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滑翔·滑板·跳伞
14602000000008

第8章 滑板(2)

4.护腕(护肘):和护膝一样,有塑料帽檐的护腕是最好的互腕,同时有很多替代品的功能也是一样的。

滑板选择技巧

滑板的选择方法

许多朋友在初次买板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下面简略的说一下关于滑板的基本情况,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板面

板面是滑板配件中最重要,当然也是最抢眼的部分,虽然滑板的外观是挺重要,但适合自己的板身尺寸和弧度就更重要。木板可以是加拿大枫木,中国枫木,或是中国桦木。因为中国枫木或桦木的硬度不够,一般只能做九层的板面。所以由这些木做成的板面比较厚,比较重,不够轻巧。到目前为止,最适合做滑板的木头是加拿大枫木。工艺良好的板面轻身,弹性好,硬度适中。大多数板面的尺寸相差都不过半英寸。长度可以是315″,3125″,31″,305″,30″,宽度可以是775″,7625″,75″,甚至74″,73″。窄些的板面便于控制且容易做翻板(flip)的动作,然而宽些的板面适合在U池里滑行。短些的板面便于在做翻板动作时控制。这些细微的差别,只有当你亲身体验,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板面。如果刚开始学滑板,就选小一点的板吧,比较容易控制。滑板的形状也有不同的选择。现在国外最新的板形是深板,翘起的地方有一点向下的弯曲弧度,两边翘得比较高(我们经营的中国枫和加拿大枫板就属于深板)。板面两边分前后,前边比后边长大约025″(约5毫米)。标准板两边翘得相对低一些,也有分前后。浅板较适合初学者,翘的幅度小,容易控制。比较一下,不难发现加拿大枫木板的木纹是很明显的。好的滑板工艺是很仔细的。如果大家留意看,可以看到7的板面中,其中第3第5的木纹是横着的,其它的层板则是竖着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排列才可以增加板面的硬度,又不影响它的弹性。最好的加拿大枫木板是用枫木中最硬的糖枫木做成。做滑板的糖枫树既不能太老,又不能太年青。太老了,木质就会太硬了,弹性相对降低了。太年青的话,木质又不够硬。19公分左右的板,大多都是在平坦的路况下所用的板面,次类板面配上小轮子后,做起动作来灵活,快捷。

砂纸

选择砂纸必须要“黏”脚的。这样可以增加鞋和板面之间的摩擦力,玩起来的时候会稳一点。砂纸是不能湿水的,否则上面的砂会好甩得很快,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支架(桥)

滑板支架又称滑板桥,桥在滑板性能的好坏中起着不可乎视的作用。桥的高低是不同的。比较高的桥适用于装大轮子,比较低的桥适用于装比较小的轮子,这样滑起来才会比较的舒适,也不太容易发生打弯时轮子碰到板面或打弯过度造成主桥钉断裂的情况。

INDY,VENTURE,DESTRUCTO,THUNDER,ORION,GRINDKING,TITAN(日产)等桥都是不错的。INDY号称桥之王,其质量不言而喻。VENTURE在美国用的人也是相当的多。DESTRUCTO是美国销量第一的桥,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桥。DESTRUCTO在做圆杠滑桥的动作(比如,50/50,5/0,K-GRIND等等)时,很流畅,而且不会左右乱打飘,非常稳。ORION的桥的PU垫暴好,调紧了能像石头一样硬,而且怎么用都不会爆。GRINDKING的桥最轻,不过他中轴钢筋不是很硬,跳多了会弯,而且不耐磨,只是它的主桥钉挺不错的,是反装的那种。TITAN据看到过的朋友说,很不错的,很漂亮,很轻,而且防锈,不过要比一般的桥贵一点。不同宽度的滑板,要配合不同桥距的支架。宽些滑起来较平稳,窄些则灵活。在桥和板面之间可以加快垫片(RiserPad),用处是加大板面与轮子之间的距离,让滑板灵活一些。还有就是硬度和重量的分别。不用说大家也会知道,又硬又轻当然是最好的。但这些货式当然就不会太便宜,要怎么选择,大家自己考虑吧。

不要听信别人告诉你应该怎样驾驭你的桥,应该自己试着去找出怎样最舒适。有的人喜欢紧些的,有的人喜欢松些的,人与人不同。我要说的是,尽管有些人喜欢松的因为比较方便转向,但稍微紧些比较方便你翻板(这样容易保持平衡)。一种流行的方法是将板尾的桥上的紧些以提高ollie的稳定性,但一切还是以你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当然,评价一个桥的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重量。没有人希望买一副笨重的桥,许多公司在保持桥的耐久性的基础上发明了许多新方法来减轻桥的分量。GrindKings和Thunders是超轻桥的代表而Independent和Destroyer就比较重。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桥的重量都界乎10~13盎司,如果你觉得从你的滑板上去掉6盎司你可以玩的更好,那么好吧。也许闭上眼睛你根本分辨不出两者的区别。不同的桥它们的宽度也不同,哪种适合你呢?如果太宽了,比你的板面都要宽那你的滑板看起来象只乌龟,但如果太窄了,你站在滑板上根本看不到轮子。最适合的宽度是板面的一侧与桥端的螺母对齐,也就是说桥的宽度取决于你所选的板面。

