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学相长文丛-教育和弦
14553600000007

第7章 D大调(2)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来实施教与学、情与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上都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即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而且能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幼儿园张阿姨拿来一个大西瓜,王阿姨说:“我分给小明1/6个,分给小黄2/6个,分给……”请同学们来帮忙,“王阿姨到底分得公平吗?”这样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为了全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地被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应当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发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形成。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地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

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老师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展开思维加工,这样才能使学生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类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这样既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又能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如此学生就会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相信学生,相信心灵

选择教师职业是自己以最大的决心做的最正确的选择。今晚忽闻一个朋友欲放弃教师职业,他是如此的绝望,对学生失望,对教师环境绝望。我无法去解释太多,我何尝又不是被日日不听话的学生伤心,被做不完没有时间没有闲暇的工作而懊恼,精神的情状也时刻有着种种浮想联翩的际遇,而这种变化全都是因为热爱教师职业的精神形态赋予我的许许多多的感受,现实的、不太实际的、真实的、虚幻的、感性的、理智的……最后,我的激情丝毫没有被时间的残酷冲淡,我还是被那些梦想和热爱而感到一种精神信念,以自己的方式给予精神上的抚慰和启示。

放弃还是坚守,我无法左右朋友绝望的灵魂。

作为一名教师,谁不是在付出着,谁不是在敬业爱岗着,谁不是在默默承受着希望与失望带给自己的悲伤,谁不是在被学生屡教不改而伤心后又重拾信心去改变可以相信能改变的人,还有每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教学上的事情……

只是很多时候,失望大过希望,所以在没看到令自己安然的结果之前就提前结束已付出的行为。其实,我很多时候都在寻找精神的家园倾诉烦恼与绝望,期中考试尽管及格率都在70%以内,两个班69人,这样的成绩也足以令我欣慰,但看到那些只为成绩而互相冷漠的办公室里的气氛,只为成绩而同事之间忽然变得那么容易暴躁的疑惑,只为成绩而不顾背后的付出有多少现实的学生,只为成绩去衡量一名老师水平高低的现状,我感到是如此难受。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此简单却未必能通透的道理,只有心如大海般接受无法化解和改变的现实的心态才能让人理解、明白。容纳一种现实,就是接受一种不一样的价值观,不苛求于形式,只看它能否对内心成长。如果释然了,也就获得了一份心情,活在这样或那样的环境里才能容纳百川、从容淡定。

面对如今这个班级,我常怀疑自己。我有严格的规定,有感情的倾诉,有心灵的沟通,有还在不断的付出……后来,我发现这些孩子没有父母严格的要求。父母或许放任自流,或许严格太高,这些孩子还生活在这里这个比较宽松的升学的环境里,不需太高的水平也能上个大学,于是,都以为是这样的不太刻苦,习惯依然是保持陋习,意识依然是没有开化。在这样一个没有班级文化和团结的集体里,我却竭力在创造凝聚力,毕竟语文是一种道德教育,其次才是知识教育。因为我知道,只有做到认识的改变后才能更加有力量去改造一些难以转化的差生,才能有信心去慢慢地用耐心和真爱去教孩子做人,这些比分数更重要。

我还灰心什么,我还为什么总是觉得灵魂都是伤呢?既然做老师都是这样经历而来,重要的是在困难中有所成,才知道拥有的美好。我不灰心,我不失望,失落后,继续前行,心里有股强大的力量才可以做出一番异于不作为的壮举。

我可以在学生的周记本子里写满各种人生道理和智慧背囊,其实道理很简单:把困难读懂,战胜了困难你就强大了;把现实看透,才不会左右被诱惑,才能安静地专心的拥有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目标;坚持下去,我们就有希望做出不平凡的美丽。

相信心灵,就是相信学生,就是相信自己。

处理的艺术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大部分都踏实、听话,但有个别同学比较调皮,自制力较差,爱说爱闹。

下午第一节课,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还未到到教室时,就听到教室里传来的吵闹声。我推门进了教室,马上就有学生喊:“老师来了”。学生们个个神情紧张地看看我,同时又看看正在吵架的王方和肖梦,好像在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我沉默了片刻,心里想着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

“怎么了,你俩准备演小品?”

“来说说表演什么内容。”

两位同学都低着头沉默着,同学们的目光都瞄向了这两位同学。他俩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我微笑着说:“你们不想说,那咱们就先上课吧。”紧张的气氛马上缓和下来了,两位同学分别走向座位,于是我便开始上课了。

下课后我将两位叫出了教室,仍然面对微笑地说:“说说你们为什么要吵?”这时,两人又开始争起来,我说:“你们先自己想一想,我相信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实事求是地说一下事情的过程,王方先说。”等他俩嘟嘟囔囔地说完以后,我说:“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但你们现在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相信以后肯定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对吗?”两人都点了点头。我接着又微笑地说道:“你们现在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我们班的班级日志上,让大家共同见证好吗?”肖梦写下了“愿我和王方的友谊地久天长!”王方写下了“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友谊。”果然,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中发生的事件采取冷处理的必要。试想,如果不是这样处理,那么事情可能又将会是另外一种结果。正因为我的冷处理,使这位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教师的信任和宽容,同时也使他们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样,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起勇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以实际行动改正,这才是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学生间的、师生间的问题,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学会一些处理问题的艺术。

给梦想一个机会

很多人在孩提时代都曾有过一个梦:看着杂志上、报刊上自己的同龄人写的文章变成了铅字,既羡慕又心急,恨不得自己也来上这么一篇,好在大家面前露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