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人家
西递是一缕淡淡的清风,白墙青檐的深宅,高高耸起的马头墙,青石铺就的石板路,清幽、质朴,足够唤起你对自己前世的猜测:前世一定跟这里有缘,仿佛几百年前的一个黄昏,自己就曾在这高墙围绕的天井里仰望过天空,一阵清风刮过,扬起绣花的裙角……
阳春三月,在通往目的地的乡间小路上,你可以尽情地享受清风过处,遍野飘香的景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俨然误入桃源了。这个时节正是皖南油菜花开的季节,有兴致的可以携一两同伴,潜入高可没人的花丛,深呼吸,畅想,神游……
虽然同属于徽派建筑风格的村落,但较之于宏村,西递的历史感更厚实,文化气息更浓重。走在西递的青石板路上,与其说是在看一座座深宅老院,不如说是在聆听宅院主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桃源生活。
进入西递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矗立在村口的“胶州刺史”牌坊,这是明万历时胡文光所建的牌坊。胡文光是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胶州的州官和长沙王的内府长史,得到过明廷的器重。牌坊的规格很高,有五个层次分明的楼阁,这叫“楼阁式”牌坊,牌坊上的石雕古朴精湛,造型富丽,远远望去巍峨耸立,气度不凡。
与其他徽州古村一样,西递也出过不少名人,也不约而同的都有一种富贵还乡的情结。楚霸王项羽在夺了咸阳后曾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在外的官员或富商都有此情结,回家乡大建宅院,规模因官位大小和富庶程度而有所不同。在西递众多的私宅建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清代开封知府胡文照家的西园和东园了。
走进西园的大门,就可以看见一个精致的院落。园子里树木掩映,花繁草盛,假山、翠柏相映成趣,角落里不时显露出漏角碎石,苍老的墙壁上镶嵌着各种各样的透窗。庭院以低墙相隔,一条幽长的小径贯穿了前园、中园和后园,每个园子的门头上都有精美的石雕。前园有花卉鱼池、假山盆景、石几石凳、石刻匾额等;中园的墙上有一整块石头雕成的“松、石、竹、梅”四君子的漏窗石雕,枝蔓精巧;后园门额为砖雕“井花香处”四字,入内有石栏古井。穿过西园再往东行十几米就是东园,较之西园,厅院一体的东园更显小巧。东园的门额上方有方扇形漏窗,与左首屋墙上的秋叶形成漏窗相应,寓意“抬头行善,落叶归根”。站在园里,一线犀利的阳光透过天井上的天窗洒落厅前,一种深邃的,穿越时空的感觉油然而生……
告别古宅,可以随意地在西递的小巷里闲逛,余晖中的古巷更添了几分幽秘。在小巷转角处,挂着茶楼的布幌,“人因秋水澹,花为彩云红”,虽不是惊天动地的话语,却道出了茶的益处。吃过晚饭后,三五成群,斟上一杯香茶,不需山珍海味,已是人间快事。这样的场景总会让人有一种高度紧张过后身心俱舒的感觉,仿佛无需奔忙,幸福生活已在手边。
如果你有幸在西递住上一晚,清晨早起,一屁股坐在桥墩上,画张速写:宁静的、朦胧的早晨,河边徽女捣衣,桥旁荷叶婷婷……你会感慨今生何其有缘,能够让最美的一切被自己遇到。羞涩的阳光,俊秀的村落,纯朴的习俗……村头升起袅袅炊烟,村人开始做饭了。傍晚时分看村民们悠闲地坐上石桥墩,你一句我一句地话着家常。小猫眯缝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主人身边,大黄狗耷拉着耳朵,安静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人们自然而然地以微笑示好,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笑容……你会对这一切都舍不得,“留恋”就是这样一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