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14576700000007

第7章

随后,在村里找到将劣种卖给村民的个体种子经营者张某。询问这些劣种的来源,张某肯定说是上述临沂某种子公司。他共购_玉米种2040公斤,其中丹玉13号1530公斤,掖单2号510公斤。丹玉l3号出苗率只达40-50%;掖单2号没出芽的种全部腐烂.出苗也是茎叶发黄、瘦弱、高矮不齐。整块地,只有零星几棵苗浓绿粗壮。张某随后还出示其在临沂某种子公司购买玉米种子的发票,说曾找过该公司,公司愿与其私了,即将种款退回。

在郝沂宅子村,看到在别处购买的种子,大都垄齐苗壮,特别是张某自家地,齐刷刷的玉米苗葱茏粗壮,生机盎然。问他自家玉米为何长势好?

张某说:“我选的是新品种登海2号,村民习惯选用传统品种掖单2号。这个品种从开发至今,已用20多年,开始退化。”他们不向农民推荐新种,反而还在退化的种中掺陈,岂不让农户雪上加霜?

当时,《种子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对所经营种子能正确识别种类、鉴定质量和掌握贮藏保管技术的人员;必须经所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核发《种子经营许可汪》,凭证到工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执照方可经营。

张某根本不具备经营资格,没有经营许可证。政府有关种子管理部门本应对其非法经营进行监督,但李某却说,种子公司的职能就是卖种多挣钱,不管准买,都卖。我们没有审查买主资格的义务。

再问李某,这次由于张某卖给村民的种子出了问题,可能会使许多农户颗粒无收,并且张某再三强调他卖给农民的玉米种,就是由你的种子公司提供,你有何想法,李某说:我们正着手对农民进行补偿,但并不能说责任就是我们的。

究竟劣质玉米种是种子公司做手脚并售出的,还是个体经营者张某在中间环节做了手脚,尚拿不出准确结论。但郝沂宅子村66.7公顷农田受害,却是事实。

市质监局及时对这起种子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对176.7吨不合格的玉米种全部封存;农业局对不合格的种子作了转商处理。市委、市政府还决定由质监局立案,由市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监察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案深入调查,查清事实,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不管是谁销售的玉米种,先由种子公司提供早熟玉米和大豆良种,搞好补种或翻种,并按市场价给予赔偿;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进行全面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违法行为。

值得反思的是,当时种子经营管理部门,大都是政企小分并有明显企业化的组织,一些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掺杂使假。这样的种子管理体制,还要维持多久呢?

“光和”假棉种坑苦太康棉农

那年,在人们欢庆“五一”时,我的行程日的地,则是黄河边的中原,去感受儿位农民与假劣种子侵害共枕的日日夜夜!远山叠翠,河水混浊。黄河水浸在被害农民的心里,如同浸泡在充满乡愁的酒罐!

农民最忠厚,可一些种子公司都把他们看成软弱可欺的“愚氓”,把农民投诉看成是“找茬”,从不考虑自己为什么被千夫所指,也从不设想:一旦他们的假劣种无人问津、信誉扫地,将何以谋生?

其实,这些人是真愚蠢,不懂得消费者是上帝的商业原则。

对农民的投诉,不应怕,而是喜。从根上说,保护农民利益就是保护种子公司利益,有谋略的企业家无不如此清醒。而河南太康某种子公司负责人,却反其道而行之。

这起投诉一度搅动中原。勤劳纯朴的黄河两岸儿女,不逼得没法,绝不会闹出动静。

造假者令人切齿,而不负责任地把假种卖给农民,同样让人痛恨。受害者刘宗增,就向我们讲述了买假过程。

60多岁的刘宗增,是太康符草楼乡岳油坊村农民。春耕时节,他到某种子公司买棉种,营业员向他介绍山东“光和”种子公同的美棉三号,因往年买的美棉系列种效果好,尽管售价高,还是买了3袋。

刘是当地种棉高手。他细沙覆地,精心盖膜,满怀希望等待新芽出土。奇怪的是,种下七八天,只稀稀拉拉长出一些小苗,出芽率不足30%,而同村另一棉种“春矮甲”出芽率还能到70.1%不对劲,刘再去看别人家的种苗,发现凡用美棉三号,出芽率只有10.7%。左右。

