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日野原重明健康系列-创造生命
14636400000016

第16章 防止“习惯病”

人们通常认为发达国家的人长寿。

事实上,当发达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会出现与长寿背道而驰的现象。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美国就是典型的例子)

越是发达国家,卫生状况越好,因传染病、结核病等原因死亡的人也就越少。但是,随着经济增长,发达国家的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的欲望会变得很容易实现。比如说,对食物的欲望,只要花钱,任何食品都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这样一来,人们无法对生活进行节制,很难将它控制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有人因为长期大量进食而导致糖尿病,还有人因为过量摄入砂糖、黄油、动物性脂肪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

日本原是一个贫穷的国家,通过数十年的发展由穷到富,食品越来越精美、丰富,结果招致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大量增加。

事实证明,不能一言蔽之地认为物质文明的发展会为我们带来幸福。

我们把类似这样的疾病统称成人病。

“请用两三行文字简单说明什么是成人病。”如果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做出正确的书面回答吗?

在有关成人病问题的演讲会上,我时常向与会的中老年听众提出这样的问题。通常有四分之一的人回答听说过这个词语,但无法进行具体解释。

有人回答“上了年纪后头脑痴呆”,还有人回答“成人病就是健忘症”。反正什么样的错误答案都有。

我向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年轻学生们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

大约六成学生交了白卷。

剩余的学生回答,“知道成人病这个词,只是不知道该如何用言语表述。”(不少人似乎认为自己的确明白什么是成人病)

仔细想来,“成人病”这个词语的确有令人费解的地方。

日语中“成人病”这个词汇始于1955年,最先在厚生省(卫生部)的文件中出现。它的出现有以下背景。

日本在1935~1950年之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长期占据各种致命疾病的首位。但自1951年开始,脑溢血取代结核病排到了死因的第一位。为此,厚生省设立了一个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正式名称为“成人病预防对策协议联络会”。

如果对血压进行定期测量,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病,脑溢血的患者将大大减少,半身不遂的患者同时也会大大减少。成立委员会的目的正在于此。

日本从1955年开始了针对高血压的普及性健康诊疗活动。

类似脑溢血、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高发人群集中在老年,但如果使用“老年病健康诊疗”这样的提法,响应的人会很少。面向中年人进行宣传的时候,中年人会说“我还没老呢!”。这样一来,就违背了活动的初衷。

将文字变动为“成人病健康诊疗”后,活动果然大受欢迎,很多人没有了心理障碍,欣然前往接受检查。所以说,成人病到底是怎样的疾病,从一开始其概念就比较模糊、暧昧。

为消除这种状况,在1977年,我创造了一个取代“成人病”的新词汇——“习惯病”。日本政府于1996年开始正式采用“生活习惯病”的新提法。

如果需要对“成人病”这种症候群进行浅显的定义,我想可以这样提:“高血压、心脏病、肝脏病、肺部疾病等,成年后受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过量吸烟、过度饮酒)影响而导致的疾病,统称成年病。”

例如,摄入过多的食盐容易导致高血压、脑溢血;摄入过多的糖分容易导致糖尿病;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容易导致心脏病(心肌梗死);大量吸烟容易诱发心脏病、肺癌、慢性支气管炎;大量饮酒容易诱发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成人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个人过去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不良生活习惯不断积累的产物。所以,为了更容易让人理解什么是“成人病”,我把它换言为“习惯病”。

将不良习惯改正为良好习惯,习惯病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得到预防。即使因体质原因患了上述疾病,如果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

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饮食习惯。希望大家从年轻时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内容,包括对嗜好食品进行有节制进食,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模式。

“习惯创造人,习惯决定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