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学相长文丛-教育和弦
14553600000013

第13章 F大调(1)

F大调的旋律沁人心扉,它用丝丝和弦弹奏出了幸福的真谛。

从点滴小事做起

今天,龙丽在座位上无精打采的。我问她怎么了,她说病了,发烧。摸摸她的头,的确有些热。我追出教室喊住送她上学的爷爷,告诉他先带孩子看病要紧,落下的课以后再补,可她爷爷却说病看过了,药也吃了,不要紧,两节课后他再过来看看。我回到教室看到龙丽趴在桌子上,小脸黄黄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家长可能是怕孩子落课,也可能是孩子自己非要上学,看着孩子那难受的样子我没再打扰她,只摸摸她的头说:“如果太难受坚持不了就告诉老师,我打电话叫爷爷接你回家。”

第一节课刚上一半,龙丽哇哇地吐了一地。我急忙拿拖把准备清理地面,发现周围的几个同学捂着鼻子正往外跑,后边的同学也都离开了座位准备往外跑。这时,我脑海中闪出开学第二天王方同学由于下课疯跑过度,把早餐吃的东西吐了一地的情景。当时我并不知道实情,以为他病了,担心病菌传染给别的孩子,就下令全体同学跑出教室,可能我当时的表情和声音让孩子们感到惊讶,所以他们飞快地跑出了教室,等我清理完地面打开门窗通风后才让他们进教室。所以,这次没等我说话,他们就行动了。我意识到这种导向存在着问题,于是马上说:“孩子们,别跑!当我们的同学生病难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她呢?”孩子们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有两个同学跑过来准备帮助老师一起干,我说:“你们俩一个架着她离开座位到别处待会儿,一个把凳子和书包挪开,好让老师清理得更方便、更快。靠窗户的同学打开窗户,其他同学读书。”果然大家各自行动起来,教室里开始有了朗朗的读书声。

事后,我专门抽出班会课的十分钟时间对孩子们做了以下引导:

1.我们怎样去关心爱护生病的同学?

2.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孩子们在这十分钟里,明白了什么是关心同学、帮助同学,怎样做才是快乐的。

她们笑了

周末,我打算出去办件事情,刚下楼就遇见了刘芳母女俩。她们远远地就朝着我笑,我想:这次期中考试刘芳成绩一定又不错吧!没等我想完,刘芳已经冲到我面前,挺神秘地问:“阿姨,你猜我期中考试考得怎么样?”“当然挺棒的吧!”从她那甜甜的笑脸上,我已经找到了答案,但我没猜到的是她竟然考了个全班第一,三科全优,其中两科满分。

刘芳今年上三年级,三年前就是这个全优的孩子却被老师、家长、同学误判为是差生、低能儿。

三年前,也是期中考试之后,我也是刚下楼,远远地就听见孩子的哭声和大人的吵闹声。到了院内,看到了这样一幕:刘芳妈妈在打女儿,爷爷奶奶在劝。妈妈边打边哭着说:“我怎么生你这个傻孩子!”孩子边哭边反驳:“我不傻,我不傻。”我看着这样的场面,急忙把刘芳领到我家,刘芳妈妈也跟了来。原来是因为刘芳在本次期中考试中,班上共66个学生,她考了个倒数第一。老师因为她岁数小、智力差,劝她退学,同学们笑她傻,无奈妈妈只好把她领回家。

望着眼前这个曾被家长、教师和同学认为是差生和低能儿的小女孩,我百思不得其解:刘芳从小大部分时间是住在她奶奶家的,每次我回家几乎都能看见她,并且还与她玩一会儿。给我的印象是,她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非常好动的孩子,怎么上学后就变成个低能儿呢?一打听才知道,刘芳没上过幼儿园大班,又是7岁才上学,还以为在幼儿园呢,整天只知道玩。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还经常做小动作,因此老师每天让她站墙根,她还挺高兴的。放学回家她从不提在学校的事,再加上爸爸妈妈上班时间很紧,让她住在爷爷奶奶家,对刘芳学习的事很少过问。期中考试之后,教师找家长,爸爸妈妈才知道这些事情……

