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14576700000002

第2章

2006年元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政府工作人员神圣的使命。

从上世纪几十年代初起,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击假冒伪劣行动。十余年间,制假售假违法活动由滋生、蔓延、猖獗,到逐步被遏制。我作为打击假冒伪劣行动的日击者与参加者,心里渐渐坚定起一个庄严的愿望一一为中国打假史上蛀艰辛的一代写些什么,以记载他们的战斗经历和心灵历程。

最早掀起假劣商品浪潮的是英国,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消费者饱受其苦。由于工业狂热发展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思潮泛滥,商人不择手段地掺杂使假,大量英镑填满制假售假者的腰包。多次买到假货的马克思,曾愤怒地指出:(19世纪)商业好像一个巨大的欺骗实验室,价格表是掺杂物品吓人的一览表,自由竞争则是进行毒害和遭受毒害的自由。

国际防伪情报局副总裁彼得·罗时曾感叹:这一人类丑行,是整个世界的工业瘟疫,所有产品都易遭受造假分子的侵袭,只要边际收入超过边际价值,便会吸引人们铤而走险。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约l00万个假劣避孕套销往世界各地,造成骇人听闻的避孕失败的笑柄;1989年,一架客机由挪威飞往德国,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就是由于尾翼配用了一颗假劣螺钉;1996年,尼泊尔因销售假劣脑膜炎疫苗,导致3000人死亡,3000人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假冒伪劣商品呈上升态势,是全球增长速度较快的经济犯罪形式之一。疯狂地造假售假,被人类怒斥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资料,近15年来,全球贸易额增长47%,而同期假冒商品的贸易额却增长150%。20世纪初,全球假冒产品只有50万美元,现在已突破1000多亿。国际商会防伪情报局估计,全球假冒伪劣商品的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也是产品质量振兴的世纪。知识经济、技术创新、高科技和大批著名品牌的崛起,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长期获益的无价之宝。而放纵假冒伪劣,任何国家都会丧失发展良机。

岁月蹉跎,物换星移。当历史指针匆匆走过一个世纪,马克思笔下的欺骗实验室,曾在我国一些地下作坊、集贸市场,甚至现代化的工厂大厦、城市的商厦横行一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假冒伪劣商品曾屡禁不止,其品种之多,范围之广,来势之暴,人们始料不及,消费者不堪其苦。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生活翻开改革开放崭新的一页。那时,我国东部开放地区,少数企业开始仿冒国内外其它企业的产品。因为商品供应的不足,最初少量的掺杂使假、以假充真,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所宽容,使得许多造假售劣活动得以迅速扩张、泛滥。难怪有人说,真的少时假成真。

至80年代中后期,少数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竟不满足于单纯仿冒和小动作制假,纷纷投身专门造假,从假冒知名企业的注册商标,到大规模掺杂使假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并迅速向各地蔓延。

90年代,出现买方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少数地方造假售假遍地开花。

许多消费者感慨地说,假货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以复加。

1990年7月,在湖北调研的原商业部长胡平,逛了逛武汉某商场,买了双牛皮鞋,当场穿上。然而,一天参观下来,胡平吃惊地发现,鞋跟竟掉了一大块。共和国部长居然也买到了假货,更别说普通的老百姓。

进入21世纪初年,全国各地陆续查处多起制售有毒大米、面粉、茶叶、腐竹、食油及假劣棉织品、家电等案件,说明造假水平已升级,对消费者的侵害也层层深入。很难统计多年来究竟有多少人次买过假货,但据一项调查显示,仅1998年全国城市就有34.9%的家庭曾买过假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多亿。一些大件假冒伪劣商品,还使消费者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悲剧连连发生,恸哭此伏彼起。许多无辜者痛彻肝胆,天地为之寒颤。

《人民日报》曾披露:某一小小村镇,就有600多家个体、集体企业生产劣质电线,年产值2亿元。当年中国劣质商品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国[业总产值的150豫至20%。大量原材料、能源、资金,被假冒伪劣这只硕鼠吞噬。

让我们再来回顾几桩个案,真叫触目惊心。

1991年4月,山西大同新荣区碾盘沟某煤矿因劣质矿灯漏电i发瓦斯爆炸,死亡40人。经查,当时山西煤矿使用的矿灯,有70%是假冒伪劣产品。

1992年、1993年,广东湛江、安徽阜阳等地连续发生特大假药致死人命案,一些家庭悲号连天:

1995年,明明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可广西邕宁2600多户农民的470多公顷早稻,安徽岳西的万亩良田,却因种了假种子而颗粒无收,有的农民被逼匕绝路。

