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027

第27章

萨迦班智达一行前往大昭寺拜佛疗伤。当时大昭寺由红教宁玛派隆钦大师主持。走在路上,萨迦班智达向八思巴介绍宁玛派情况:“宁玛派自称是莲花生的传人,以密宗续部密咒为主,以大圆满法为主要教义,在家庭中以父子兄弟相传为主要形式。他们身穿红色的僧服,故而人称为‘红教’。我萨迦派本来与之同宗,只因他们固守旧法,不思进取;我派则吸收了道果论,不断有所创新。因曾有同宗之谊,我们对其大师及学说均需尊重。”八思巴点头。

隆钦大师带其徒弟多人迎接萨迦班智达等人到来,并很快将受伤的本德等人进行了安置,派僧医予以治疗。

当天下午,萨迦班智达、卓旦噶瓦带八思巴兄弟在大昭寺内游览拜佛。

他们首先来到《唐蕃会盟碑》前,仔细观看上面的碑文。

《唐蕃会盟碑》藏文:“维唐承天,抚有八弘;声教所臻,靡不来廷。”“自今而后,屏去兵革,宿仇旧怨,廓焉消除,追崇舅甥,曩昔结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红教教主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这是吐蕃与中原友好的历史见证!”

萨迦班智达大师说:“自古以来,汉藏一家、唐蕃友好,‘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是以松赞干布、尺带珠丹为首的吐蕃王室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座碑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穆宗定立的,它正反映了这一愿望。但当时也有一些守旧大臣不赞成这种主张,他们在反对佛教的同时也反对汉藏友好。随着第一次禁佛事件的发生,《唐蕃会盟碑》也曾遭到破坏!正是赤松德赞命令我萨迦派的祖先对《唐蕃会盟碑》进行了修复,对那股保守、分裂势力进行了迎头痛击!”

红教教主领他们向大殿走去。

萨迦班智达对八思巴说:“10年前,我曾与你父母到这里拜佛求子。我曾向文殊菩萨祷告,你父母还求告了象鼻天。第二年你就降生了。10年过去了,让我们一起去感谢诸位神灵吧!”

八思巴问:“听说大昭寺是松赞干布时,文成公主与赤尊公主共同设计建造的,现在还有哪些相关的古迹呢?”

萨迦班智达说:“整个大昭寺都是证明。比如这座觉康主殿吧,其主体结构是典型的汉式建筑风格,你看那浮雕、彩绘,上面的飞天、飞鸟、走兽、花草等,都与我们的萨迦寺不同吧,其风格古拙浑厚,有石雕之风,这是典型的唐代风韵。你再看殿顶的装饰,其金顶檐角配以摩羯鱼,尤其是那个卷翅的长鼻子,象鼻式的斗拱,歇山式的铜鎏金瓦顶,以及宝轮、莲花、幡、幢等佛教图案,则是典型的吐蕃式风格。这种汉、蕃与印度、尼泊尔结合的建筑,正是松赞干布赞普与两位公主娘娘的杰作!”

走入殿内,发现有20根上小下大的大木柱,其中殿前的4根雕有宝瓶、树叶、猴子及蛇头。萨迦班智达说:“你看这4根柱子与众不同吧,相传在这4根柱子下埋着松赞干布的4条祷告词呢!”

八思巴问:“他祷告何事?”

卓旦噶瓦说:“宝瓶是希望佛教兴盛,树叶是希望财源广进,猴子是象征家畜兴旺,蛇头则是给魔鬼准备的恶毒的咒语。”

恰那多吉插话说:“我们的老祖宗还真有意思呢!”

大家相视而笑。

随后他们来到佛祖12岁等身像前,萨班与卓旦噶瓦拉八思巴兄弟跪下,上香祷告。萨迦班智达说:“这是佛祖12岁时的一尊等身镀金造像。相传佛祖在世时,曾由印度著名工匠塑造了8尊等身像,其中4尊为12岁时,4尊为8岁时真容。印度国王将这尊造像送给唐朝,唐太宗将其作为文成公主的嫁资转送到吐蕃。本来供奉在小昭寺,后来金城公主将其移至大昭寺。”

走到佛祖8岁等身像前,跪拜焚香后,八思巴问:“这尊8岁的等身像也是唐太宗赠送的吗?”

卓旦噶瓦说:“这是尼泊尔赤尊公主的嫁资,同那一尊等身像一样,都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

八思巴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读书时记得也学到过这些知识,但未亲临其境,因此没有太深的印象。此次与师父、师兄一起周游天下,真是太值得了!”

恰那多吉则说:“真是太好玩、太有意思了!”

萨迦班智达、卓旦噶瓦会心地一笑。萨迦班智达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既认真读书,又学一下孔夫子的‘每事问’,你的学问就会日见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