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紧紧跟在老板的后边,走在坑坑洼洼的荒地上,他指着右边的荒地说:这里是‘世纪城’的四区和六区;他转而指着左边的荒地又说:这里是‘世纪城’的五区和二区当时,我们多数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谭。可是,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他说的一切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我们的老板!”
我作为从四季青到“世纪城”变迁的见证人,亲眼看到了那数十台高耸入云的吊车,在工地上不分昼夜施工的壮观场面;也目睹了那一幢又一幢不同形状、错落有致的板楼、蝶形楼等是如何拔地而起的。但是,我作为作家更为关心的是,黄如论先生率部来到北京不到一年的时间,是如何完成到北京发展、我们造城、建设“世纪城”这三个不同阶段的转换和飞跃的。与之同时,他的思想又有什么变化?对此,黄如论先生给我讲了如下这段话:
“在北京也是我思路大长的时候,一个人的思路和抱负是连在一起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抱负大的时候,思路也开阔,思路扩展的时候,也会扩展自己的抱负。总之,我认为思想、抱负、行动是三位一体的。一句话,我在福州、南昌继续发展,不会产生‘我要造城’的理念,更不会在这样短的时间,就把‘我们造城’的理想,转化为北京‘世纪城’的建设。”
黄如论先生这段深入浅出的谈话是十分精彩的,不仅为我解惑释疑,而且还让我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黄如论先生进北京的时候,他带来数亿投资资金,“世纪嘉园”为他赚了一些利润,但在此基础上,即使就算加上银行合理的贷款额度,也无法完成这一百二十多万平方米楼房建设所必需的巨额资金啊!直言之,他在完成“我们造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平稳过渡的时候,又是如何运转流动资金、确保“世纪城”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建设呢?对此,黄如论先生幽默地笑了,说道:“柱子哥,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钱也要一块一块地花,一块一块地挣,先拿一块钱赚来一块钱,再拿这两块钱赚四块钱,四块钱赚八块钱,如此下去雪球越滚越大,资金越来越充裕,项目就会很自然地顺利推进下去,而不必要等到所有的资金和材料都齐备了,再着手去做,这样不仅争取了时间,还赢得了更难得的商机。什么叫运作?这就是所谓的‘运作’,是一种对外在资源的综合掌控能力。这就像你写书那样,构思成熟了,写书的条件、时间也无需全都齐备了再动笔嘛!”
“那您是如何分解实施‘世纪城’第一期、第二期的建筑任务的呢?”
“第一,先盖四幢板式楼,让散居在这里的老百姓搬家,做到无后顾之忧;第二,集中优势财力、物力打歼灭战,一年之内盖好第一期的主体建筑四区、六区的所有楼房。等第一期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再启动第二期的主体楼房建筑三区和五区。”
黄如论先生采用以战养战的办法,不仅如期完成了“世纪城”第一期、第二期的建设,同时还如愿建成了更大规模的第三期以及其他宏大的建筑。用建筑业的行话说:聪明的黄如论先生就像是滚雪球,钱越滚越多,楼房的规模也越滚越大。很快,金源集团以北京为基地,步人了全国知名的房地产行列了。自然,作为金源集团的“皇帝”——黄如论先生也一步一步地变成世人关注的房地产商了!
在与黄如论先生的交往中,我感触最深——也是他引以为自豪的是在京城所取得的成绩。尤其对创建大型综合社区北京“世纪城”,他更是情有独钟。其一,他认为大型综合社区北京“世纪城”,是实现“我们造城”建筑理念的成功样板;其二,他在设计大型综合社区北京“世纪城”的时候,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为民谋利益的设计理念,这不仅给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还为未来在昆明、贵阳、长沙、合肥等地相继建成的“世纪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也许是隔行如隔山吧,我们全家人住北京“世纪城”某小区已经有些时日,虽然居住质量告诉我,“世纪城”的房子不错,堪称物美价廉,但是我对着居住的小区和房间左看右瞧,也不曾发现有哪些地方展现出黄如论先生创造性的设计理念。为此,我直言问道:
“黄先生,我真的看不出在小区和室内,有哪些为民着想的设计是由您提出的。具体地说,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如何才能做到价位低、质量好的?在小区、户型的设计上,还有哪些像‘户户朝阳’这种创新?”