轮子

滑板轮也是有很大讲就的。除了轴承的精度对速度有影响外就要看轮子的性能了。目前滑板轮根据不同的用途大致可分为公园/坡道、速降、回转、滑行、割滑、老式滑轮等。

外型

轮子的外型影响到滑行效果,主要有轮径、接触宽度和侧边形状三个因素。轮径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大轮滑行比较快,而小轮加速快,因为小轮启动时阻力小而大轮在同样转速时滑行速度较快。在一定的滑行速度下大轮随转速增加造成的轴承磨损更小,对于长板来说尤为如此。大轮在粗糙路面的滑行更快,几毫米的差异即可大相径庭。路面可以看做由相对轮子的众多微小石头障碍组成,可根据路面情况选择轮子的外径,轮径越大通过障碍的能力越强,不过这和在滑板公园等光滑表面越过障碍不是一码事情。聚氨脂轮子可做到99毫米直径,但板面过低及使用活头桥时可能造成咬轮现象。接触宽度是指滑行时轮子与地面接触的宽度,越宽则抓地性能越好,也不容易打滑或局部磨损。窄轮不结实并容易打滑,由于压强过大而易于磨损或局部磨损。轮子的侧边形状影响到侧滑时的效果及抓地力,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矩形侧边

矩形侧边不容易打滑,利于回转和割滑等滑行方式,矩形轮子与地面的充分接触能提供良好的抓地力。

斜角侧边

介于矩形侧边和弧行侧边之间,轮子截面成斜角状,抓地力逊于矩形侧边但比弧行侧边要好些。

弧型侧边

弧型侧边的轮子适合侧滑等滑行,当然也更容易打滑。侧滑或慢速滑行时容易造成这种轮子减速,抓地性较差。侧边弧度大的轮子耐磨损使用寿命长,但抓地力不如小半径弧边。而有的轮子用久了看似有弧边,其实是由于滑行时路面的障碍和坑洼磨损造成的。

轮芯

大部分高品质轮子有塑料轮芯用以放置轴承,并可以通过轮子释放因轴承高速旋转引起的热量,以免轮子的聚氨脂材质融化。当出现这种“冒顶”现象时是比较危险的,外露的轮芯比内置轮芯的散热效果好些。轮芯同时也可保证轮子的圆度,对防止局部磨损有所作用。大轮芯的轮子在侧滑时可保证轮子的旋转状态,比无轮芯的轮子能更长久地保持形状。具有轮芯的轮子因较少变形而在光滑表面的滑行速度较快,不过大轮芯的软轮在粗糙表面也会滑行较慢。

颜色和图案也许是你选择轮子时的重要因素,但是功用更为重要。如果你想选择一套最棒的轮子,这里有几个关键:没有任何一款轮子可以适合所有的地面(你会想,奥,要我随身带着几套轮子随时换么?),如果你大部分时间是在同一种地面滑行,你大可不必担心,参照下面的引导或向有经验的skater咨询一下你就可以做出最佳的选择。

侧向磨损

当轮子侧滑时会发生侧向磨损,此时轮子停止旋转造成局部的磨损超过轮子的其它部位,就象摩托车做侧向移动时会发出刺耳的噪音。侧滑可以用来减速,如果没有控制好也可能将人摔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滑行时避免完全的侧滑(后仰动力滑更容易造成这种恶果),并及时维修或更换轮子。

咬轮

咬轮指由于转向时轮子碰到板面的情况,滑行时可能造成轮子停住而摔倒。采用带轮窝的板面能改善这种状况(如RollsRolls碳纤长板,既可保证板面贴近地面以利撑滑,又可以避免咬轮),使用桥垫片以增加轮子与板的距离或换用较小的轮子,把桥锁紧固定住轮子也都是可行的办法。

抓地力

轮子逐渐丧失抓地力后会变得打滑,防滑轮可连续保持其抓地力,一旦超过使用寿命则会突然变得非常打滑。相对来说打滑的轮子允许一定的侧滑,比较适合在各种表面滑行,而防滑轮在侧向动作上则有些发粘。如何选择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需要良好抓地的可选择防滑轮,如果想做割滑、漂移或侧滑等动作的可选择允许侧滑的轮子。

