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论
14554700000006

第6章 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5)

一种概念认为讲授和训练是教学,而条件训练和灌输不大能够算作教学,无论在教授方法还是道德方面都给教师造成学生的负担。教师有可能无法了解全部事实,或者说,教师本身的看法不那么全面,这类情形很多。例如,教历史讲到的国际事件涉及教师自己的国家时,很难保持客观的态度。视野往往受到教师本国文化的局限,手头持有的教材一般都是从地方观念而不是从全球观念出发撰写的。也许教师的最佳对策,只能是尽量了解课堂讨论和教材的内容和观点,并加以仔细的研究。

5.科学的教学定义初探

上述各教学定义植根于普通语言。这些定义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教学”这个词用于教育问题的论述时所含的各种意义,但是还不够精确,以致人们在定义的应用方面意见还不完全一致。对一种职业的研究要科学化,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废弃用词汇下的定义,即使其中还保留一些普通语言的词语。每个科学研究领域都起始于原始的经验和观察结果,继而用日常语言中经过改造的词语进行表述。

“教学”这个词见诸于日常语言,但是在教育科学中仍然沿用了,只是其含义是由得到经验证实的有关教师教学效果的命题来界定的。命题结合起来就代表了教师的教学情况,其效果已得到具体证实。我们可以运用这种主义方式为论述教学所使用的其他某些术语下定义,如“能力”、“称职”、“教学情况”和“有成效”。“能力”指教师知道一个命题的内容并有能力按其规定去做;“称职”指教师知道全部命题的内容并有能力遵照执行。这样,教师就可以说是称职的。“教学情况”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如果他的行为符合“富有成效的教学”这个定义,他就是个行家。但是,即使他的教学情况达到“富有成效的教学”这个标准,他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还有可能不够水平。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因为教师虽能影响学生的成绩,但是有些情况他却无法把握。

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普遍一致采用的教学术语将日益增多。只有采用意义清晰而明确的术语推论,才会可靠。而这正是教育科学所需要的,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教育科学的认识基础,而且也为了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此外,为某个术语是否适用于某个对象或者“这是否是个求知数”而急诊不休的倾向将被抛弃。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教学”这个词在教育学的论述中的地位,总有一天也会像“诊治”和“工程”今天在医学和工程科学的论述中的地位一样,不再显得那么重要。

总之,在中外教育史上,对教学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最广义的理解。一切学习、自学、教育、科研、劳动,以至生活本身,都是教学。生活中存在许多教学活动,人们在生活中的学习、自学、获取经验,决不会离开某种形式的“传授”和“教”的因素,纯粹的无师自通是不存在的。这种生活的教学,仅仅区别于本能行为或自然成熟所引起的行为变化。

第二,广义的理解。这种理解下的教学,已不再是某些自发、零星、片面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有目的、有领导、经常而全面的影响。这种教学,已近似于“教育”一词通常表示的含义,它已区别于生活本身和一般的学习或自学。

第三种,狭义的教学。指教育的一部分和基本途径,它已从教育概念中分化出来,已区别于教育的其它内容和形式,如家庭教育、生产劳动教育等。它以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通常所说的教学或教学的主要牲表现得最典型的,就是这种教学。

第四种,更狭义的教学。在有的场合下,教学被理解为使学生学会各种活动方法和技能的过程,含有“训练”的意思。如在小学教学生阅读、写字、算算术。

第五种,具体的教学。以上四种类型的教学,都是教学的抽象,而事实上,教学都是具体的,都是与一事实上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的。由于社会条件、指导思想、学校类型、教和学的关系、教学内部诸成分及其结构这些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和关系的不同,自然带来教学的纷繁的具体表现。

那么,如何给教学下一个一般的定义呢?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事实上的思想品德。这样,就不但把握了一切教学的共性,而且把教学与其它一切非教学的现象区别开来了。

在理解教学概念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认识到教学永远是教和学的统一的活动。教学就是教学,不是只有教,也不是只有学,也不是教加学。在教学中,教和学当然各有自己的独立的活动,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在这个特定的领域内,教和学又是不能分离的,没有没有学的教,也没有没有教的学。例如,学生在课堂里自学,教师并不在场,或学生在家里做作业,这种“学”离开了“教”吗?没有!又如教师在家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也不在场,这种“教”离开了学生的“学”吗?也没有。第二,要把握教学共性与多样个性的统一。这样就可以克服或防止“一刀切”的顽症,充分发挥多种形式的教学的作用,避免绝对化,并有助于我们及时吸收教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创造和变化。

(三)教学活动的要素和体育教学因素

1.教学活动的要素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成分。各级各类学校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包含如下要素:

首先,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因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这个要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品德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等。

其次,组织教学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显然,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教学目的可分多种层次,还有抽象和具体之分。大者如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规格,中者如学校中一门学科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小者如一个学习单元或一节课所完成的具体目标,都可以包括在教学目的这一要素的含义之内。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性质或方面的目的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或结构,落实到学生身上。

第三,教学目的的完成,就学校教育而言,显然是主要凭借教学内容,或说是课程。这是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这一要素主要指由一定的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结构或体系。具体表现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各种教材。

