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论
14554700000042

第42章 体育科研(1)

科学与技术

一、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涵

(一)科学的基本内涵

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认识有所不同。英国《新百科全书》认为:“科学是按照自然界的秩序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对它的意义的认识。”苏联《大百科全书》认为:“科学是指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地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现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陶景颺等主编的学校的《学校体育大辞典》认为,科学是研究各种实践活动存在的规律,提示其本质的学问。它具有四大基本特征:1、科学作为一适中知识体系,富有规范化、体系化特点;2、科学作为人类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3、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同哲学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4、科学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理论标准为指针,是与宗教相对立的。可以说,科学是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它同时又是一种在历史上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每一门科学通常是指研究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某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不甘落后学科。多表现为理论的某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的学科。多表现在理论性的研究形式,强调其原理和分析。其内涵包括具体内容、含义及理论基础;其外延包括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从狭义角度相对技术来讲是指知识体系或动态知识生产过程;从广义角度相对生产而言则包括技术在内;从更广义角度相对迷信、盲从而论是指对待一切事物的求实精神与客观态度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总结现代科学发展病况后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人首先要认识客观世界,才能进而发行客观世界。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从对科学的这些权威性的定义中,把科学概念的涵义、简略地概括为以下几点: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人类不断探索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3、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包括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社会科学。

(二)技术的基本内涵

国内外理论界也有不同的认识。18世纪著名的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给技术下的定义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共同协作完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马克思认为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是“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20世纪后半期,技术被定义为“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我国《辞海》中把技术定义为“泛指根据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我国《辞海》中把技术定义为“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陶景颺等主编的《学校体育大辞典》认为,技术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非生产活动中,运用自然规律而创造的物质手段和相应的知识综合体。从广义上讲为工艺水平,属科学的范畴;从狭义上讲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多表现为技术性研究形式,强调其瓜和推广。如体育运动实践的走、跑、跳、投、攀、爬、游泳和负重等方面的技术。技术具有以下三大基本特征:(1)是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在自觉地应用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是人们生产经验、科学知识在劳动过程中的物化和具体化;(3)是人类客观手段和主观能力的有机结合。属于社会物质财富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领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概括了人们对技术的传统理解和马克思的技术思想,并根据当代科学发展的善,提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这一精确定义,高度概括了技术的本质特征。揭示了技术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系统知识,它不仅包括技术的客观的物质因素(工具、设备等),而且包括技术的主观精神因素(知识、技能等),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体。

(三)社会科学化、科学社会化和科学数学化的基本概念

1.社会科学化

社会科学是指科学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渗透和影响以及社会发展日益依靠科学发展的趋势。现代人类社会正处于发达的电子时代,先进的高科技以空前的规模和巨大的力量支持甚至主宰着整个人类社会,即科学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起到了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作用。

2.科学社会化

科学社会化是指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规模日益走向社会并成为一项巨大的全社会整体投入的社会运动态势。实指科学技术与社会广泛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相得益彰.其主要特征为(1)科学研究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正在从修订本研究、国家规模研究发展到国际联合性研究;(2)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科学与艺术加紧结合。人类早期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以个人为主体,并且多半在实验室中进行的。16世纪后开始出现以集体组合方式进行科学研究。随着20世纪电子时代的到来,加上社会活动的日趋复杂,各种新学科的兴起,使得许多新的更为奥秘的课题研究非得依靠联合攻关和专项集资来解决,从而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自然地走向社会化的道路。这种科学研究组织形式的改变和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是科学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体育科学也逐步加快了其社会化的进程。

3.科学数学化

科学数学化是指在各门科学研究实践中广泛应用数字方法的整个实施过程。实指随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进步,数学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即是把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格逻辑性、语言简明性、广泛实用性集中用于人类进行理论思维、逻辑分析、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辅助工具和表现手段,以达到规范系统的高度。由于经典(精确)数学、随机(概率)数学、模糊数学以及灰色系统理论的不断发展,数学计量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使之对事物的经验定性描述发展到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阶段,又使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思维科学都能加以较准确的计量判别从而评出事物间的优劣和等级,达到消除纯经验定性弊端的目的。当前在在体育领域中实施科学数学化对提高体育预测和决策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科学与体育科学

