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无冕之王:吕雉
14699600000017

第17章 制定礼仪

这个时候,刘邦对内面临着国家财政状况紧张的窘迫,对外还要提防诸侯王造反,就在刘邦焦头烂额的时候,吕后也看到了形势的严峻性。从一开始,她就认为这些功臣将来一定会尾大不掉,成为汉朝江山最大的潜在威胁,她同刘邦一样,为平息这场争功风波殚精竭虑,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吕后要做的事,就是帮刘邦树立皇帝的威严,吕后对刘邦说:“当皇帝要有当皇帝的尊严,为人臣的人要有为人臣的礼节,像你们这么不分彼此,成何体统?”

刘邦认为吕后说得有道理,恰恰这时,那位不久前投奔他的博士叔孙通来建言,要求制定朝会礼仪,使君臣之间有规可循。刘邦很高兴地接待了他。刘邦这人平素最看不起的就是儒生,但是叔孙通这一回可真是刘邦要瞌睡,他给送来了枕头。

这个叔孙通原来在秦朝的时候,也在朝廷里工作。后来,感觉秦二世的职场太黑暗了,就从朝廷逃跑,回到老家鲁国。

不久,鲁地为项梁所占领,他就投靠了项梁。项梁死后改从楚怀王,怀王被项羽徙湖南时,他感觉跟随义帝没什么出路,又开始跟着项羽混。刘邦攻人彭城后,叔孙通改换门庭,又做了汉王博士。

他知道刘邦看不起儒生,不敢穿儒服,也不敢戴儒冠,怕的是刘邦往他帽子里撒尿。

叔孙通天天穿着一身短衣,跟在刘邦的身边,刘邦见他能随机应变,能看懂老板的心思,所以很欣赏他。

刘邦立国之后,那些功臣们跟刘邦拍拍打打、不分尊卑上下的问题,叔孙通也看在眼里,他知道刘邦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然后,他回到老家鲁国,在那里征召了三十个宿儒,回到长安以后,关起门来,研究礼仪制度。

刘邦当皇帝之后,与臣僚虽然有了君臣的名分,但还没有严格的君臣礼仪,那些大臣平常也跟他没大没小惯了,论功行赏的时候,这些人就在殿上饮酒争功,喝醉了就大喊大叫,幸亏叔孙通及时地帮刘邦解决了一个让他难堪的问题,有了一套礼仪来管束这些人,刘邦才真正地找到了当皇帝的感觉。

十月初一,叔孙通策划的这套礼仪正式启动,黎明时分,文武百官和各路诸侯已聚集在长乐宫大殿外,由宫里的传达官(谒者)依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依序引入殿门,传达官传呼一声“趋”,大家分东西两列排好,东列是功臣、列侯、诸将军,西列是以丞相为首的文官。

庭中数百名郎中和中郎全副武装,执戟在手,从殿门到主殿,分队排列,旗帜鲜明,气氛肃穆。接下来,是皇帝的辇车出房,自内而外,百官垂手恭候,待皇帝升殿人座之后,再由礼官引导诸侯、群臣,依次序逐一奉贺,这肃穆庄严的礼仪,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了震惊和敬畏。

朝礼已毕,接下来是宴会。按照新的朝仪规定,再也不准像以前那样昂首直人,大呼小叫,跟皇帝不分大小,入座之后要拜伏抑首,不得以目光与皇帝平视。

然后按照尊卑次序,依次向皇帝敬酒。而且规定,每人饮酒不得超过九杯。如有不合礼法者,会当场被监席之官喝令退出。

刘邦那班臣下通过这样一次规模宏大的仪式,他们也认识到,刘邦再也不是昔日的汉王,跟刘邦不分大小、大呼小叫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刘邦毕竟还是一个出身草莽的草根皇帝,别说是群臣,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象过这样的大场面,他对吕后说:“到了今天我才知道,这当皇帝的滋味真是太好了!”

他一高兴,就赏了叔孙通黄金五百斤,而且封了他一个太常——也就是国家典礼总署署长的官职,叔孙通趁机为他的弟子们请命,说制定朝仪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刘邦就将所有的儒生都封为郎官。

叔孙通把所得的五百斤黄金统统分给诸位儒生,又告诉他们皇帝赐官的消息,儒生们欢呼雀跃,都认为叔孙通是当朝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