当你拿到一套轮子,你需要注意两方面的因素:硬度和大小。硬度(99A)是轮子里最硬的等级,大多数轮子只有一个硬度但是也有双硬度的轮子,一般轮子的里层或内部为较硬的材质而由较软的材质构成外层或外部。

轮子的大小由毫米来记,(举个例子,55毫米)通常来说轮子越大速度越快,但重量也自然会加大。轮子还有一个宽度值,我们平时很少提到。不记轮子重量因素,越宽抓地性自然越好。当然轮子还要搭配你的板面,较小的板面当然配较小的轮子。

轮子选购指南

硬度

87A-非常粗糙的地面(山坡速降等);

95A-比较粗糙的地面(街区);

97A-平滑的地面(各种街市,滑板场,U池,游泳池);

100A-不适合粗糙或非常光滑的地面(以为太硬所以抓地性很差)。

大小

52~55毫米——适合大部分使用者。街市,滑板场。小滑手。

56~60毫米——适合大部分使用者。街市,滑板场。成人滑手。

60毫米以上——特殊滑手。加长板面,山坡速降,泥地板。

滑板基本技术

基本姿势

正常姿势

即左脚在前的regular姿势与右脚在前goofy的姿势。

倒滑姿势

即以regular姿势向板尾方向滑行。

反脚

即以与正常姿势相反的姿势(如你本来是regular则换为goofy)做各种动作。

nollie姿势

将反脚姿势与倒滑姿势结合就是nollie姿势。

mongo姿势

这是一种很别扭的姿势,即以前脚滑行而将后脚置于板上的一种滑行方式。

空中转体

此动作极简单,即身体跳起后于空中转体180度再落于板上,一般与其它动作如踢翻等结合。

Ollie

即用双脚带板起跳。这个动作是进入滑板自由世界的门槛,也是令许多人踏上滑板之路的原因。

Ollie的来历:Ollie这一动作由美国滑手allangelfand首创,而他的小名就叫“Ollie”。1979年,15岁的allan在福罗理达州的好利坞市的一个滑板公园中练习,在一个碗形游泳池中,他发现自己居然可以不用手抓板而带板腾空。他的同伴就将这个动作称为“Ollie”。各位滑友大概想不到在79年的美国才出现这个动作吧?allan后来成为当时最劲的白骨队成员,但他只作了两年pro就转行搞赛车了,但这个创造的意义是不言自明了。

外跳转

即做ollie后,在人与板上升过程中,带板向身体背侧转体180度后再落地。

内跳转

与上一个动作类似,是转向身体的内侧。

滑后轮

即滑行并保持一定的速度后,以后脚压板尾抬起前轮(板尾不着地)仅以后两轮滑行。olliemanual则指ollie后再做此动作。

滑前轮

与上一动作类似,唯以前两轮平衡滑行Ollienosemanual则指Ollie后再做此动作。

倒板

这一般指向内倒板。站立姿势如同Ollie,后脚用力下压板尾,然后以前脚拨板,使之转动,紧接着身体跃向空中,耐心等待板转过180度,身体回到板上,曲膝以缓冲。

踢翻

这是马路式的基本动作。学习此动作前,必须练会ollie。后脚置于板尾(脚掌重心置于板尾中心),前脚置于前桥螺钉附近,与板边缘大致成45度,两脚跟最好置于板边缘以外。如同ollie,后脚压板打地,前脚向上带板。不同的是在前脚脚尖到达板头时轻轻向前外侧踢出,同时身体跃向空中。耐心等待板转过360度,以后脚接板,然后身体站回板上,屈膝以缓冲。

脚跟翻

与上一动作类似。但前脚站姿不同:前脚尖应置于前桥螺钉后一点的位置,以感觉舒适为宜,脚趾头位于板边缘以外。Ollie后以前脚脚跟向前内侧踢出,注意用力别太大,同时身体离开滑板,待板垂直转动360度后以后脚接板即可。

cabalero

这一动作由stevecabalaro首创而得名。具体做法:以倒滑姿势滑行,后脚猛踏板尾后,前脚如同Ollie向上带板,使人与板同时向内转动360度。这个动作有一定难度,关键是要快。

nocomply

手抓板,以适当速度滑向障碍,在轮子将要接近障碍时,前脚离板,同时后脚踩板尾,将脚试图踏上障碍,手试图抓板头。完成上步所述动作,动作不停,前脚试图跳回板上,前脚落于前桥附近,准备下落,屈膝平衡。

360flip

后脚置于板尾,前脚略靠前;后脚用力压板尾,同时有拨的动作,前脚如踢翻般使板旋转,等待板在你两腿间旋转360度,以后脚接板,屈膝以缓冲。

nol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