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67

第67章 宋教仁与二次革命

1882年,在湖南桃园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宋教仁出生了。因为家里的影响,他从小熟读诗书,受到了传统民族意识的熏陶。1899年,他开始在漳江书院读书,在院长的影响下,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思想。他还经常与同学们谈论中外时事,在讨论中不由地感慨“中国苦满政久矣”,慢慢有了反清革命、救国救民的想法。

1901年,宋教仁在母亲的命令下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了秀才,但是他并没有走上博取功名的这条路,1903年,他决定考湖广总督创办的文普通学堂。这次考试的题目《汉武帝论》,宋教仁道出了自己的政见,受到考官的赏识。入学不久,抗俄运动兴起,关心时事的宋教仁无心潜心读书,而且开始寻找救国之道。6月,黄兴在文普通学堂发表了演说,宋教仁听后大受鼓舞,并且与黄兴结为莫逆之交。从此以后,他经常与同学一起,秘密地宣传革命的思想,这遭到了清朝官吏的注意,无奈之下,他只好离开了武昌。

1904年,宋教仁和黄兴陈天华等人在长沙创立了兴华会,并担任副会长。11月,兴华会准备在西太后70岁生日的时候趁机在长沙发动起义,但是消息不幸走漏,起义失败,他们也只好离开了长沙。宋教仁12月来到日本,先后在东京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地学习,并与田桐等人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的杂志,刊载反清的文章,宣传革命主张,但是由于第二期刊登了《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事情,被日本政府全部没收,宋教仁也被传讯。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宋教仁加入并担任司法部检事长、同盟会湖南分会副会长,在中国留日学生中组织革命活动,反对日本颁布的《清留学生取缔规则》,同时他也开始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希望能够靠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1910年,回到上海的宋教仁担任了《民立报》的主编,开始通过书写的方式声讨侵略者对中国的野心,抨击清朝的反动统治。武昌起义后,宋教仁来到南京,参与临时政府的筹建工作。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担任法制局总裁协助制定法令,后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成果,独裁专横,由于不满他的统治,革命人士纷纷退出内阁。宋教仁参照西方国家政党的模式,认为只要有健全的内阁就可以限制袁世凯个人的权利,希望通过政党来组成革命内阁。于是在8月,他把同盟会和其他几个党派改组成立了一个国民党,积极开始实践,到处演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袁世凯见到他的行为已经初见成效,众议院596个议席中,国民党占了269个,参议院274个议席中,这让独裁者袁世凯十分恼火。袁世凯试图用金钱拉拢宋教仁,遭到宋教仁的坚决拒收。袁世凯看到拉拢无效,就下了狠心,决定将他暗中迫害。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左右,宋教仁准备从上海坐车北上宣传,就在检票的时候,宋教仁遭到了枪击,被紧急送往铁路医院。最后,他终因伤势过于严重,离开了人世。

宋教仁的死给中国的革命带来了轩然大波,彻底打破了实行宪政民主的梦想,国民党就此瓦解,也使得革命人士认清了袁世凯的丑恶嘴脸,孙中山、黄兴等人与临时政府的彻底决裂,引发了“二次革命”。宋教仁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