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14555700000022

第22章

谢天谢地,黄如论先生历经各种艰难和阻力,终于取得了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合法牌照!

与此同时,黄如论先生开始组建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实事求是地讲,他尽管在国内、在菲律宾组建过不少公司,且有过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但是,他作为回国投资的侨商,在自己的家乡组建独资的房地产公司,一定会遇到很多想都不曾想过的困难和麻烦。

首先,作为独资的房地产公司的法人,理所当然地是侨商黄如论先生。但是,作为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决策层干部有哪些人组成呢?多年之后,作为法人的黄如论先生对我讲过这样一段话:

“当年,我是只身回国投资,连一个左膀右臂都没有。另外,我是乡下人,在福州举目无亲,也不认识精通房地产业的干部和工程师。真是难啊!”

“哪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难题的呢?”我问道。

“我只有向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学习!举例说,谁在组建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出过力,谁就算一份,谁的功劳大,谁的能力强,谁就排在前面。”

“当年,水泊梁山排座次的时候,有一百单八将。那时,老弟的手下有多少人枪呢?”

“八个。”黄如论先生说罢有些怆然地摇了摇头。

就常理而言,像这样一些既无多少专业常识,又从来没有搞过大型房地产建设,仅仅是建立在以黄如论先生为中心基础上的八员大将,是难以指挥新成立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正常运转。可以预言,日后不发生问题那才是怪事呢!为此,我很坦然地讲过这样一段话:

“当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是靠着他个人的天赋和才能,才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带上井冈山的。同样,还是因为有了毛泽东,井冈山才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就这个意义上讲,我以为新成立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能够在福州站稳脚跟,并且日渐发展和壮大,概因为有你这个核心人物黄如论先生。”

黄如论先生听后摇了摇头,遂又真诚地表示:他非常钦佩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同山革命根据地中所显示出的雄才大略。接着,他也向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我当时想的很简单,我们八个人在创业阶段曾经共过苦,应该继续同心协力打天下。至于将来嘛,只要我们的事业有成,一定会共享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创造的价值。但是,我的这种美好理想很快就被某些同仁的野心粉碎了。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我黄如论撑着,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早就垮了!”

“看来,用人是一门大学问啊!”

“对,也不完全对。”黄如论先生凝思片刻,又低沉地说道,“我以为选拔人和培养人才是最难的。不过,这个话题留待以后再说吧!”

就这样,黄如论先生建立了以他为中心、八员大将为骨干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领导班子。

黄如论先生在国外经商十年,深知股份制度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但是,那时我们国家正处在转型期,建立股份制度尚未提到议事日程。因此,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都没有实行股份制。换句话说,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股份制度,那时还是经济学家关心的事情。可是,敢为人先的黄如论先生历经深思,竟决定在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试一试股份制。虽然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以及项目所有的投资资金都是由黄如论先生一手负责筹措来的,但当时他的想法是,为了激励同仁创业,应该建立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具体办法是:从未来项目的利润里抽出10%送给相关的人员,这就是金源集团最初的赠送管理股。另外,对于公司的班底也给予特殊照顾。例如,他为了鼓励公司的几位高层领导努力创业,没有先决条件地赠送给他们项目利润相当大部分的股份,并立字为据,写在公司的文件上。

事后追论起来,黄如论先生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在创办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中引进股份制度,无疑是带有开创意义的一件大事,他于1992年开始实施的赠送管理股也符合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可行的。再者,他作为独资公司的法人,有权制订特殊的股份分红条款,但必须明确规定符合常理的先决条件,并经过具有法律意义的律师所进行公证。

黄如论先生在初创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时候,他就定下了所谓名牌战略。直言之,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宁可十年不飞,也要一飞冲天。按照他的想法,只要出手,就要努力打造一座带有标志性的建筑,成为福州市新型建筑中的一大亮点,同时还要成为福州各界人士参观、谈论的话题。这样一来,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就会一鸣惊人,在福州立稳了脚跟。

再仔细一想,这依然是黄如论先生在活用毛泽东初战必胜的军事思想。

黄如论先生为了做到初战必胜,他就像是一位慎选战场的军事指挥家,于不声不响之中察看福州各种地块。最后,他出人意料地在福州市比较繁华的地段五四路的南翼买了五亩地,还信心百倍地对公司同仁说:

“我们公司的第一幢带有标志性的建筑就在这里动工!同时,我们公司的第一桶金也要在这里淘!”