1996年6月,云南会泽李荣平、蒋红梅等5人,用非食用原料甲醇兑制、销售有毒假酒,造成36人中毒死亡。

1998年2月,山西朔州、灵丘等地发生特大假酒案,假酒活活夺去了27条人命。

1998年冬,不法分子将工业用猪油当作食用猪油出售,致使江西赣州老区发生3人死亡、数百人中毒的恶性事件。

1999年1月,新建成的重庆綦江大桥,因使用了劣质螺纹钢和其它工程质量问题轰然坍塌,将40个无辜行人吞没。

2000年l0月5日凌晨,山东蓬莱大季家镇初旺村村民丛树功等船员下海捕鱼,船只突然爆炸,慢慢沉人大海,祸根就是船的动力柴油机用了“土炼油”。

假冒伪劣如此谋财害命,荼毒生灵,天人共殛。

假冒伪劣造成的灾祸,仿佛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制假售假,祸国殃民,令人发指,罄竹难书。造假售假犯罪分子:你永远背上了跳入黄河也洗不清的历史罪名!

回首往事,余悸犹在,我心被长久地灼疼!

假冒伪劣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深多重?带来的痛切反思义是什么?

数字是单调枯燥的,数字却最能说明问题。

199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1998年假冒伪劣商品危害的调查分析表明,数额高达1329亿元,超过当年走私额。说明造假售假违法活动,已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残害着发展市场经济的肌体。一个“三峡工程”不过600多亿,1329亿能造两个三峡!假货不仅抢走了本该给合法企业带来的收益,对企业无形资产造成的损失也难以估量。199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146家名优企业调查显示,1998年其平均广告成本为214045万元。多年用大量投资及苦心经营塑造的商标和品牌,在轰鸣的机器声中为造假者所掠夺。如闻名遐迩,老幼皆知的西安“太阳”锅巴,1990年实现利税3000万,ili于假冒货泛滥,1991年利税降至1000万元。工厂还多次更新防伪技术耗资百万,终未敌过假冒货.好端端一个企业,竞被假冒打垮了精神气数。

假冒伪劣使正规厂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得不分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十打假,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沉重的负担。据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283家企业调查,它们每年打假费高达314亿兀。

造假售假造成了税收大量流失。如1998年,造成税收损失2457亿元,占当年j.商税收和企业所得税的3.24%,。本应纳入国家财政收入的这部分税收,大部分落人制假售假者手中。对广大守法者来说,无疑是变相的侵夺假冒伪劣产(商)品不仪使消费者蒙受经济、人身和精神等多重伤害,还毒化了社会心态,成了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焦虑。有专家指出.更深层次的危害是否定了市场导向的消费者的发言权,在健康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消费者的市场选择和购买行为“创造着新的生产需要”,调节着企业的再投入和再牛产。市场经济是一种消费者“主权型”经济,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维护这种“主权型”资本配置和市场导向的效率和效益。造假售假,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公然践踏!

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市场秩序等,足国内外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而造假售假无疑恶化了投资环境。一位研究知识产权的外国律师说,国际名牌在全球保护知识产权的费用,绝大部分用在了发展中国家。这不免有些夸张,但也不乏现实的无奈。

幸十会学家认为,假冒伪劣盛行还导致民族经济创新能力的衰竭。即使那些假冒而不劣的产品,并没给使用者带来直接伤害,但它破坏了民族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基础,代价是整体经济信誉乃至民族诚信的毁坏。经济卜的后果诚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诚信危机,远非一两代人所能修复。也许有人说,假冒不一定假劣。殊不知,容忍了假冒,被假冒的企业就挫伤了创新积极性。从这个角度说,消费者在消费中对假冒货持何种态度,是事关中国打假成效的重要一环!

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准则,是呵护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条命脉。如果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总担心买到假劣货;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将精力放到调查那些冒充自己的假劣货上,如果制售假冒伪劣获得的利益,比遵守法律和规则的生产者、销售者获得的利益更大,那么,人们遵守法律和规则的信念就大打折扣。同样,如果消费者选购商品,对假冒货不抵制而自得其乐,如果生产经营者不在创新上做文章以提高质量,而投机取巧,钻营掺杂使假、以假充真等伎俩,那么,遵守规则和法规,营建诚信市场秩序,就会遥遥无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可见,真与假、黑与白的较量,关系中国优秀道德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其中不仪有政府的责任,也须臾离不开每个公民的支持。

