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论
14554700000021

第21章 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2)

在教学实施阶段:①向学生介绍“掌握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②按计划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相同的时间进行学习;③在一个单元完成后,对全体学生进行“形成性测验”,正确率达80%~85%者为及格或通过;④合格者转入下一单元,或由学生自选补充教材学习,或者帮助不合格学生学习,对不合格者在明确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矫正学习;⑤矫正后的平行性形成性测验(学生只需回答第一次测验时未做对的问题),教师对仍不合格者再次有针对性地帮助;⑥在学期结束后,进行总结性测验,并评定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希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后进学生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学习规定的内容,也能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反应敏捷的学生则可以有更多的独立性,以便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活动,甚至还可以提前完成学习任务,跳级或提前毕业。

(三)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

⒈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所追求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教学为每个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提供多种途径;

⒉掌握学习是一种预定的主动教学模式,教师课前的内容设计、教学方向目标明确;

⒊是管理学习的一种有效模式,通过提供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及时监察学生的进步,并不断予以鼓励或矫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努力追求优异的学习水平;

⒋强调合作,课堂的竞争气氛相对减弱;给学生学习增添趣味,逐渐产生终身学习的情趣,增强学生的自尊,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从适应性的角度分析,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教学;适用于比较封闭而不是开放式的课程;比较适用于长期课程而不是主要针对短期课程或微型课程。

二、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ExemplarischesLehrenundLernen)就是通过对一组知识中所选出的最典型、本质的实例(即范例)的讲授,使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瓦根舍因(MartinQagenchein)、克拉夫基(WolfgangKlafki)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德国教育与教学专家,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认为在知识量剧增的情况下,要提倡“缺漏”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一辈子都需要的东西。而只有注重学生“有教养性”的知识能力,改变思维方法,主动发现知识的规则、原理、结构,才能获得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范例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独立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批判、判断和决定事物的能力。范例教学模式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一)范例教学模式运用的原则

⒈基本性原则

学科内容选择反对多而杂,力求去粗求精,主要选择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和学科的基本结构。

⒉基础性原则

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应该是基础性的东西。能够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⒊范例性原则

教给学生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达到“观一斑知全豹”之目的,范例教学对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启发性,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范例教学模式特征

基本性和基础性是范例教学模式的实质,而范例性则是体现基本性和基础性的最主要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活动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⒈使学生从特殊中了解和获得一般;

⒉教学过程具有“迁移效应”;

⒊注意了学生的实际和认识水平;

⒋所选范例是一种个案或特殊,不仅是学生兴趣的特殊,也是带有起点性的特殊,它不是实际事物的一个成分,而是实际事物的整体;

⒌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

范例教学要求达到三个统一,即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的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主体(学生)与客体(教材)的统一。

(三)范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⒈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分析

在范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分析,主要包括:

(1)基本原理的分析。分析在本课题的内容中,哪些是重要的和带有普遍性的意义的,通过探讨范例,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原理、规律、方法和态度。

(2)智力作用的分析。分析在本课题内容对激发学生智力、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意义;这个分析,易于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

(3)未来意义的分析。分析这个课题对学生今后生活和发展的意义。向学生展现课题的未来意义,将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内容结构的分析。分析这个问题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本课题内容结构特点。组成课题的各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层次、难点、重点等。

(5)内容特点分析。分析本课题教学内容的特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作业。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范例教学提出了三点要求:创设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耐心等待,合理安排时间;教学不能封闭,要留有余地。

⒉范例教学阶段

范例教学模式是用课题代替了传统的系统形式,其中课题的选择是突破口。范例教学一般遵循四个阶段:①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以个别事实和个别对象为例,具体地说明事实的本质;②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从对个案的认识出发,通过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从中探讨“类”似现象;③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类”的背后隐藏着的某种规律性的内容;④范例性的获得直接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学生掌握了关于世界最基本的经验之后,不仅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增加他们行为的自觉性。这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所运用的是同一个范例,它们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学习认识过程,也是抽象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

⒊在实施范例教学模式中克拉夫基认为要注意三点

(1)必须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耐心学习,帮助他们发现和认识所犯错误的真因,最终掌握获得基本知识的正确途径,不可抢进度。这种教学似乎在基本、范例性的知识传授花了较多时间,但从长远看,还是既省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精选的范例必须与学生的经历、经验相联系。教学的每个步骤,要同学生已有经验及心理发展水平相吻合,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3)让学生认识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教学不能只考虑儿童对结构的认知和兴趣。可以从技术性、现象性的范例入手,通过归纳,使学生逐步了解知识的内部逻辑结构,并学会独立学习新的知识。

三、发现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DiscoveryLearningInstructionModel)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概念、原理)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生必须经过发现过程,自行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的思想可上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包括近代斯宾赛、杜威等教育家,而真正在当代世界各国流行,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结果。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仅仅指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科学发现,更具意义的是指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已有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宗旨:通过发现学习过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认识、理解并掌握相关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

