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学相长文丛-教育和弦
14553600000008

第8章 D大调(3)

孩子们喜欢看冒险小虎队、卡通,这我是很清楚的。但当我翻阅着他们交上来的周记本时,竟隐约地感受到他们的梦想正在酝酿之中。受那些冒险类通俗读物的影响,他们的周记中也出现了诸如《星球大战》《赛车兄弟》之类的故事题目,而且有了连载的迹象。

支持还是抹杀,对于他们的语文老师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我觉得,语文学习应由兴趣引路。虽然他们的文笔很粗糙,但至少他们趣味盎然。

那么,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吧,一个施展身手的机会。我在几次的点评中,都对这些写连载故事的孩子略加鼓励,甚至还告诉他们写连载故事不能写到哪里算哪里,应该一开题就考虑好故事的结尾,最好提早拟好每一章或下几章的标题。

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开始光明正大地写他们的故事。《嘻嘻哈哈历险记》《战神》《冒险小公主》《万里寻宝》以及《杰米的工厂》,这都是武侠、历险类的故事。此外,还有写诗的连载,比如有位孩子一口气就写了好几首《假如太阳愿意》。在他们的故事中,光看题目就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再看每章的标题:巧破桃花阵、战争倒计时、离开大气层、山洞里的小木屋……又让人惊叹他们的想象力。

一个学期马上要过去了,翻阅他们的周记本,真是很佩服他们的耐心和毅力。有的故事连载竟达十八章之多,少的也有十二三章,以每章近三百字为计,他们一个故事竟然写了近四千字!这除了必备的文字功底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之外,梦想的驱使、兴趣的推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个基础很不好的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平时的语文成绩也就在合格线上下,学习语文非常吃力。但这位男孩开学第二周就开始以《假如》为题写诗,在我的引导下从句式单一到变化,内容逐渐丰富,思维逐渐开阔,一连载就是十九篇,每个星期都写一篇。他用稚嫩的文笔描述着自己的梦想:“假如我是一堆泥土,我也要让人类种蔬菜。”类似的句子,一学期累积下来竟达三百六十多行!而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在评语中写上“尝试每一节写三四行”,或者“还能继续写吗?”

那位女孩把她的周记本真正当成了日记本。从第一周开始,她每次都会用一个句式开头:“我这个星期过得还不错”“我觉得这个星期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个星期像流水般过去”。然后,她便开始细细地回忆起这个星期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印象深的,就写详细点;印象一般的,就写简单点。它不属于故事连载,而且你可以称它为流水账,但这是多么真实的一本“流水账”啊!相比那些《钓鱼》《老鹰捉小鸡》之类凭空捏造出来的周记,她写的内容又是显得多么真实、可贵。

翻阅孩子们的一本本周记本,就像在检阅自己的部队似的。我给了他们一份信任和信心,他们便把周记本当作自己的倾诉对象,每周面对他们的本子便不再反感和发愁。回想自己求学和工作那么多年的经历,也曾有过许多梦想,只不过有些梦想早已成为了现实,有些梦想还在努力之中,而更多的梦想已经永远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我能体会到孩子们心里的那个梦,因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最后他们仍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梦想本身就很美丽。

有一种感动在心间

这学期开始,由于学校安排,有两个班级我担任上课任务了。一天,我在邻班上课,习惯性地提前几分钟到班,顺便检查一下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我站在门口的走廊上,突然一下子涌过来几个学生把我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喊我,其中有几个不约而同地说:“老师,你今年怎么不教我们了?”

“是啊!为什么啊?”

“我们想要你教。”

……

看着学生们那亲亲热热的样子,热切的眼神,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真的很感动,感动孩子们的真情,感动孩子们对我的认同。

在平时,我们常常会抱怨孩子们叽叽喳喳太吵了,不守纪律或者做得不够好,常常在严厉之后少了几分热情和友情。其实不妨对孩子们多倾注几份温情,也许正是你无意之间的表扬、偶然的一句赞赏甚至是一次很小的鼓励,在学生的心灵间历久弥新。孩子是需要老师用心去爱的,用自己的一点爱,收获学生对我更多的认同。不,应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才对。

回头想一想,过去教他们的几年中,自己做得不够多也不够好。为什么我要吝啬一句表扬的话、一句关爱的问候?为什么总是用责备的语气对待学生呢?

