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中)
14568000000025

第25章 第一个人造的元素

20世纪30年代初,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大厦”里,有9个“房间”:第1号“房间”的住户是氢元素,最末的92号“房间”,住户是铀元素。从氢到铀的所有“房间”中,还有4间房没有住户。

这4间空房是43号、61号、85号和87号。它们的元素主人在哪儿呢?人们早就在寻找这4个元素,而且不断有人声称自己已经找到了这些元素,有的人甚至还给这些元素起了名字。但是最后都被否定了。人们认为它们是“失踪了”的元素。

随着人们对放射性元素的深入研究,逐步揭开了原子和原子核的秘密,加上“原子大炮” ——回旋加速器的出现,终于把这些失踪了的元素一一找到了。

原来这4种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原子核会不断分裂,放出α粒子或者β粒子,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这种变化的过程叫做衰变。每一种放射性物质,都有固定的衰变速度;而不同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度是各不相同的。放射性元素的量衰变减少到它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化学上叫做半衰期。各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有长有短,差别极大。长的可达100多亿年,短的还不足一秒钟。在自然界,有的放射性元素还可以在矿物中找到,有的却在地球上早已绝迹了。

这4种失踪了的元素的半衰期都比较短,在自然界存在极少,甚至快绝迹了。人们长期找不到它们,就不奇怪了!

人们发现,对于那些不会自动破裂的稳定的原子核,也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去打开它,从而使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这就是人工核反应。最早,人们用放射性物质放射出的α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原子核,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后来还使用了其他种类的“炮弹”——质子、中子、氚核,还使用了各种粒子加速器,来增加“炮弹”的威力。

1937年,意大利化学家西格雷和佩里埃用能量约500万电子伏特的氘核去“轰击”第42号元素——钼,第一次制得了第43号新元素,他们把这新元素起名为“锝”。锝的希腊语意思是“人造的”。

锝,成了第一个人造的元素。它制得的数量极少,总共才一百亿分之一克。这个新元素的性质同锰有些相似,而同铼更相似。

1938年,西格雷和美国科学家西博格共同发现半衰期约20万年的锝的同位素。现在用各种核反应制得了20种锝的同位素。锝99同位素具有最长的半衰期,长约22万年。现在每年能制得几百千克锝。

锝并没有真正在地球上消失,人们发现在大自然中,也有微量的锝存在。

1949年,美籍中国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和西格雷在铀的裂变物中也发现了锝。据测定,1克铀全部裂变以后大约可取得26毫克锝。

锝是银白色闪光的金属,具有放射性。它熔点高达2200℃,很耐热。锝在-265℃时,电阻会全部消失,变成一个没有电阻的金属。锝在酸中溶解度很小,人们常用它来做原子能工业设备中的防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