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人
14555100000042

第42章 长沙(2)

长沙人在世界各地相遇,老乡见老乡,第一句话是:“×鳖,你在咯里(这里)哦!”口头俚语,多少有点粗俗,但是情绪偏偏很卫生。惊喜之后是乡情,乡情之后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长沙人于是也很潇洒,并不怎么缠绵悱恻、善感多愁。世界上到处都有长沙人的影子,长沙人在哪里都像朝天椒一样,火辣辣的、里手的、掏肠子掏肺的,因此,也是透明的。

当你与一个长沙人谋面,在你不晓得他是哪里人时,只要听他开口说三句话,必晓得他是长沙人。不是听出了长沙人的口音,而是看出了长沙人的性格。

在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中,湘语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江和资江流域,以长沙语为代表。湘语内部复杂,有新老湘语之分。老湘语基本上仍保留古浊音声母;新湘语古浊音、声母不论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也就是全浊塞音、塞擦音全部清化,而清化以不送气作为补偿手段。新湘语通行在长沙等较大城市,是以现代长沙话为代表方言。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因此长沙方言从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与普通话距离较小。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因此,它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列举例来说一下具体的长沙方言:

【打麻将】

长沙的男女老少对于麻将的喜好不亚于其他任何地方。麻将的术语也相当多,并在不断进化和发展中。如“老板”或“当家的”是说258将牌;“大开放”是指什么套路都打,包括“四喜”、“将将胡”、“起牌无将当自摸”等等;而“全开放”则规则更开放,包括做大番子可以不要258作将;“海底漫游”指海底张是否大家都可以赌;“落得花园里”是说冒输冒赢,跟“站得干岸上”的意思差不多;“打一合手”是说两人或三人串通好的;“打港币”是说光“讲(Gang)”而不真的打钱;“砸公鸟”是指胡牌者在胡牌后看倒数第五墩底下那张牌,看是否砸中,然后决定是否翻番;“相公”是指没有补张或者多摸了牌而不能胡牌的人。

【吃米粉】

老长沙吃米粉碱面的套路很多。比方说:“重油”是指多放些油;“双码”(重盖)是说要多加些码子;“轻挑”是说少下一点粉或面;“带讯”是指不要煮得太烂;“带讯干”是指烫一下就得;而“排到”就是要煮焖点;“来原”指多放码子原汤;“免青”是要莫放葱蒜;“光头面”(免码)还有个掩饰寒酸的美名叫“阳春”……不过现在米粉店里的老板和跑堂的都也可能搞不清这些术语为何意,只有“黄春和”、“杨裕兴”、“甘长顺”和“和记”这样的老店铺,这些术语才可以流行。

有这样一个段子,是讲不同地方的人打架的区别。说黑龙江人先吵后打,吵得火起,或恼羞成怒,才大打出手;山东人是先打后吵,三句不合,便动起手来,最后再说是非曲直;西藏人是只打不吵,对手倒下后,胜者扬长而去;四川人是只吵不打,吵得一塌糊涂。拳头却始终扬不起来;只有湖南人是边吵边打,文攻武略一起来,整个一个文武全才。这样的描述让人又想到辣椒,那味道,是既攻心又辣口,既感到疼痛,又感到灼热,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一直是中国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群体。广东确实没有什么名誉四海的古迹美景,到广东游玩,体会最强烈的便是广东的消费文化。这里有很多物美价廉、前卫时髦的购物场所,也有很多放纵的、娱乐狂欢的场所,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广东文化。外地人到广东,一眼便能被人看穿是否广东人。因为在服饰、装扮、语言、行为各个方面,外省人都与广东人迥然不同,外省人的一切在广东人眼里是不合拍的。别看从外地而来,走在广东街头打扮花俏的女郎,好像真的做了广东人,错了!在广东人的心里眼里,外地人始终是外地人,不管怎么打扮还是无法被广东人接受。当然也有许多广东人是能和外地人融洽相处的,在他们眼中地域之见已经慢慢地淡化。

很明显地,生活中离不开广东人,又都对广东人品头论足。广东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还不是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经济意识是广东人与生俱来的。广东有发达的工业,有较好的税收业绩。广东人有许多其他省份的人无法企及的天份,他们与其他省份的人们一起和协的相处。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话反映的是广东有钱可赚和广东人热衷于赚钱两层意思。前者是客观环境,后者是主观精神。在广东人的意识中,只要国家不乱天下太平,多捞点银纸比什么都重要,也比什么都安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广东人的口号,而是他们的内在要求和行为准则。

有个报载统计数据很显示广州人的体面:4月份全广州人均收入1079元,你咋舌不咋舌?事实上,许多广州市民月薪都不足千元,但他们习惯“炒更”,干副业,接私活,或身兼多职,于是才能赢得可观的进账和小康的生活水准。在广州城郊,农民自己的地像变幻魔术,他们完全根据市场行情生产出效益,今年栽花卉,明年就把苗圃变成鱼塘,再下一年可能又填了鱼塘种上无公害蔬菜。在广州国企,下岗的工人会去卖蔬菜开铺面做小本生意,或发挥一星半点的特长去教授儿童书法、办技能班或自行创业。广州人很少热谈政治,也很少对下岗或物价上涨乃至城建大动干戈举家迁徙做出强烈回应抗争。广州人有点“逆来顺受”,化解和消受生存磨难与命运挫败的能力极强,或许他们由来自始便以港人生活模式为崇仰范本,培养出一种趋利为核心的务实精神与商品意识浓厚的社会心理和群体观念。