诚如前文所述,黄如论先生是一位有真才实学、有实际建筑经验的工程师。毫不夸张地说,为了这第一幢带有标志性大楼的定位,他用尽了心血,同时,这幢带有标志性大楼的设计,也自然是出自他的手中。说到这幢大楼的定位,既不是高档外销楼盘,也不是五星级饭店,而是一座15层的高级写字楼。当时,公司中有的部属对此定位曾经提出过疑义,可黄如论先生却是如此干脆地答说:

“你们看问题要有点前瞻性,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资本家都是要赚钱的,因此,他们绝不会放弃中国这样大的市场。据我的推测,最迟不过两年,外资就会再次涌进中国,台商也会把福州当做置业的基地。到那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适合他们企业地位的办公场所。我敢大胆预言:我们的高级写字楼盖好之际,也就是外资大量涌人中国之时!”我听了黄如论先生这番讲话之后,让我再次想到前面曾经论及的话题:古今中外有作为的企业家必须懂政治。为此,我笑着说道:

“这钱该你赚!因为你有着超乎常人的聪明,知道只有懂政治才能赚大钱的道理。”

黄如论先生笑了,对我讲的结论未置可否。

“你为什么把这幢高级写字楼叫国泰大厦呢?”

“因为我知道只有国泰才能民安,请薄(一波)老亲笔题写国泰大厦,就是我对祖国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从一幢高级写字楼的命名,也看出了黄如论先生浓浓的爱国之情。虽说这幢国泰大厦最终兑现了黄如论先生所有的理想和诺言,但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却发生了一个接一个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阻力。

建筑,不仅有着很高的科学技术含量,同时还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民族风格、高超技巧的综合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王室温莎古堡既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骄傲。当我乘船游览巴黎塞纳河的时候,就会被耸立在两岸的巴黎圣母院、罗浮宫等众多极具法兰西风格的建筑所折服,更为这些历史建筑所承载的法兰西所特有的文化文明所震撼;当我走进英国剑桥大学校园的时候,就会从那古老的建筑群体中看到英国近千年的文化传承。因此,我经常于冥冥之中想到这样一个命题:一切有出息的建筑学家,都应向那些先人用心血浇灌出的建筑奇葩学习,然后才能创造出传扬后世的建筑力作!

诚如前文所述,我认识黄如论先生是在他创建北京世纪城的初期。这时的黄如论先生的建筑理念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他所独有的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兼容中西、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造城风格。当我答应为他写一本《我心目中的黄如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所独有的这种建筑风格和造城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据我所知,时下中国大多数房地产商,主攻方向是完成资本运作,购买建房土地,请人设计建筑方案,指挥千军万马施工以及楼盘销售等,至于所建楼房的风格、样式,多数是请建筑设计院的专家来完成。因此,有些房地产商为了攻下这前进中的一个个“碉堡”,不得不经常身着西服革履、大模大样地出人高档酒楼,出血招待各路有用的神仙。更有甚者,有的还学着赖昌星发迹的路数,刻意修建类似红楼那样的娱乐场所。结果,水灾、地震一来,所建那些既无科技含量、又无建筑风格的楼房东倒西歪,唯有那些攻关用的娱乐场所傲然挺立在废墟之中。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支配行为。身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黄如论先生也难以免俗,为了能盖上那一个又一个公章,他也曾不止一次地违背自己的心愿请人吃饭或送礼。公平地说,他在和我的交往中谈得最多的——恐怕也是他这十多年来花心思最多的话题,却是如何在建筑实践中,逐步地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和造城理念(后面会详述,略)。

为了探寻黄如论先生的建筑风格以及造城理念是如何形成的,我曾借创作电视剧《船政风云》之便,亲自到福州考察了那座高高耸立在闹市街面上的国泰大厦。说句老实话,这座国泰大厦与我在欧美、香港等地看到的各种写字楼没有什么别样,只有在大厦的右前方,有一座既像是传统建筑中的牌楼,又像是典型的明清建筑的高大门楼,十分突出地彰显出了它的民族风格。令我称奇的是,这座国泰大厦的主体结构,与这座民族风格很浓的门楼浑然一体,没有什么不谐和的感觉。自然,我再三细心地观察国泰大厦,还是没有看出黄如论先生所独有的建筑风格,更看不出和他后来形成的造城理念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但是,当我想到黄如论先生只在农村念过小学,当过民办教师,从来没有进城读过正规大学土木建筑系,用戏剧界的行话说,充其量算是建筑行业中的“票友”,竟然能亲自设计、建造这样一座在当时福州十分耀眼的国泰大厦,应该说也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作为一个作家,通过与黄如论先生较长时间的接触和观察,深知他不仅有着成功人士那种所谓的霸气,而且还具备只有我这个农民出身的作家才能够理解的自尊心。平时,他很不喜欢别人询问金源集团内部的情况,更是反感好事之徒窥探他内心的隐情。也可能是出于和黄如论先生有着同样的霸气和自尊心的缘故,我这个为他立传的写手,从不主动地和他这位传主专门交谈他的建筑事业和造城理念。事实上在我不多的几次单独采访中,他也很少去讲作家所需要的那些所谓生动的情节。我作为朋友,又十分清楚黄如论先生是一位性情中人,有时兴致一来,天南海北,滔滔不绝,偶然还会说出一些企业秘密甚至是个人生活中的隐私。因此,我为了获得写书用的有关情节,遂把希望寄托在和他随意闲聊且又能引起他兴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