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94

第94章 赠别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是塑造了一位美丽多姿的少女形象,尤其是将她比作春光明媚的二月时初萌的豆蔻花蕾,这在前人笔下是从未有过的。豆蔻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似巴蕉,叶片细长。初夏开花,花淡黄色,也有浅红色,成密集型穗状花序,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将这种色彩鲜艳、外形美观的豆蔻花比作美貌少女,确是诗人创造。杜牧以后的诗人依然很少有将豆蔻喻作少女的,恐怕是被杜牧的这首《赠别》诗给震慑住了,故或者就此搁笔,或者转移角度,另求突破。可以这样说,古今诗作中把豆蔻的形象描绘得最美的,大概便是非杜牧这首《赠别》莫属了。

那么,杜牧将豆蔻花喻作少女,究竟给人以什么美感呢?本人认为,首先是色彩的鲜亮明艳,能给人以清纯可爱之感。生长在我国南方的豆蔻花有浅黄、浅红两大类,只是淡淡的色晕,并非为大紫大红炫人眼目的光芒。如此清嫩淡雅的花色,似乎应该同少女相联系才和谐,而大紫大红却是妇人衣饰的特色。因此当读者念到“豆蔻梢头二月初”时,马上就会联想到那肤色白皙、双眸清亮的少女形象来。其次是形态的纤细柔曼,尤给人以娉婷袅娜之感。豆蔻花的花成穗状,嫩叶卷之而生,叶渐展,花渐出,花生叶间,颤颤悠悠,用来形容少女的轻柔苗条的身姿十分适宜。诗人用“娉娉袅袅”四字写少女之美,真让读者联想到诗人笔下的豆蔻花大约是这位少女的化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