿子,长相英俊,聪明机灵,世间少有,所以起名“官巴杰贡达”,意思是稀奇、珍贵;全名为“款·官巴杰贡达”。官巴杰贡达居住在拉堆的年孜,即今日喀则专区的昂仁县、谢通门县一带。这时,已是吐蕃王朝中期,即公元8世纪中叶。

《萨迦世系史》记载,款·官巴杰贡达得到吐蕃王朝赞普赤松德赞器重,被委任为内大臣。据说,款·官巴杰贡达十分富足,人们称他为款·贝波且,意思为福德广大。款·官巴杰贡达娶朗萨尼琼玛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是著名的“七试人”之一,名叫“鲁易旺波松瓦”,全名叫“款·鲁易旺波松瓦”。所谓“七试人”,是赤松德赞选派的七名藏族贵族青年跟从寂护受戒的出家人。鲁易旺波松瓦精通梵文藏文,参与翻译佛经,曾在拉萨东北松赞干布王妃孟萨赤姜所建的叶巴扎寺修行,成就卓著。次子名叫款·多吉仁波且,意为“金刚宝”,他虽然曾经向莲花生大师学习佛教,但没有出家。他娶没庐氏家族的一个女子阳龙吉为妻,生了7个儿子。一般认为,金刚宝是八思巴更为直接的祖先。

款·鲁易旺波松瓦临终前的誓言与祈求,即“弘扬佛法,战胜本教;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声音,一直在藏族及款氏家族历史的空间与时序中回响!

藏历阳木龙年即公元1184年,款氏家族的款·桑察索南坚赞出生。他就是八思巴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