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日野原重明健康系列-创造生命
14636400000015

第15章 远离“废用症候群”

时常保养且不被野蛮驾驶的汽车,即使部分零件偶尔松动,发动机却大都很耐用,行驶几十万公里也没有问题。而闲置在车库里的汽车,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得开不成了。

我们的身体同汽车有相似的地方。年轻人偶尔休息休息没有关系,上了年纪的人却必须不间断地活动身体和大脑。如果不这样,一定会出现故障。这种现象在医学中称作“废用症候群”。

例如,上班族的人每天上下电车站的台阶不觉得什么,退休后一旦突然停止了这些运动,腰腿的力量会很快变弱。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患轻度脑中风的老年人入院治疗,医护人员不强烈催促的话,即使肌肉麻痹不十分严重,患者也会尽可能地逃避身体运动。最后,尽管原本有治愈的机会,却躺在床上再也站不起来了。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组实验,让身体健康的人躺在床上保持安静,大小便也在床上解决,四五天以后,再让他们下床自己去洗手间,结果被实验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短时间内血压下降、腰腿乏困无力的现象,反应严重的人当场摔倒在地。

也就是说,人体已经习惯了日常不断重复的站立、行走、奔跑、坐蹲等动作,长时间卧床不起的话,身体无法随体位变更进行充分调整。

同时,由于身体不做运动、手不举拿重物,肌肉会出现萎缩,骨骼也会逐渐变细。长期卧床的人之所以肢体骨骼变细,正是不运动的结果。

骨骼由骨细胞及支持组织构成,停止使用的骨骼不但不能生成新的骨细胞,支持组织也会变得羸弱。这样,骨骼会逐渐变得细而易折。

另外,缺少了运动、负重这样的外界刺激,骨骼中的钙质会溶解于血液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

即便是普通人,身体长时间不活动也会生出各种毛病,更何况老年人。

65岁以上的人,一星期不活动身体的话,肌肉便会开始萎缩。

不过,老年人要按老年人的节奏活动身体。

首先,老年人后劲不足,所以活动身体时必须把握住“度”,即适可而止。

年轻人体力透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可以恢复过来。老年人却情况不同。老年人的生活贵在动静结合,做任何事情不要急于一口气做下来,应休息一会儿再做。重要的是不能大起大落,同时也不能长时间间断。要有效使用自己的身体。

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心脏,因疾病、创伤等原因需要治疗的时候,不是让它暂时停止工作,而是让它一边保持工作状态,一边对它进行治疗。

活动身体的时候,不但要活动手,还要活动腿脚和大脑。也就是说,要让全身各个部位均衡地得到运动。通过这些运动,体内脏器的顺利运转得到保持,精力充沛,身体充满活力。这样可以有效延缓衰老。

通过科学的锻炼,老年人同样可以像健美运动员那样,肌肉越来越强健,骨骼越来越粗壮。

运动和训练不是青年人的专利,离开了必要的运动和训练,老年人只会一天比一天更加虚弱。

而且虚弱的不仅是身体,同时还有头脑。

我们用于思考、感知事物的大脑半球,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萎缩。大脑半球中的脑细胞如果不给予一定的刺激,同样也会萎缩。

退休在家的人如果终日心不在焉地看电视、读报纸,不但会逐渐感到腿脚乏力,思考能力也会日见下降。这种人开始是不知道该去思考什么问题,最终他们将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失去了同外界的联系、过着独居生活的老年人,通常会过早地陷入老年性痴呆的困境。

当老年人精神郁闷、意志消沉或对生活缺乏积极性的时候,身体及脑细胞的活动将加速衰退。

与此相反,那些能体会到生活价值、生存意义的老年人,旺盛的精神力量将转化为动力,从而促进身体机能的运转。长期保持旺盛精神力量的老年人,即使身体罹患疾病,也会自然而然地由体内产生出对抗疾病的力量。

艺术家们通常拥有广阔的视野,他们为实现某种追求而不断地进行着创作。这种精神状态不但能将老年人引向长寿,同时还能使老年人始终年轻。

所以,生活在一起的家人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即使住居面积狭小,也应尽量创造能让老年人活动身体、使用大脑的环境。

防止老年人生理上出现超前老化现象,关键在于能否将日常生活习惯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

一方面,老年人自身要努力坚持那些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另一方面,周围的人也要为此给予充分的顾虑。两者缺一不可。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需要有充足的睡眠。每天午饭后保证30分钟左右的午休,对身体绝对有好处。

年龄大的人早晨通常醒来得很早,这对身体其实没有什么影响。清晨头脑清醒,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享受读书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思考一些问题。不过,正因如此,如果中午不进行适当的午休,晚上又不能早早上床就寝的话,对身体可真的会产生危害了。

希望大家能牢记这些,很好地使用自己的身体及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