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51

第151章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孟郊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他秉承母意,三次科考,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却因刚正不阿,拒攀权贵,竟悬职四年之久。直到天命之年,才被任为溧阳县尉(掌管一县治安)。尽管他并未把这低微官职放在心上,但毕竟可以藉此奉养老母。所以他一到住所,便立即“迎母溧上”,同时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前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慈母”与“游子”的对举,“线”与“衣”的衬托,揭示出母子之间至亲至密的情感。在人世间,还有什么情感能比母爱更博大、更无私、更圣洁、更令人情思缱绻呢?这两句好似随意写来,毫无雕琢痕迹,实则饱含着作者浓重的深情,恰如江河之暗漩,虽无涛惊浪卷的喧闹,却更为深邃和涌动。

有了前两句的深沉铺垫,三四句便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与心理刻画,再现慈母的一片爱心。“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作为年迈的老母,虽然儿子早已成年,但对他的离家远行,还是心中忐忑,难释于怀。她是多么希望儿子能早日归来呀,她又是多么害怕儿子因迟迟不归而着凉受寒呀。为此,她在给儿子赶制衣服时,缝了一针又一针,连了一线又一线,而且针针精细,线线密实,能使奔波在外的儿子尽量穿得久些。这两句,意承前句,仍然是用最普通的语言,描绘最普通的事件,但是,在这普通中,却寄寓着深情。它已远远超越诗人的独自感受之上,而成为千百万人引为共鸣的心声,使人在心弦频频震颤之中,泪水也随之汩汩溢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运用强有力的反问,把诗意拓向纵深。诗人巧用比喻、双关手法,以草心向阳比喻子女孝母,又以春日阳光比喻博大母爱。这就把慈母恩情的浩大无边与子女孝心的细微渺小生动地揭示出来了,实在令人遐思不尽,感喟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