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管理“微哲学”系列:扎克伯格的七张脸谱
14711700000023

第23章 专注于正在做的事

扎克伯格v

我只想集中关注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当我把这个词放入我的个人资料,那便是我如今关注的事。我想这也许与佛教有关,这只是——我也不知道。我认为人很容易被分心,并且陷入短暂或者物质的东西,这没有任何意义。

背景:

1994年,也就是扎克伯格10岁那年,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那是一台昆腾486DX的机子,用的是Window3.1T和MS-DOS的操作系统。

从此,扎克伯格不再四处玩耍。这台电脑成了他最忠实的玩伴,他宁愿每天将大部分的时间耗在电脑上面,也不愿意跟别的孩子做他看来没有意义的游戏。父亲爱德华发现其对电脑的兴趣达到了挚爱的地步。于是,他特地为扎克伯格请了一位名叫大卫的计算机工程师来当他的家庭老师,以此来提高他的电脑水平。

在大卫看来,一个10岁的孩子可能还未摆脱对玩具的依恋。至于学习电脑,能够开机关机,完成简单的操作就不错了。然而,第一次见面,大卫就发现扎克伯格正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专心致志地练习编程。

这让身为计算机工程师的大卫惊讶不已。因为编程工作反复而枯燥,绝非一个10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然而,眼前的扎克伯格却坐在那里,面对屏幕练习得津津有味,似乎很享受的样子。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大卫将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全部传授给了扎克伯格。而扎克伯格的接受能力惊人,一边学习,一边开始学以致用。很快,他已经能够完成较为复杂的编程,开始自编软件了。

看到儿子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长进,父亲爱德华对扎克伯格在编程方面的天赋更加深信不疑。而最让他欣慰的是扎克伯格所表现出的超乎其年龄的自制力。

显然,编辑如此完整的一套程序,并非易事。它至少需要花费扎克伯格几天甚至数周的时间。如此长时间的枯坐、思考以及反复调试无不考验着这个年仅12岁孩子的耐性。不过,这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扎克伯格似乎天生就具有一种强大的毅力。在父亲看来,不达目的,这个倔强的小家伙是不肯善罢甘休的。或许是受到这次成功尝试的激励,亦或许是源于一种男孩特有的好胜心理。促使扎克伯格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一样东西来证明他在编程方面的实力。事实证明一切,扎克伯格并没有半途而废,自始至终他都可以专注地做一件事,直至把它完成。

扎克伯格将这种从小就有的高度专注和高度自控的性格保留了下来。直到创立Facebook之后,他依然与曾经的自己没有太大出入。

尽管他很年轻,但在公司里他从来不和同事们一起参加派对聚会。这些年来,在媒体上也从未出现过关于扎克伯格的绯闻。他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只有去除欲望,才能专心工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Facebook的发展上。

一名Facebook内部人士曾这样评价扎克伯格:“他很专注。他认定的事决不改变,从这一点来看,他很傲慢。我认为,他也希望将这种傲慢和自信植入公司内部。当然,这帮助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一个值得他人信赖并追随他左右的领导者。”

显然,对于身处高科技企业核心的工程师而言,没有什么比老板全身心地投入产品开发更能吸引他们的了。

点评: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在一方面关注太多,就必然会在另一方面关注太少。而一个总是在左顾右盼的人,是很难有所成就的。要想有所突破,我们就必须把所有精力聚焦于一点。

对于工作和事业,扎克伯格所表现出的是极度的专注,带给Facebook的是一种不断向前的激情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

绳锯,可以断木;水滴,可以穿石。只有专注,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