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14671000000035

第35章 诸葛亮《隆中对》是在隆中提出来的吗?

“于是诸葛亮就帮刘备谋划。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我们不能打他的主意(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个也只能联合,不能图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下手的有两个地方,一个荆州,一个益州。”

——《品三国》第158页

“拿下了荆州和益州又怎么样呢?诸葛亮说,以将军您的身份(帝室之胄)、名望(信义著于四海),再加上‘总揽英雄,思贤如渴’的号召力,一旦拥有了荆州和益州,那就可以建立一个根据地了。有了这个根据地,只要实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政策,事业就能发展,力量就能壮大。将来,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天下有变,就可以派一员大将从荆州出发,取道宛城挺进洛阳;将军您则亲自从益州北上,取道秦川,直抵西安。那时候,人民群众还不捧着酒饭来夹道欢迎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于是诸葛亮最后说:“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一番话说得刘备是醍醐灌顶,如梦方醒,豁然开朗。”

——《品三国》第159页

易中天先生这番话,是与诸葛亮《隆中对》的演绎,完全准确。这也是通常所讲的,诸葛亮未出隆中,就己知天下三分。易先生说,“这是一次两个人之间的秘密会谈,由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构成。关于这次谈话的情况,《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得很清楚:‘屏人曰’,也就是没有别人在场。因此,密谈的内容为什么会传出来,这是一个谜,姑不考。”(《品三国》第157页)

此处先须要考信的是,诸葛亮是否真像《隆中对》所说的,都在同一时空向刘备讲清了?如果按传统的认同,他真个是神机妙算,未卜先知了。也就是说,他已算准刘表荆州“而其主不能守”,刘璋益州“思得明君”;也已算好孙权是同盟军;更已算定日后必是两军北上,一向宛洛,一向秦川。

人们总是以《隆中对》定格,把诸葛亮彻头彻尾神格化了。盖此后10余年的史事,确如他所说的:刘备与孙权联手,先后取得了荆州(南郡和江南四郡)、益州,刘备和关羽也正个是分军北上,为实行《隆中对》战略。这其实是对《隆中对》的误识。

我以为刘备、诸葛亮在隆中的对话,只能是《隆中对》,这仅仅是诸葛亮的第一段,即真正的“隆中对”,正确分析中国形势和走向。所以前《出师表》里也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当世,就是目前、现在,而没有提到今后的走向和做法,“天下三分”,盖此时荆州尚在刘表手里(一年后刘表才病死),怎么能说“而其主不能守”?中原遂鹿,鹿死谁手,谁有定论?诸葛亮难道能吃准寄人篱下的刘备将能百分之一百的拿下荆州?至于益州之地更为遥远了,与孙权更无往来。此间刘备依赖刘表,刘表对他确也不错,他却如此要赞许与刘表有仇的孙权,可能吗?遑论联孙抗曹。

所谓联孙抗曹,可能要到兵败于当阳,遇到孙权特使鲁肃前后才提出来的。所以我以为“隆中对”的第二部分不是在隆中谈的,即不可与曹操争锋,与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此时才能亮出荆州“其主不能守”。那显然是针对刘琮不战而献荆州(襄阳首府),而荆州广大地区尚未为曹操控制而言。那是在当阳谈的。于是才有诸葛亮随鲁肃赴柴桑(今江西德化)与孙权会谈抗曹事。

“隆中对”的第三部分,当然更不是在隆中谈的,即计划夺取荆、益两州,分军两路北上。那应该是在刘备已借得江陵(荆州)后,打算向益州发展,也就是在张松、法正到来后,诸葛亮与刘备的一次谈话,提出益州之地,可以成帝业。此间谈话提及的“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很大可能就是得自张松、法正提供的第一手情报,如此才能有“外结好孙权”的前提。更有甚者是,这次谈话必是已确定了是刘备引军入川,而留一“上将”在荆州(江陵)时,盖诸葛亮在隆中、当阳时,哪能未卜先知必定是“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呢?

因此,《隆中对》其实是把诸葛亮在隆中、当阳和江陵分别与刘备说的三段话,作为口碑,陈寿先生以良史之笔将其捏进一篇了。它抹煞了不同时空界限,超前了,由此打造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三分。

但这并不抹煞诸葛亮的三段谈话,它们是对客观形势作正确的解剖,作出可行性的战略部署。

这样说来,不知能否解说易先生所说的《隆中对》的“屏人曰”密谈,也就是在隆中的这次分析天下大势。此话当时是两人密谈,但日后也因时过境迁,此次公开的秘密,很大可能就会由两人、或两人之一有意或无意地泄露出来。至于后两段话,是否“屏人”语焉不详,但对蜀汉高层,本亦无机密可言。陈寿虽不同时,但得自老师谯周和谯周老师、大儒兼史学家秦宓,仍是大有可能的。

〔延伸阅读〕

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官爵表

时间

刘备史事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附注

初平二年(191年)

平原相

别部司马

别部司马

建安三年(198年)

曹操表左将军

中郎将

关羽当亦是中郎将

建安四年(199年)

回袭徐州

行徐州太守

建安五年(200年)

走投袁绍

曹操授偏将军。以解白马围,封汉寿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

参加赤壁之战

归刘备(又作207年冬)

建安十四年(209年)

与周瑜合围南郡,收取江南四郡

襄阳太守、荡寇将军

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

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建安十九年(214年)

定益州

都督荆州事

巴西太守

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取汉中,自称汉中王

前将军、假节钺

右将军、假节

关羽败死

章武元年(221年)

称帝

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

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死后,兼领司隶校尉

张飞被刺死

(据《三国志》各传)

鲁迅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关羽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谈及《三国志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如叙羽之出身丰采及勇力云。”“又如曹操赤壁之败,孔明知操命不当尽,乃故使羽扼华容道,俾得纵之,而又故以军法相要,使立军令状而去,此叙孔明止见狡狯,而羽之气概则凛然,与元刊本平话,相去远矣。”

田汉写关羽诗

1934年田汉赴江苏苏州游春,在市区玄妙观外杂货摊购得一幅汉寿亭侯关羽像,送与上海正演出《三国》戏扮演关羽的高百岁,并写以组诗《绝史诗·赠高百岁》:

汉季民生苦不均,(献帝时,谷斛五十万,至麦一斛二十万)

纷纷黔首裹黄巾,

大兴山下横戈者,

曾是河东亡命人。(羽,河东解人,亡命奔涿州)

单骑斩将驰神勇,

千里寻兄发至情,

我亦江湖漂泊甚,

桃园争得新结盟。(桃园三人中,羽最为广大民众所崇拜,始于其笃于友谊,且出身贫农,生平虽傲视士大夫,而极恤士卒也)

飘然昨夜渡黄河,

读罢春秋感慨多,

汉贼几人逃毁戮,

宝刀如月不须磨。

联吴抚魏老成谋,

却为刚矜误一筹,

征马不前人不语,(用汉李将军句)

长江呜咽过荆州。

(《影与戏》第1卷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