广州的天河新城和环市高层建筑群有“香港中环”的美喻,实质则是都市“白领粉领灰领和金领”们打拚竞斗的“广州森林”。从一个公司最底层做起,积累数月的经验马上跳槽到另一公司涨高了薪酬;尔后再积累数月经验又跳至一家薪酬更高的公司……层层递进,永无休止——这是所有城市白领青年人在广州的奋斗轨迹缩影。在广州工作,老板可以不看你的来路、地位、年龄、性别甚至学历,他只看你能否为公司带来效益,这才是你所体现的价值。于是,在广州打拚的所有事业中人或谋生中人,都不必着意于拚外表、拚穿戴、拚气质、拚谈吐、拚心计、拚人际关系、拚三亲六戚……你只需拼出自己的实力、特长,拼出你智慧的“市场”或商业实绩,就等于打拚出了站稳广州做“人上人”的梦想将来。

然而,在某些人眼里,广东人是改革开放至今最矛盾的一类。

没有哪个省会像广东一样,在每个地区或市县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特色。以语言划分,大体有潮州、梅州、广州三大代表部落。潮州的轰轰烈烈在于一个“拼”字,梅州素以客家话闻名,是客家话最标准的地方,客家人独有一种好客、勤劳、踏实的山村风格;广州是广东开放的标志地,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大都市,是一个潮流尖端的形象。惟独深圳,有人寓意是中国的“硅谷”,是一种兼容性的文化。三大代表部落坐落在广东的南部和东部,而西部和北部像月亮绕着太阳转,一般围绕着南部和东部运转。其中惠州人有幸因南海石化项目沾了光,便可以痛快地做人。

广东夹在中国和西方之间,兼收并蓄。一方面受引以为傲的五千年历史影响,深深保留着古老传统的思想;另一方面睁开眼睛看世界,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一套观念,虽说还没成了反骨仔,却也平惹不少麻烦。

广东人离生活近,心里有“舒适感”。也可能是因为平时竞争太激烈,所以一有机会就喜欢放松自己。这一点在广州人身上最能体现出来。广州人对拖鞋的专爱也许是全国之最。他们不仅可以趿拉着5元一双的“真”拖鞋上街,还同时与国际接轨,由女士们作为时尚“呱嗒呱嗒”地登大雅之堂。其实,脚后跟是最不可招眼的部分,皮儿糙肉厚、褶子横生,穿拖鞋岂不是暴露无遗?可人家爱拖鞋者说了,舒服!是啊,很多广州人喜欢光着脚丫穿鞋,图啥?舒服而已。

广州人追求舒服在全国出了名。为了舒服,他们喜着T恤;为了舒服,他们爱穿波鞋(运动鞋);为了舒服,他们经常打的;为了舒服,他们桑拿、按摩、洗头或沐足;为了舒服,他们逼得消费场所皆须装空调;为了舒服,宴席不在家里摆,要摆也会叫饭店送菜肴酒水来……为了舒服花钱,为了花钱搏命,这似乎已成广州人的公共座右铭,进而形成颇有地方特色的“享乐文化”。

广州的服务行业善于迎合这种心理。就拿享誉世界的“食在广州”四个字来说吧,而今已不仅仅表明广州人爱吃、会吃,还说明广州有的吃。而后者又可细分为“任何时候有的吃”、“任何地方有的吃”和“任何人有的吃”三个含义。早茶、午饭、下午茶、晚餐和夜茶,末了还有宵夜,24小时可以不停地吃。

在广州,有人的地方必有吃的去处。一个新兴住宅区,楼还没住满,食肆酒楼先如雨后春笋般开了张,至于人流量大的商业区,供你吃喝的地方则多如牛毛。这是个自由平等的现代化城市,吃的乐趣各阶层都有权享受。腰缠万贯者可以出入“白天鹅”、“花园”或“国际”;普通白领可以去酒楼、食坊;至于学生或蓝领,则可去价平量多的大排档;即使是民工朋友们,也可以吃盒饭或者粥粉面嘛!这些特性同样可以体现在广州其他各种消费行业,真正实现了第三产业“服务周到,方便千万家”的承诺。追求舒适的广州人刺激了服务行业的发展,而机制健全的服务业又肯定并鼓励了人们的这种追求,二者合作愉快,皆成蒸蒸日上之趋势。

总体说来,广东人精明,善于享受生活,正因为经济消费优于全国,反而追求朴素的生活,这是很明显的发展趋势。他们骨子里充满强烈的竞争意识,平日“河水不犯井水”,却也很好发扬了“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思想。

纵观改革开放的历史和今天,就很容易发现:没有广东的中国,就没有极具个性的、中国特有的经济格局。

改革开放以前,外地人第一次进广东,感觉往往都很强烈。第一是眼花缭乱,第二是晕头转向,第三是不得要领,第四是格格不入。你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对于你来说完全陌生的地方。它的建筑是奇特的,树木是稀罕的,招牌是看不懂的,语言更是莫名其妙的。

甚至连风,也和内地不一样:潮乎乎、湿漉漉、热烘烘,吹在身上,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如果你没有熟人带路、亲友接站,便很可能找不到你要去的地方。因为你既不能看懂地图和站牌,又显然听不明白售票员呼报的站名。也许,你可以拦住一个匆匆行走的广东人问问路,但他多半会回答说“muji”,弄得你目瞪口呆,不明白广东人为什么要用“母鸡”来作回答。即便他为你作答,你也未必听得清楚,弄得明白。何况广东人的容貌是那样的独特,衣着是那样的怪异,行色又是那样匆匆,上前问路,会不会碰钉子你心里发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