(一)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1.教育科学基本概念

鲁洁等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教育科学是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作为独立的科学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的多德、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都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述。但从总体看来都还孕育在哲学和政治、伦理思想之中,分散在有关哲学或政治、伦理学著作中,并带有经验描述性质。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首先出现了专门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深究,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裉培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等,成为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创立,为教育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拉伊和梅伊曼创立了实验教育学,分别著有《实验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中儿童身心的状态,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科学化。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教育学一方面逐步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科学,如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卫生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等;另一方面,它本身又逐步分化为许多相互联系的不教育学科,如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各科教学法以及根据不同教育对象分化为发展的幼儿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农行教育学、工程教育学、军事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学等。

而教育学地指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从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学纪》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在西方,教育学一词源于希腊pedgogue(教仆),意为照顾儿童的学问。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荀子、朱熹等以及西方一些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在他们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的产生,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为标志。18—19世纪,还出现了许多教育名著,如洛克的《教育漫话》、泸梭的《爱弥尔》、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和葛笃德》、斯宾塞的《教育论》,用不同的体裁阐述了教育的规律。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现代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以及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开拓了新的领域。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原则以及教师和学生,教育的管理等。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专门化,教育学的自身分化为:普通教育学,幼儿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军事教育学,以及标明反映不同国家特点的如苏维埃教育学等。

2.体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鲁洁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体育科学是指“研究体育规律的各式各门体育学科的总称。是教育科学的一个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培养体育学科的体系有了新的发展,而且群众体育和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与学科,从而形成了内容结构较为齐全的、独立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三类:(1)体育基础学科。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等。(2)体育应用学科。如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2)运动应用学科。如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3)运动技术学科。如田径、体操、足球等各项运动的理论与技术。三类学科互相联系。基础学科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他学科则为基础学科探索普遍规律积累材料。”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的学者主张将体育科学分为四类,即体育哲学与社会科学类,体育管理科学类,体育自然科学类和运动技术科学类。

(二)体育科学体系

1.科学技术体系

陶景颺等主编的《学校体育大辞典》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由于高度综合的辩证发展而形成一个门类繁多、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贯通的网络组合。从人类现有知识的总体出发,科学技术体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对各类科学具有世界观和就座的指导意义。其中包括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认识论、数学哲学、系统论、军事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社会论等;(2)是相互并列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文艺科学、行为科学九大基础科学。。它们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都有一门桥梁(中介)学科相联系;(3)是各类技术科学,如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力学、窨科学等以基础科学为指导,着重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从而把基础科学同工程技术联系起来,具有中介性和应用性两个显著特点的学科群;(4)是工程技术、如农业技术、交通技术、通讯技术、航天技术等以综合应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理论成果,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大批具体技术。是生产力的直接体现者。

2.体育科学体系

在田雨普著的《体育理论新探》一书中,对体育科学体系作了概述,现摘编如下: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育科学也是与众多学科有广泛联系的学科群。由于穹具有多科性和综合性,所以,研究它的体系,划分它的类别也可能是多方面的。科学体系是对诸学科之间本质联系的客观反映,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从现象分类到本质分类逐步深化的过程。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必须对马列主义关于科学分类的思想为指导,从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群这一客观现实出发,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列宁说过:“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本质,这样不断的加深下去,以至无穷。”我们对体育科学体系的探讨,也是对整个科学体系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的。其结构见下图表。

体育科学体系示意图

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的技术科学

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社会科学的技术科学

对体育科学体系结构层次的划分,我们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体育科学技术体系并不仅仅是对其现有学科的一般归类,而主要在于阐明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门科学的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基于这种观点,我们认为,体育科学与其它任何综合科学的结构一样,应当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专业技术三个层次。

(2)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的基础科学也应当由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两部分组成。和对整个科学体系的认识一样,不应有其它分支与其并列。

(3)在区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时,我们是根据以下两条原则进行的:第一,自然科学是客观的,它对任何人、任何阶级都起相同的作用,它的结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社会科学则具有阶级的观念,对同一事物,不同阶级会产生一些截然相反的认识。第二,自然科学具有强烈的历史继承性,社会科学虽然也有历史继承性,但是对于反映不同阶级利益的主要内容,各阶级却无法继承。

(4)体育科学的技术科学,是研究各门体育专业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的,可以说,它是基础科学在体育运动领域内的分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