“大姐,你是教师,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望着刘芳妈妈无望的眼神,再看看那个仍一遍又一遍告诉我“阿姨,我不傻”的小刘芳,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涌向我的心头,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帮她们。于是我就对刘芳妈妈说:“今天是周末,让刘芳在这儿玩玩吧。”“阿姨,我不傻。”刘芳又一次重复这句话。“对,刘芳才不傻呢,我们来玩游戏吧!”于是我们来玩十位数以内的加减游戏。一开始她不太会,但很快她就学会了。后来,我又教她背了两首简单的古诗,我发现这孩子确实不笨,也不傻。我表扬她真聪明,她的眼神瞬间恢复了以前的光彩,可是马上又淡漠了,又说了一遍“阿姨,我不傻。”看来,这次考试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弄不好,会影响她的一生。“孩子,你真的很棒,以后不准说‘傻’这个字。不过,要让家长、老师、同学认为你很棒,你必须改掉你以往那些不好的毛病,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刘芳懂事地点了点头。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神又恢复了以前的自信和闪闪光彩。这是赏识的力量,她能感觉得到我对她充满赏识的爱,她在这种爱中充分地肯定了自我,承认了自我,她对自己的爱,是一份自信,也是合理的宽容。

我告诉刘芳妈妈暂时不要让孩子退学,与孩子的老师交流一下,孩子实在跟不上的话,再让孩子休学。由于很多学习困难都是由于基础知识不足引起的,所以应首先给她补课。在校把孩子交给老师,让老师多关注一下;放学以后家长每天自己陪孩子学习,从基本的东西补起。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多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尽量多与老师联系,家校联手共同扶起这个孩子。

当天刘芳妈妈就把刘芳从爷爷奶奶那儿接回了家,全身心地教育着刘芳。后来她的学习成绩慢慢地跟上来,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她前进了30多名,第二学期期终考试她排进了前十名。升入二年级,她进步更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排了个第五,第二学期期终考试她排了第三。这期间我又见到刘芳母女俩六次,每次见到她们,脸上都挂满了笑,这是一种自信的笑、收获的笑和开心的笑。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每一位家长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她是聪明的。世上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学习的孩子。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近日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故事内容如下:有一天,上帝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而已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

无奈之下,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我牵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那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我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向前爬。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了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向另一个“驿站”爬去……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这只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读完故事我突然把那只蜗牛和我的学生联系起来。这段时间的单元抽测成绩实在让我担心,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到了期末不知道会怎么样,于是抓紧给他们讲题、练习。事与愿违,接下来的考试还是那么让人担忧。面对孩子,我就是故事中牵蜗牛散步的“我”,面对筋疲力尽的蜗牛只有干瞪眼。我也思来想去了好几遍,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作为老师来说,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而学生也没少做练习。但为什么练习做得多了,成绩不升反降?真是好苦恼。这个故事让我恍然大悟。我在付出的时候,我在使力的时候,我的“蜗牛们”有没有跟上我的脚步?我不能因为一两次的考试自乱阵脚,要相信学生有自己成长的阶段。时机到了,自然会引我到鲜花盛开之地。现在我要做的不是逼、拉、扯,而是顺其自然地跟随他们的脚步慢慢来,因为教育是一门“慢”艺术。

学生教我巧背书

在语文园地上出现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些词,别说学生没见过,就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只是在算命先生的口中听过,充其量有个模糊的认识吧。明天就要上“读读背背”,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把这一连串拗口的、毫不相干的词儿给背下来。学生怎么办呢?让他们也像我一样死记硬背吗?他们会有兴趣吗?我反复琢磨着,何不把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今晚回去找个好办法来背?孔子不是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也许我认为特难,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呢。

第二天上课,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属相说起,然后请学生讲十二生肖故事,最后由我讲解十二时辰。接下来就该学生背诵,多难背呀,我都替他们着急。

“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上刘云山举起了手,“子鼠——老鼠的儿子;丑牛——长得很丑的牛;老虎是兽中之王,攻击其他动物常赢——寅虎;卯兔——兔子长毛;辰龙——大演员;巳蛇——四条蛇;午马——五匹马……”

真没想到,他竟把这些枯燥的词用谐音或扩词的办法变得生动而有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李丽说:“老师,我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串联成一段话,‘孙猴子家有一些鸡,一只虚弱的狗和一头害羞的猪’。”

