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97

第97章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

本诗在艺术造诣上很有分量。首先是线脉清晰,不枝不蔓。首句先写环境,给全诗定下凄迷暗淡的抒情基调。二句“夜”字上承首句环境描写,“秦淮”为点题,“近酒家”三字下启后两句。三四句以“后庭花”作结,其曲调之沉婉哀怨正好同首句朦胧景色相吻合,在结构上便是暗中呼应。四句诗一气贯注,上接下承,首尾相应,似有神气相随,不是大手笔很难有此佳构。

其次是气氛烘托出色,尤其是首句的两个“笼”字,将秦淮河一带雾气缠绕、月色清寒、水面阴暗的环境生动描摹出来,为下文亡国之音的沉滓复起涂抹上一层低沉的色调,使全诗沉浸在悲凉凄暗的气氛之中,达到了为作品主题服务的目的。

再次是作者运用借题发挥的笔法,明里指摘“商女”,实际讽刺官僚富商之流。三句中的“不知”两字,将罪责从商女身上轻轻推去。言外之意即是说在酒楼中歌唱之商女并不懂得什么国家大事,倒是那帮拥红簇绿、脑满肠肥的统治者们,早已沉溺于纸醉金迷的腐朽享乐生活之中而不能自拔。他们将国家大事丢于脑后,在酒楼上点唱靡靡之音《后庭花》,恐怕他们的下场将会同陈后主一样。

关于本诗的写作背景,各注本均不提及,唯黄肃秋先生定于大中二年(848),杜牧由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启程,取道金陵赴京任职时所作。杜牧在九月初出发,十二月抵长安,则过金陵大致在十月间,与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相合,故黄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