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无奇不有的世界
14564900000040

第40章 幽灵岛

1831年7月10日,一艘船在西西里岛南边的地中海航行时,发现有一片相当大范围的海面在沸腾,那里波涛汹涌,水汽弥漫,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久,突然升起一个高20多米、宽700多米的扇形水柱,旋即又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直上500多米高空。入夜,那里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显然,这是一次海底火山爆发。

一个星期之后,当那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此地时,看到海面上漂浮着大量浮石和死鱼,前面新添了一座8米高的小岛,蒸汽烟柱还在往上冒哩。又过了一个星期,地质学家霍夫曼闻讯来此考察时,发现小岛已高出水面20多米了。到了8月4日,这个小岛又“长高”了,已高出水面60米,周长也约有2千米。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新岛的诞生,引起了周围一些国家的注意,各国纷纷宣布对这个岛拥有主权,从而爆发了一场新岛归属的国际争执。正当外交家在谈判桌上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悄悄地开了一个玩笑:新生的海岛不翼而飞了!同年12月,霍夫曼特地前来看望小岛,进入眼帘的,只是万顷波涛。

此后,格雷海姆岛又几经沧桑,曾多次出现和消失,为此获得了“幽灵岛”的称号。

这种出没无常的幽灵岛在其他海域也有。1739年,俄国北极探险家拉普帖夫在白令海峡附近发现了迪奥米达岛。在这座长14千米、宽4千米的小岛上,生长着稀疏的耐寒植物,并栖居着一些候鸟。拉普帖夫在完成测量,并把它标绘在地图上之后,便离开了它。

许多年之后,当一支考察队来到这里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标在地图上的迪奥米达岛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拉普帖夫是位学有专长的极地探险家,要说是他搞错了,那简直不可能。惟一的解释便是:这个岛躲起来了。

这些幽灵岛真像是在跟人们捉迷藏一样,忽现忽隐。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冒出海面?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消失了?

对格雷海姆岛的隐现,地质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在世界上一些大洋里,也有着像陆地上一样的活火山。格雷海姆岛便是这个地方的海底活火山的杰作。海底火山爆发后,从地壳内部喷出大量的高温物质,它们堆积起来,形成了一个锥形的小丘。当这种堆积物足够多后,就会钻出水面,于是,新岛便诞生了。

当火山停止活动后,这种新诞生的小岛,有的不再变化,成了固定在那里不动的岛屿;有的呢,由于组成它们的多为布满泡沫孔的岩石,在海水的浸蚀下,它们会逐渐下沉、冲散,最后隐没在海面下了。待到下一次火山喷发时,这小岛或许还会露出海面。所以它好像总是在同人们捉迷藏似的,时隐时现。

这种幽灵岛除了在地中海的桑托林群岛一带时有所见外,还在冰岛、阿留申群岛、汤加海沟附近海域多次发现过。而这一带,正是海底火山十分活跃的地区。

那么,迪奥米达岛呢,它是不是也是由火山活动造成的呢?地质学家说:不,恰恰相反,它的失踪,是火的对头——冰搞的鬼把戏。

说起来,迪奥米达岛的形成非常有趣:当北冰洋上的冰盖破裂以后,巨大的冰块便顺着洋流向南漂移。在漂到白令海峡附近时,由于那里的海不深,巨大的浮冰便搁浅在那里动不了啦。这里距极地较近,寒冷的气候可使这冰块长期不融化。在漫长的岁月里,强大的风暴不停地从西伯利亚吹来大量的沙土,堆积在这大冰块上,年长日久,它表面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土壤。风和偶尔飞来的鸟类带来了植物种子,将这巨大的冰块装扮成了岛屿模样。

由于这些年来的气候在逐渐变暖,海水也相应转暖,由冰块构成基底的迪奥米达岛经不起考验,慢慢地被融化掉了。

地质学家还说,像迪奥米达岛这样的“冰岛”还有一些。如在亚洲北部新西伯利亚群岛附近,有个西蒙诺夫斯基岛,1823年时长达15千米,如今只剩下10千米不到的长度了。为此,你若想到那里去旅游的话,应该早些光临——这个岛就像是放在茶杯里的糖块一样,寿命不会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