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论
14554700000043

第43章 体育科研(2)

(5)体育科学的专业技术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解决体育运动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专门性技术。它不单是指运动训练的技术,运动竞赛的技术,也应当包括身体锻炼的专业技术,并不仅仅建立于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整个基础科学之上。

(6)需要说明的是,体育科学体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闭合系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有关学科的相继引进,都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日益丰富和完善,会产生一些新的分去学科,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趋势。

三、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一)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基本概念

1.科学革命的基本概念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这可以叫做科学革命。‘科学革命’,这是借用美国所谓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用的一个词。……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世界并不是平稳的,有时会出现革命,科学革命战争这个概念是任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17世纪牛顿力学,18世纪后半叶氧的出现,19世纪三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细胞的发现,能量的转化,生物的进化;19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磁场理论、巴甫洛夫的心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都是科学革命。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汲取、综合当代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创立了系统科学。这一科学的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的思维方式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将对整个现代各门科学技术及其体系的发现,以及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它是现代的一场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被理论界公认为科学革命有三次: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在16世纪至17世纪,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日心说开始,经开普勒、伽利略等科学家到1687年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而完成。这次革命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统治下解放出来,完成了近代科学体系的结构。第二次科学革命战争发生在19世纪,以电磁理论确立为标志,以化学原子论和周期律、物理学的能量守恒的转化学说,生物学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等成就为内容。这次革命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发展普遍联系的规律。第三次科学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X射线、电子和天然放射性的发现为标志,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在内的物理学革命。这次革命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使我党学理论和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以及自然观点都发生重大变革,标志现代科学的开始。

2.技术革命的基本概念

钱学森认为:“为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就是技术革命。技术革命这个词,本来毛泽东同志很早就用过。后来,在1969年他在一文件的批示上很明确地提出了技术革命这个概念。……毛泽东同志的批示中讲到,一般的小的技术改进,可以叫做技术革新;而在技术上带根本性的、人广泛影响的大的变化,叫做技术革命。……他说,蒸汽机的出现是一次技术革命,电子的出现是一次技术革命。这样,就把技术革命的涵义很精确定定下来了,我体会他指的也就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并列举了人类史上其他技术革命;远古时期,石器的制造和火的利用;近代蒸汽机的出现、内燃机的出现,化学工程技术的出现,电力的出现,无线电的出现,航空技术的出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激光技术、核能、核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工程以及系统工程等。理论界公认的技术革命,近代以来有三次:第一次技术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使人类由铁器工具进入机器时代,这次技术革命,是以工匠的技艺经验为主导完成的。例如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是一名年轻的仪器修理工人,他将前人发明的蒸汽机,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改进,成为“万能原动机”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瓦特蒸汽机制造成功后,系统的势力学才开始建立。第二次技术革命于19世纪70年代,是以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为标志,电子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次革命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作为先导而进行的,科学理论已经走在生产实践的前面。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于本世纪40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窨技术的出现为标志、使人类进入原子能、电子时代,现在已发展为以信息技术群体为主要标志的信息革命阶段。

(一)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如前所述,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之间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密切的相联。二者都是历史的形态,它们之间的联系,需要从历史的主要发展中进行考察。

远古时代,科学处于萌芽状态,无所谓科学理论和科学革命。

奴隶制、封建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这是生产技术的革新,主要地是来自劳动者生产经验的积累,而不是来自科学理论的指导。生产技术的发展,促进着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近代科学产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保持一定距离、平衡发展。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是互相脱节的发展,有些专家把这种情况,形象地说成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这种现象直到19世纪中叶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科学才有了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必要和可能。从20世纪开始,科学领先于技术已成为时代的趋势,科学日益“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经过历史的考察,科学技术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经过技术先于科学、科学和技术平行的发展,和科学走在技术前面直到科学与技术日益结合而逐渐密切起来。从科学与技术同生产发展的顺序上看,19世纪中叶以前是:生产→技术→科学;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科学→技术→生产和生产→技术→科学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中,生产都是指物质生产,科学都是指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而技术的含义则有所不同。在“生产→技术→科学”过程中,技术是指生产经验的总结,为科学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在“科学→技术→生产”过程中,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化,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生产发展的工具或技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两个过程总是密切、联结在一起,形成辩证统一的过程。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相互作用加强了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双向交互作用的关系。总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呈现为日益密切的结合趋势。

四、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内涵

(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内涵

20世纪以来,特别是40年代以来,科学与技术趋于统一。现代技术的发展领带于科学理论的突破和应用,而现代科学理论的突破,又要以现代技术作为基础。事实已经表明,现代科学理论的实在性发现,几乎立即在技术上得到应用。反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技术上的变革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者趋于统一,必然导致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汇合,这种汇合就形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这个过程正产生着一场革命,这就是新科技革命。