⒈能够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认知能力,不断地发展自身的潜力;

⒉在探索与发现中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智慧和认知能力,不断地发展自身的潜力;

⒊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发现的方法,即学到科学认识的方法。

发现教学模式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二)发现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步骤

⒈确定发现目标

教师根据教材提出若干问题,作为学生“发现”活动的目标。并运用多种方法,设置情境,引起悬念,产生不确定性,使学生跃跃欲试。

⒉建立问题情境

教师针对“发现“目标所涉及的问题,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材料,并提出若干个假设。教学实施中要允许有多种多样的猜测与想象,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因果关系和推理的逻辑关系。

⒊寻求答案途径

根据假设、设计和实验发现活动,发现其中的概念、定义或原理。

⒋进行评价和验证

⒌发现科学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对所得结论进行科学加工,形成科学、准确的最后结论,学生完成“发现“过程。

⒍解释实际现象

这个过程既是“发现”概念定义原理的复现,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发现”结论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又将凝固了的认知结构化为能动的动力。

(三)发现教学模式有以下特征

⒈强调学习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发现者。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形成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的情境。“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仅仅记住教师和教材提供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⒉强调直觉思维

在布鲁纳看来,直觉思维是一种跃进、越级和捷径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对于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表象和图像性的。教师要帮助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地语言化;要指导学生自己一边想一边试着做。

⒊强调内在动机

发现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教师要适时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并有效地向学生提供矫正性反馈信息,既能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有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

⒋强调信息提取

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信息,而是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组织信息,知道信息储存方式和形式。学生亲自主动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也就是对信息加以组织,从而取得记忆的最好效果。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技巧,有助于记忆与保持。但也有人认为,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发现教学,若资料不足、教师指导过少,学生就无法发现,还会浪费学习时间。

四、小组研究教学模式

小组研究教学模式(GroupInvestigationInstructionModel)是指教师运用小组教学的形式,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协调和研究来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由教育学家H?塞伦倡导的。它类似于杜威的民主教学,但其目标是把塑造理想公民、发展团体动力学与学业探究的过程综合成一种教学策略。

塞伦认为,班级也是一个社会,班级群体有其独特的秩序和文化,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其基础。由于学生对于发展自己班级群体这一社会生活方式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能源”,通过协商,使学生学习有关领域的知识,最终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在塞伦看来,教师不应当只教学业方面的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协商。

小组研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从好奇心出发,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小组研究的主导权在学生,教师只起着顾问作用。

(一)小组研究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五个阶段来进行

⒈遭遇疑难情景

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规定中或学生日常生活中找到疑难情境。

⒉当学生对问题情境作出各种反应时,情境才成为疑难情境。

⒊群体研究

反应还不是研究。只有当学生自身兼具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角色,确定问题,收集资料,唤起已有经验的联想,提出假设,并与其他学生发生交互作用后,探究才正式开始。这种小组探究的过程也就是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⒋分析探究过程

分析探究过程是帮助学生形成反省的能力,引导学生明白是否把握了问题的本质,是否理解了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应该收集那些信息,为此需要开展哪些活动等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结论正确与否的原因。

⒌循环活动

在小组协商、探索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意见不可能完全一致,或出现了新的疑难,于是产生冲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冲突或疑难以及学生的星期,将小组研究导入另一疑难情境,使探究活动在新的起点上展开。

(二)小组研究教学模式要点

小组研究教学模式是模拟社会决策的范型,它力图使学生懂得凡事都得通过协商解决,并进一步刺激自身对问题的好奇心。小组研究教学模式应特别遵循下述三点:

⒈阶段序列

在上述五个阶段中,第三阶段是关键,它表明小组研究的开始并由学生掌握了主导权。它以学生面临的问题为开端,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彼此之间的差别,从而引发交流,形成相互作用。学生探索者最佳答案,又为教师组织学生反省提供了契机,有助于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并可能引出新的疑难,使小组研究进入循环活动的过程之中。所以,这一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也说明遵循阶段进行小组研究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⒉民主性

小组教学模式是以多数人的认可为标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这种研究蓬勃展开,形成一种理智的和协商的课堂气氛,除了角色差异外,师生的地位平等。

⒊小组规模

小组以10~15人为宜,可使学生的反应多样化,又有直接参与交流的机会。教师主要扮演顾问、参谋的角色。除非小组研究陷入困境,教师的干预越少越好。

塞伦模式只是小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其小组规模较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组教学模式通常是将一个班分成多个组(小群体),一般4~6人一组,由高、中、低水平的男女生、不同民族(或家庭)背景的学生组成,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习当中的合作关系,即“共同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绩评定,增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为此,必须靠小组内部的“互勉、互助、互爱”来提高全组的分数,增强了小组内部的合作力。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水平发生了变化,就需要重新按高、中、低水平分组,让学生能善于与不同的同伴合作。

五、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