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14623800000024

第24章 用平凡人的视角看世界

曼昆在编写《经济学原理》的时候,很反感采用传统的编写教材的套路,他写完一部分总要念给自己母亲听,确认连母亲都能听懂他才罢手。求其经济学著书通俗化大众化,可见曼昆的用心何其良苦。曼昆曾经说过:“我尽力地把自己放在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我的目标就是强调学生应该而且也会发现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所在。”用中国文化来解释曼昆的著书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讲故事来说道理,当然仅仅是说道理也罢,还需要用讲故事的办法讲经济学原理,这不能不说是曼昆的独特之处了。从曼昆所总结的十大经济学原理中,就可以看出他著书通俗化的特点。曼昆认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这十大原理的表述直截了当,评价曼昆的学者认为,他的著作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就是因为在他的著书中常常是采用大白话的表述方法。不过,直截了当并不意味着浅薄,在曼昆的研究中,贯穿了当代多学科的思维方法,他总结的十大原理就明显采用了行为学的思维方式。曼昆因博学多才被人称为“神童”,用他的话来说,他从小的时候开始,就对各种学科的知识兴趣盎然,所以,在后来的研究中,他才能自如地运用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及物理学等学科知识来描述经济现状。由此可以看出,他在著书之时早已超出了经济学教材的思考范畴,这一点用他的自述最恰当。作为21世纪的学生为什么要从事经济学的学习?他自问自答道:“原因一是有助你了解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原因二是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这也是当代经济学如此普及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