教师是清贫的,但是学生对我们的认同和热爱是一笔无穷的精神财富,也是无数教师甘于清贫的巨大动力。因为,有一种感动在心间。

爱是把金钥匙

班中的刘虞胆子特别小,她很少举手发言。有一次,她用细细的声音结结巴巴地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我连忙说:“你讲得真好。”刘虞涨红了脸激动地望着我,不敢相信,这是她回答问题听到的第一次赞扬。之后,刘虞开始举手发言了,而且越讲越好。这真所谓爱言一句三分暖,让孩子感到了温馨。我时常提醒自己收起严肃的表情,向学生展露微笑,学生才会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也才能让他们感到老师在鼓励他们、提醒他们、关心他们。

班上还有一个十分调皮的学生,他上课时总喜欢随便插嘴,从来没有个端正的坐相,常常把腿伸出来绊来往的学生,他却哈哈大笑;但这个孩子也有优点,他脑子灵,反应快,能提出问题。上课时,有的学生问题回答不出来,我就让他来帮助回答,然后全班学生表扬他。这样,一方面培养他助人为乐的习惯,另一方面使他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不能随便欺负同学。现在,这个学生不但上课遵守纪律,而且还时常帮助同学。

这些聪明而调皮的学生,只要得到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改变不良的习性。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一定能换得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看到他们的进步,我为他们喝彩。从中我也深深体会到,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我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尽管他们在别人眼里很普通,还有许多的缺点,但在我的眼里他们就像夜空中的群星,亮晶晶的闪耀着希望的光辉。我的工作就是用我真诚的爱心细心地擦掉这星星上面的尘灰。我爱教育事业,爱孩子们,在他们身上我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爱心。实践证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将继续用这颗恒久不变的爱心对待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爱中成长,让他们懂得爱、学会爱,让他们的一生充满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教学建立在爱孩子、相信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爱心,那么一切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将像骨牌搭的小房子一样,一碰就会倒塌。”

捕捉生活的碎片

追求

放下一切包袱,生命会更轻松;背上一切压力,人生会更精彩。

我轻易地选择了前者,因为快乐在我眼中是那么弥足珍贵。本以为一切就只是那么简单,事实上放弃一些就意味着失去很多。失去的未必是你想要留住的,但当它们一旦远离,无限空虚便会包围上来。

渐渐明白,神话中的虚无世界只是一个神话而已,现实中的多彩颜色早已把一切空白涂满,不容一丝白隙;也渐渐动摇,选择后者,为自己找一个所谓的追求,使生命不太潦草。选择意味着又一次的失去,意味着心灵再一次的艰难抉择。我怕自己会和其他人一样过得那么苦、那么累,我渴望的自由会离我而去。

我忽视了,在先前所谓放下一切包袱只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其实,包袱依旧在,压力也在,当心陷在自己制造的迷雾之中时便会出现一时的晕眩。但终究会雾散心清的,那时才会发现自以为脱尘出俗,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幌子。

终于还是未能免俗,套上了一个所谓追求的枷锁之后,便开始在苦海中挣扎。

迷茫

平平淡淡这么多年,既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也没有深触心灵的追忆,如微尘一般在风中飘飞,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迷途。

喜欢星星,因为纯洁;喜欢月亮,因为无暇;喜欢青山,因为清新;喜欢流水,因为自由。很想把自己放在它们之间,可事实上,却被深埋在了大量枯燥无味的书本习题之中。不止一次对自己说离开吧,但又不止一次地放弃了这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只是一粒微尘,将来的命运托付给了书本,无能为力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打破它带来的会是什么?一步青云还是永无止境的沉沦?我不知道。对于未来的恐惧使我不敢想太多,生怕一时的冲动换来一世的悔意。

因为怕失去,所以拒绝一切可能。

放弃

离开了一直都想逃离的地方,心却变得沉重,压得我无法呼吸,那个熟悉的地方在我的视野里逐渐消失。那一刹那,心仿佛有一道口子在裂开,一幕幕往事奔涌而出,提醒我逝去的时间里有多少美好我没珍惜。

人生就是这么无奈,离开之后才发现本应该留下。一直以为自己很理智,很坚强,可在人生的青春驿站上,我却迷失了自己。而未来则以它一贯的深沉与冷静注视着我,告诉我及我的过去。

失去和拥有,谁能真的不在乎?但已经挥手告别了过去,就只好认真、沉着地面对明天。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付出代价。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