假冒伪劣如同张开巨大的魔嘴,在噬咬着市场肢体,在一些重灾区,市场曾变得千疮百孔,如果假冒伪劣都挤到市场这片天地,那名优产品又有谁去创造?小康经济、富裕经济又怎么向前发展’要坚决革掉假冒伪劣的命,假冒伪劣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只拦路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利同、利民、富民。执法打假、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就是要把我们的市场变大,变清,变规范,让假冒伪劣灭失。有人说,假冒伪劣不除,名优产品何以生存?国何以富强?这绝非危言耸听。

当人类踌躇满志地跨人21世纪时,世界所有国家郜面临着假胃伪劣困扰这个难题:虽然一些违法分子得到应有的下场,但法律只能惩罚罪恶,却难以医治受害者的精神!

文字是寂静的,我的感叹,实在难以真切地传递千千万万个受害者诉说往事时,那令人落泪的心肯!

假冒伪劣潮究竟何以卷起?根源何在?

首先,获取丰厚的利润,是制造、销售假冒伪劣者铤而走险的动机、日的,更重要的是,还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地方,它迫使人们不得不从多角度,对假冒伪劣产生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地理性地审视。

假冒伪劣之所以一时打不尽,一个明显的原因,就是地方保护附逆,使其有广阔的生存和泛滥空间。地力保护认为造假售假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不可避免”,对打假不分青红皂白,加以抗拒。曾屡屡发生执法者被打死打伤的暴力事件。打假之所以步履艰难,就是因为有来自历史意志和现代秩序间的深刻的冲突。打假在人们心中既有感人肺腑的庄重,又有让人窒息的阴影。所以,打假在个别仍散发封建没落气息的土地上,不得不变味。

中央政令再好,个别地力阳奉阴违,吏治不清,也无济于事。个别地方领导曾消极对待打假,有的为造假分子提供便利、场地与交通庇护。有的从局部利益出发,对制假售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打假成为假打。个别利益发生在辖区内而为害外省市的案件,由于得不到当地配合,取证难,抓人难,结案难。在一些地方,“猫鼠同穴”的护假行为似乎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因为造假已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不仅能解决部分人就业,甚至成了“支柱产业”。造假“功”不可没,是“致富的门路、效益的来路、发展经济的出路。”这真有点掩耳盗铃,欲盖弥彰。然而,其过也不必讳言,其危害绝不可掩饰。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到本地区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地方护假与国法背道而驰,只有打破地方保护,通过统一的市场配置资源,才能使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短缺和市场狭小的束缚,开拓出一片光明来。

无数事实还证明:造假与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个别腐败分子与造假者狼狈为奸,使得假冒伪劣问题越发严重,执法打假工作更加复杂艰难。有极个别曾支持打假的“钟馗”,一步一步堕落成护假的“李鬼”。

造假真能造福一方?名噪一时的东南沿海某地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沉浮,充分说明这种论调的荒谬。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与广东顺德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上下。而到了90年代初,出现制造假烟苗头,少数人和企业因此致富,而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制止,甚至放任,导致蔓延。到了1999年,GDP仅有27亿元,财政总收入27亿元,而顺德当年GDP却高达286亿元,财政总收入45亿元。大河有水小河满,如今顺德已是国内外鼎鼎闻名的家电之乡,拥有美的、万家乐、科龙、格兰仕等一系列知名企业。顺德人均收入也居全国前列。而提起该地,人们除知道它是著名的假烟区之外,鲜有人知它还盛产名优水果,原有印刷业也在纷纷转产假烟的浪潮中灰飞烟灭。当他们意识到造假的危害,而向外地企业伸出橄榄枝时,人家却因其造假大名而不敢前去恭维。

如今,一些曾发生区域性假冒伪劣问题或大要案的地方,无不揪心痛彻地反省:假冒伪劣繁荣的只是小部分人的短期利益,而整个地方经济品牌的倒下,名声的毁损,民风的污染,则是一时难以修复的心灵之痛。地方保护可以把一个发达、进步、繁荣,充满生机的地方经济活活地拖垮。

为什么造假售假曾愈演愈烈?私德败坏,也是一个祸根。北京大学某教授认为,造假售假表面是公德沦丧,本质是私德败坏。由计划经济跨越到市场经济,旧的价值体系崩解,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整个社会对经济利益的渴望和片面追求,促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几番“道德滑坡”。假冒伪劣产(商)品是利己主义者的产物,是腐朽思想的物质形态,毒化了社会环境,滋生了时代的坠落。曾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在21世纪的今天,竟还要对一些人进行道德与良心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