国内外对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的革命,起了不同的名称。有的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新的产业革命”;还有的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第四次技术革命”;还有的称之为“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或“信息革命”;还有的称之为“科学技术革命”等等。我国学者徐浩之等则称之为“新科技革命”。

最早使用新科学革命这一概念是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他在1955年7月4日苏共中央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我们正站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门槛上。这个革命按其意义说,远远超出同蒸汽机和电的出现有关的那次工业革命。”前苏联理论界从60年代开始对科学技术革命进行了热烈讨论,不少专家学者给科学技术革命下了定义,比较有权威的科学学专家C.P.米库林斯基所下的定义。他指出:“科学技术革命是在科学成为发展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生产力所发生的质变”。在我国最早使用新科技革命这一概念的是周恩来总理,他在1956年1月14日所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由于电子学和其他科学的进步而产生的电子自动控制机器,已经可以开始有条件地代替一部分特定的脑力劳动,就象其他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一样,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这些最新成就,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7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论著中也采用了新科学革命的概念,邓小平同志1978年3月18日在《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江泽民同志《在科协四大的讲话》中号召全国人民群众要自觉地投入新技术革命的行列。90年代以来,新科学革命的概念已被广泛的采用,并且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和科学术语。徐浩之等把新科技革命定义为: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与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的辩证统一。简称之为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统一。

(二)新科技革命的内容

科技革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它的内容可以表述为:科技革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同作为直接生产力的科学的变化,同生产力结构的根本性质的改造,同人的劳动性质和劳动内容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它刺激一切能促进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社会过程,使之沿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前进。

在我国,周恩来总理早在1956年1月14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曾讲到新技术革命的内宾。他说:“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的突飞猛进。生产过程正在逐步地实现全盘机械化、全盘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到空前未有的水平。各种高温、高压、高速和起高温、超高压、超高速的机器正在设计和生产出来。陆上、水上和空中的运输机器的航程和速率日益提高,高速收音机已经超过音速。技术上的这些进步,要求各种具备新的特殊性能的材料,因而各种新的金属和合金材料,以及用学方法人工合成的材料,正在不断地生产出来,以满足这些新的需要。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规程,正在日新月异地变革,保证了生产过程的进一步加强和强化,资源的有用成分的最充分利用,原材料的最大节约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最高峰是原子能的利用。原子能给人类提供了无比强大的新动力泉源,给科学的各个部门开辟了革命的远大前途。同是由于电子学和其他科学的进步而产生的电子自动控制机器,已经可以开始有条件地代替一部分特定的脑力劳动,就象其他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一样,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技术的水平。”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讲到了新技术革命的内容。他说:“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打捞的飞跃,产生了并且睚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作为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亲自参加者的钱学森,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的实践,提出当今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他认为,这个科学体系大致包括十大科学部门(即自然、社会、数学、系统、思维、人体、地理、军事、行为、文艺),每一科学部门又划分为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哲学四个层次。各个科学部门又通过各自的哲学概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概括上述对新物质革命的论述,我国学者徐浩之等认为新科技革命的内容,可以简略地表述为:这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是以系统论、控制论的信息论的诞生为起点,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科学技术为标志,由电脑、信息、激光、光导通信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空间科学和现代农业十大技术为中心所组成的科技革命群。我们认为这场新科技革命的内容,应当包括十大技术群体的十大部门。

六大技术群体包括:信息技术群体;新材料技术群体;新能源技术群体;生物技术群体;海洋技术群体;航空航天技术群体。

上述六大科学技术群体的兴起,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在六个方面的突破,是质的飞跃,所以人们分别称为电子革命、能源革命、材料革命、光学革命、第二次“绿色革命”、信息革命等等。这就说明了新科技革命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

以六大科技群体为内容的新科技革命,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概述的,广义的理解它,还应包括现代科学技术其它领域找革命。如前所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现代科学技术归纳为三个层次、十大部门,形成一个严密的科学技术体系。他称之为大科学。十大部门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我党、行为科学和文艺理论。”上述十大部门,除文艺理论外,都同自然科学一样,每个部门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科学、技术、工程技术。我们细致的研究这场新科技革命,它是应当包括钱学森所论述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全部内容的。上述六大科学技术群体的出现,正是建立在十大科学领域实现突破基础之上的。特别指出的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新科技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新科技革命的特征

关于新科技革命的特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看法。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当前这场新科技革命就是“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其主要特征是:

1.经济上从制造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

2.社会的领导阶层由企业主转变为科学技术人员;

3.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