“那就太多了!”黄如论先生沉吟片时,又说道,“这样吧,我让他们给你一份材料,是专门讲北京‘世纪城’有哪些突出创新的,你看后就知道了。”
不久,有关人士给我送来了关于北京“世纪城”突出创新的材料,我看后颇受启发,选其要点摘录如下:
第一,在北京“世纪城”的开发建设中,我们按照规范的流程,向社会公开招投标,众多有资质且信誉良好的工程队前来竞标,其中不乏一些福建连江的工程队。基于乡里乡亲的情意和相互信誉,我们从中选择了一些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老乡的工程队,并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实现了项目外包,且自始至终实行严格、统一的质量标准,确保了商品房的南品质和i§j性价比。
第二,黄如论先生从功能实用角度与美学角度出发,在北京“世纪城”的设计过程中,将“户户朝阳”、“蝶形结构”、“动静分离”、“主客分区”、“洁污分区”、“人车分流”、“南北通透”等先进理念成功加以实践。北京“世纪城”一、二期在板楼和塔楼(即蝶形结构的楼)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了400多种户型,满足了各种客户的多种需求,并以阳光室、厨房中西分区、有烟无烟分区、卫生间干湿分区等新型设计,给北京商品房市场带来了强劲的户型风暴。三期的折板设计较以往的平板增加了采光、通风面,外加独有的270度景观阳台设计,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同时,内部户型的设计也相当完善精巧,别致新颖,动静有别,贴合人性,实现了非常优良的楼盘生态功能。
第四,通常,北京商品房地下都有两层。黄如论先生在设计北京“世纪城”的时候,细致考察当地土质,并结合地质条件,在设计上果断创新,通过提高负一层的标高,使有的b1层露出地面,有的b1层露出一半,成为通风、采光良好、适合居住的空间。由于这一层不计入土地使用的成本,只有建筑成本,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项目的综合收益,提高了土地使用率,而这种先进的做法,也为行业注入了崭新的设计思路。
第五,黄如论先生在北京“世纪城”的设计中,充分发挥地处京西,上风上水的优势,利用社区里弥足珍贵的土地资源,实施了近乎奢侈的全景立体式绿化,在所有的小区中,绿化率全部达到47%,远高于政府对该类规模社区所规定的30%。特别是三期405亩150米宽的工字形绿化带,实现了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总之,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实现了大区套小区的移步换景的绿化特色,改变了北京当时房地产项目园林的做法,带来了一场崭新的地产景观环境的革命。“世纪城”最具特色的是,在与四环相接的狭长地带,备有9个洞,27杆,6.7万平方米的普及性高尔夫练习场,以及其他体育健身设备和设施,共同组成了综合活动空间,为净化社区环境,方便业主健身休闲创造了绝好的条件。
第六,由于北方气候变化大,建好的房子墙壁表面常会出现裂缝,这不仅是建筑上的通病,而且也是北京建筑行业多年来都没有解决的一个课题。黄如论先生在建设北京“世纪城”的时候,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并听取有关专家、群众的意见,遂决定采用保温墙板,并买来几十万米的‘的确良’布贴到墙上,最终使裂缝率降到10%以下。
聪明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我在抄录黄如论先生创新设计材料的时候遗漏了第三条。对此,我要郑重说明是我有意而为。在我看来,第三条设计的出炉与付诸实施,并不是黄如论先生首倡的创意。请看原文:
“在北京‘世纪城’一期工程中,一位已购房的客户在看房的时候,小声嘀咕了一句:‘这里什么都好,就是窗台高了点儿,用餐时看不到四周的风景了。’黄如论先生得知此事,赶忙到现场体验,觉得客户说得有理,于是下决心把已经建好的三幢楼的窗台全部打掉,一律降低到离地面15厘米高,重新装修,仅这一项举动就增加成本几十万元。提意见的客户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意见竟受到开发商如此重视,并很快付诸实施,真是非常感动。自然,其他购房的客户也因此而受惠。”