面对此情,他两眼迷茫喃喃地说种庄稼讲究节气,一时误,误一年。”

“这几年粮食卖不出价。每年都指望着能多收点棉换钱……”

太康某种子公司论规模、实力、信誉,曾居当地“垄断”地位。这意味着他们一旦售假,波及面甚广。

被假种坑苫的农民愤怒了,千名棉农包围了种子公司,强烈要求包赔歉收损失。

经检测,种子公司承认售出的6000公斤“光和”美棉三号是假种,同意凭购货发票换其他棉种。此举作为应急措施,得到大家的理解,而在兑换过程中的做法,却令棉农深深失望。

毛庄乡农民刘某说种子公司在换给我们种子时要把旧发票撕毁,新换种不开票。不理解的是,买‘光和’26元1公斤,换给我们的却是每公斤卖7至8元的种子,差价谁补?有的买了一次假买怕了,不敢再要他们的种,要求按票退钱,他们也不同意。”

我们想与该种子公司负责人见面,遍寻不着。只好来到公司门市部。“这次是让‘光和’给骗了。不过我们也给棉农换了种,嫌换的棉种差,库存就那么多,晚了连这也换不上。至于退钱,货款都给了‘光和’,拿什么退?”该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不耐烦地说我们也是受害者,你们找‘光和’去。”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与该种子公司相邻的诸多个体种子经营户并未受到假棉种的侵害。

问何因,一种子门市部的老板说:“销售4光和’美棉二:号利润高,原先也想进~‘批,似拿了一些试种几次,出芽率太低。我们每进一种,都要反复试种五六次,直到出芽率等技术指标达到标准了,才敢进。如卖假种,岂不既坑人,还砸了个招牌?!”

问题的源头查出来了,有关部门依法作了查处。但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打假需要大家都睁大警惕的眼睛,否则我们不但会受骗,一不小心还会成为制假者的“帮凶”。

让时光倒流五年,也有一个类似的事,发生在中原。

在中国地图匕还真不容易找到济源这个地名。它实在太小,太偏了。

麻阮村地处大山深处,为脱贫,农民决定种植果树。他们从省农村科研培训办公室买回1.1万多株短枝红富士果苗,种在全村最肥沃的100亩地上。

61岁的农妇左小爱,一家二口住在简陋的土房。致富心切,便借款承包了一亩半果园。“种苹果那年,我一冬天没穿过棉。”为了不让幼小树苗冻坏,左大妈用己的衣服把树苗包裹。乡亲们还将喂牛的草昝下绑在树苗上,精心呵护。

缺水,农民们就破天荒修了机井。为保护果树,不计任何代价,整个村庄也沉浸在对未来丰收的憧憬中。

1995年,到了结果时,乡亲早早编好一人多高的大筐备收。然而,果树根本见不着丰收,零尾挂了几个苦涩的青果。

生活本是苦涩的!

100亩果园,几乎没有一株“红富上”。致富成泡影,吃饭成问题。一位吃尽人间苦楚的大娘,一头伏在家中仅有的一副棺材盖匕,嚎啕恸哭,在场的每一个村民和干部无不落泪……全村人都把怨恨投向当初提出这项建议的村干部。一个村干部家属在村民责骂声中,抑郁而终。

有人拿着树种,带着购树合同,去郑州,讨说法。因合同上曾写“如果不是短枝红富上,销售者赔7年损失”。

一纸合同,便成了麻阮村的最大安慰!

然而,当年签订合同的某科技培训办公室,早已人去楼空。主要负责人负案潜逃。

1997年“315”,麻阮村农民代表来到晚会现场,宣读一封呼吁信:“……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卖给农民,是对我们最沉重的打击。不仅影响一年的收成,有的还要继续好几年。我们呼吁严惩违法分子……”

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看过晚会,心里很不是滋味。立即指示:要立即依法查处违法分子和有关责任者,并拨调一笔专款,救助麻阮村的乡亲们!

造假分子向法律挑战,向百姓利益挑战。李长春要求省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查违法分子,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在中原大地的销售假劣树苗案,被依法查处。

三湘农民信访第一案

历史上的农民蒙受冤屈,旨先选择告状,今天的农民是上访,寻找能为自己主持公道的正义。

回首“二湘农民信访第一案”,常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