孩子们用他们的方法互相启发,没费多少力气便会背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了。这堂课真真切切地再一次提醒我: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感知、认识,只能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

听,花开的声音

秋日的午后,我踏着急促的铃声走进教室。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谈论着什么,不时有开怀的大笑、兴奋的尖叫、快乐的手舞足蹈……看惯了这样的场面,我皱紧眉头,放下手中的书,孩子们感觉到了空气中的异样,慢慢地安静下来,然而中间偏后的两个位置上,两个头还凑在一起,叽叽咕咕的。他俩是班上的班长和学习委员,这个班的学生,真是一点规矩也没有,连班干部都这样子。我拍了一下桌子,准备发怒了。听见响动,学习委员站起来,拿着手中的一张纸,我手一挥:“还班干部呢,就这样给同学们做样子?”他看着我说:“老师,其实……”我烦躁地打断他:“别说了,你太让我失望了。”从来没看见我这样生气的学生们已经吓坏了,教室里静的只能听见我喘气的声音。

这时,我瞟了学习委员和班长一眼,他们两个似乎并不甘心,还想说些什么。我忽然想起我曾经看过的一个小故事:在美国一个脱口秀的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如果你驾驶飞机,飞到太平洋的上空,忽然没有燃料了你怎么办?”那孩子很认真地回答到:“我要让所有的乘客绑好安全带,然后我背着降落伞跳下去……”在场的大人们哈哈大笑,主持人也笑起来。这时,这个男孩抬起头来,眼中噙满了泪水,他握紧拳头说:“我去取燃料,我一定会回来,我一定会回来……”人们停止了笑声,向这个孩子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同时也为自己的凭空臆断感到惭愧。

孩子的内心是那么纯净、透明,永远是我们这些世俗的大人没有办法想象的,而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我们的仔细聆听。也许真的是我错怪他们。看着他的眼睛,我缓下语气,问他:“你想说什么?”他略有些怕地拿出一张纸,展开来对我说:“王老师,你最近不是说我们写的周记很空,没有什么内容,然后还有一次问我们究竟愿意写些什么吗,我和班长给咱班学生分组做了调查,最后写了几条大家都喜欢写的题目,你看……”我接过那张纸,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我名字的来历》《难忘的一件事》……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很过分,孩子们积极地为我的教学想办法,而我不问青红皂白就一通发火,甚至不让孩子把话说完。我看着学生,每个人都认真地看着我,就连平时最不听话的孩子也坐得直直的。我拿起手中的那张纸,对学生们说:“老师谢谢你们帮老师想的这些题目,那我们来看看,这些题目中哪个是我们最喜欢的。”看到我不再发火了,学生们也开始放松了。一个一个的题目我们举手通过,最后,选择了其中的几个题目作为这周周记的题目。孩子们看见自己想的题目被写在黑板上,都很兴奋。我又叫了几个学生说了说自己的思路。以后的半个小时,就成了孩子们的天下了,他们互相练习说,然后趁热又写在了本子上。这次的周记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出孩子们的真情实感。

孩子们思想中的闪光点往往被我们这些大人的想法给粗暴地打断了,在世俗的喧嚣中,要有一双慧眼,还要有会倾听的耳朵,不然又如何能听见孩子们内心那朵稚嫩的花开放的声音呢?那声音就是天籁……若孩子们的内心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若孩子的思想盛开了美丽的花朵,那么在每片心灵的田地之前,我都愿意自己是宁静地驻足聆听花开之声的过客。

一个故事的启迪

没有远大的目标会使人失去动力,没有具体的目标会使人失去信心。

有一个前苏联的笑话:一位老人听农庄主席作报告,“共产主义已经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了”。老人不理解,回家问上学的孙子什么是地平线,孙子对爷爷解释:“地平线就是遥远的天边的一条线,我们能看得见却摸不着,你越是靠近它,就觉得它离你反而越远。”老人叹了一口气,“完了,没有希望了!”如果我在这里要求一个语文基础很差的同学“一定要把语文学好”,其实也等于制定了一个“地平线式”的大目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你无从哪里下手。最后,恐怕也只能说一句“完了,没有希望了”。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乎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又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