第四,教师根据并运用课程教材从事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必须依靠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因而,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要素。这里的教学方法是广义的,对于实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而言,一切的手段、途径都包括在内。

第五,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显然,教师是教学系统中绝不可少的要素。教师是一定教育目的实现者、系统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正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中实现的。因而,在教学活动中绝对少不了教师这个要素,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还要依靠教师来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这个要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知识结构、个性品质等。

教学活动的以上五个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2.体育教学因素

体育教学因素亦称“体育教学要素”。是构成体育教学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实体成分。通常划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手段(包括物质手段和方法手段)。众多学者依据现代系统论和信息论观点,从人员、信息与物质三方面分析其构成要素,认为每个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皆为系统的基本要素;教学信息是系统的软件;物质技术手段是系统的硬件。

二、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教育的本质忏悔集中反映在教学任务上,教学作用也正是通过实现教学任务才能发挥。鲁洁等主编的《教学大辞典》认为,教学任务是指在教学中为实现教育目的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除教学共同的一般任务外,各级各类学校、各门学科乃至每一单元、每堂课的教学均有积压自具体的任务。有的国家称这为“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师生从事一切教学活动的指针,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在中国,一般包括,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世界观和道德、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3、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前苏联学者将它归结为三个方面:1、教养职能。掌握科学知识,形成专业的学习技能技巧和一般的学习技能技巧。2、教育职能。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形成他们道德的、劳动的、审美的偷的观念、观点和信念,形成在社会中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即培养人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品质。3、发展职能。引导学生开展足以发展知觉的各种活动,使其运动、智力、意志、情感、动机等得到一般发燕尾服,个性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上述三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体力是保证,思想品德教育是方向,而个性的全面发展是目标,这一切都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只有全面地实现这三项任务,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属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术语。193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泰勒首先提出,60年代后随着程序教学的发展而受到广泛重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在西方,一般将教学目标区分为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两种。前者是为准备受教育者将来从事种社会性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如美国中北学会课程委员会按健康、休闲、职业、社会等活动确定教学之最终目标。后者为使学生掌握从事上述各项活动时所需要的活动工具、行为方法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般包括习惯与技能,知识与思想、理想、信仰、态度、兴趣等。还可分为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前者是通过教学产生的明显易见的行为,后者则不易或不能直接看出学习成果,如态度和思想等。一个表述得恰当的目标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包含要求达到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2、能用规范的术语描述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明细规格。按照教学活动的需要,可从总目标递次分化为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不同的系列。课程目标是指某门课程在教学上总体所要求达到的结果。单元目标是对一门课程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要求。课是目标是指每课时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提出教学目标编制有两种模型:一为任务模型,其编制程序是先描述教学单元结束时在行为结果上要达到的总体要求,然后把它们分解为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序列上加以组合,构成一个目标系统。一为探索模型,其编制程序是先制订出某些预期要实现的目标,另一些目标则待在相互作用的教学情境中出现后再加以考虑,经过教学徨使教学目标逐步完善。

(二)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体育教学任务亦称“体育教学目标”。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所提出的要求。中国在历资助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都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有:1、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发燕尾服,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2、掌握与提高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即“三基”),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3、培养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以及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三方面任务互相联系,在教学中应全面地贯彻。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品德教育与“三基”教学和增强体质的关系。从总体来讲,应从掌握“三基”入手,着眼于发展身体,培养体育能力,将思想教育渗透于全过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对教学的不同对象,亦可有所侧重。

在现代教育学中,教学这种活动形式一般含有以下的基本目的:形成知识、技能、技巧;形成世界观和信念;达到一定的教养、文化、教育的水平;发展学生的才能。总而言之是要使学生掌握人类的一定经验,台科学、技术思想体系、伦理道德、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使学生具有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水平。

就其任务目的而言,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身教学对象传授体育项目的基本锻炼或运动训练。这一阶段是体育运动技能掌握与提高中的初期阶段,其核心是“教—学”,其任务特点信笺于“掌握”。而体育训练的主要目的则是在学习掌握了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以达到更高水平的运动技能状态。这一阶段是体育运动技能掌握与提高中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训—练”,其任务特点偏重于“提高”。

就其运用领域而言,体育教学主要运用于体育普及性的教育中,如大、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体育爱好者的体育教学等。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习对象掌握从事体育锻炼的本领和技能。体育训练则主要运用于体育竞技性的实践中,如专业队、半专业队或业余竞技性训练实践等。其基本任务是通过训练,使训练对象的运动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并取得竞赛的优异成绩。

由此可见,由于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对象、目的及任务侧重点不尽相同,因而在其方法、步骤、手段的创新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总之,体育教学的三项任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通过锻炼,身体素质和机能得到完善和提高,有利于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继续学习和掌握;而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又可提高锻炼的认识和效果;锻炼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品质等很容易表现出来,从而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而及时和富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又可以保证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所谓学校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完成学校体育任务所采用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与方法的总称。内容广泛,包括学校体育实践所采用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各运动项目和各锻炼方法等。按其作用和形式可分为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竞技类。在高等学校、中让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常用的手段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健美操、游戏、舞蹈等。运用学校体育手段,要从具体任务出发,根据对象的特点结合自然力(日光、空气、水等)和卫生措施,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选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