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管理“微哲学”系列:扎克伯格的七张脸谱
14711700000042

第42章 牢牢把握控制权

扎克伯格v

Facebook会上市,因为我们和投资者以及员工签有这样的合同,但是我们肯定不会急于上市。

背景:

在创业的过程中,恰当融资对于公司的迅速壮大是非常有益的。然而伴随着融资的增加,创业者的股权在不断地稀释。一旦局势有变,就可能使创业者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在商场上,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正因为如此,扎克伯格对于融资过程格外关注。再加上曾经亲眼目睹肖恩·帕克被所创的公司逐出门外,扎克伯格更加意识到控制权的意义,对风险投资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在Facebook创立之初,扎克伯格、萨维林和莫斯科维茨的股份分别占65%、30%和5%,扎克伯格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2004年,Facebook面临第一轮融资。为了使融资更加稳健,在帕克的设计下,扎克伯格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了重组。在新的股权结构下,扎克伯格占51%,萨维林占34.4%,莫斯科维茨占6.81%,帕克占6.47%,扎克伯格依然占绝对优势。

经过重组,Facebook迅速进行了第一轮融资,彼得·泰尔投资50万美元,获得10%的股权和一个董事席位。之前,公司只有扎克伯格一个董事。为了防止风险投资者在人数上超越自己,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扎克伯格在泰尔投资后又对Facebook的董事会进行了重组,董事会共设4个席位,扎克伯格、泰尔和帕克各拥有1个席位,同时扎克伯格还控制1个空余席位。如此安排使得扎克伯格至少拥有一半的投票权,可谓煞费苦心!

与此同时,作为扎克伯格的铁杆支持者,帕克的加入也加重了他的投票权重,从而保证了扎克伯格足够的决策权,并为未来的融资预先留下了充裕的空间。

2005年,Accel Partner公司向Facebook投资1270万美元。公司的董事会席位扩充为5个,新增席位由吉姆·布雷耶获得。此时,扎克伯格的2个席位,加上帕克的1个席位,创业团队与投资团队的席位比是3:2,扎克伯格依然掌握主动权。

此后,萨维林和帕克先后离开,但帕克在离开之前将其席位指派给了扎克伯格,如此一来,扎克伯格便掌控了5个席位中的3个,仍然牢牢地掌控着Facebook。

随着融资的不断加大,Facebook董事会一再扩充,到2012年,董事席位达到11个。在上市之前,扎克伯格拥有28.2%的投票权,再加上其他股东赋予的代理投票权,一共占56.9%的投票权,在董事会拥有绝对的优势。

从Facebook的招股书上,我们也可以发现,扎克伯格持有的B类股票占到28.4%,加上其他股东的代理投票,共持有的B类股票占到57.1%。

据了解,Facebook实行双层股权结构,上市发行的A类股票属普通股,B类股票的投票权重是其10倍,如此设置有力地保障了扎克伯格对于Facebook的长期控制权。

正如帕克所言:“这将巩固扎克伯格在Facebook保持类似世袭国王的地位,显然,扎克伯格和他的继承者将永远控制Facebook。”

点评:

扎克伯格是如此在意自己的权柄,甚至不放过挑选董事的每一个细节。事实一次次证明,他的小心翼翼绝非杞人忧天。

扎克伯格把自己全部青春倾注在Facebook上,他要使Facebook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前进。一旦大权旁落,他所有的梦想都将化为泡影。为此,他不仅时刻把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还从股权制度的层面尽一切可能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事先在股权结构上进行必要的设定,并且在融资的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保证公司不被投资团队所左右。Facebook的这些做法值得许多公司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