我相当认真地审阅了这份材料,心悦诚服地赞同了黄如论先生讲过的一句话:“我在房地产开发中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以‘为民众盖房子’为宗旨。”我作为一位作家,掩卷自思,遂又产生了这样一些问号:建房赚钱,天经地义。可是黄如论先生为什么会产生有钱不赚——甚至是白白扔钱的事情呢?就说他坚持的“民生”为导向,以“为民众盖房子”为宗旨吧,是凭空产生的吗?思之良久,我认为在《我心目中的黄如论》一书中,这些问号自应有个结果,我才好向未来的读者有所交待,遂请黄如论先生解惑答疑。然而出我所料的是,黄如论先生竟然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言讲了如下这段话:
“只有对人、对社会充满着爱,才能做出好的东西。换句话说,作为房地产商,也就会产生为百姓所欢迎的设计了。我多次讲过,爱要大于恨,鱼要融于水。只有融于社会才能了解社会,只有知道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处处想到为他们盖房,而且为他们盖所需要的好房。”
“您这些近似泛人道主义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我的经历告诉我的,是向社会学来的,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教给我的。”黄如论先生真的有些激动了,他凝思有顷,又很动感情地说道,“也或许是思想决定行动吧,我经常对我的部属说:我们做事情要有感恩之心,一定不要忘了我们的衣食父母。在一般老百姓的心中,房子是一个财产,不是一个简单的财物。我们盖的房子能不能帮着百姓保值、升值,能不能改善民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每一个房地产商所必须坚持的正确抉择!”
“事后而论,大型综合社区北京‘世纪城’取得了预想的效果,请问您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如论先生听完我的问话之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他的情绪突然变得有些反常,似乎是有所指地讲了如下这段有案可査的话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世纪城’的胜利,不但是‘我们造城’理念的胜利,最重要的是我们建房要大众化的胜利。我不是为富人盖房,我明确反对某些房地产商的盖房理念。我抱定决心为老百姓盖房子,为穷人盖房子,我们金源集团追求的是产品大众化。我经常想,旧时代的国民党为什么被打败?因为他们只是为了少数人谋福利。而共产党昵,是为大众谋利益的,所以他们就成功了。总结起来说,我们金源集团立业、立世的原则是:控制成本,规模制胜,薄利多销,追求质量,产品大众化。”
我们从这段谈话中明显地感到,黄如论先生在建房的理念上和某些房地产商发生了分歧。据我的推测,虽未有过“明枪”式的辩论,但一定发生过那种“暗箭”式的不愉快。由于这种争论远离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一书的主题,我有意结束了这次交谈。
不久,我又与黄如论先生见面了,交谈的内容是关于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第一期、第二期工程的建设。首先,我十分轻松地问道:
“黄先生!您有了‘世纪嘉园’提供的流动资金,又有一支打硬仗的建筑队伍,‘世纪城’一期、二期的工程,自应是一顺百顺、大获成功吧?”
“这让我怎么说呢?”黄如论先生想了想,遂有些沉重地说道,“开始,所有的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世纪城’一期、二期是顺势而上的工程,不要一年,就会开盘营销,大获全胜。但是,没有想到,建筑工程刚刚破土动工不久,工地上突然发生了300多建筑工人中毒的事件。人命关天,影响极坏,政府派来了公安人员,立即封闭了工地,连中纪委都派人过问此事”
我听后愕然一怔,遂禁不住地暗自问道:
“黄如论先生又是如何渡过这一难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