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管理“微哲学”系列:扎克伯格的七张脸谱
14711700000046

第46章 这是他一个人的秀场

扎克伯格v

想要成就5亿人的社交王国,得先背叛几个朋友。

背景:

与许多创业公司不同,随着Facebook一步步发展壮大,当年与扎克伯格一起打拼的创业伙伴相继离去。虽然人人都有去留的自由,但这显然成为扎克伯格无法回避的一块阴影。

除了前面提到的萨维林,莫斯科维茨的离去就一度引起人们的热议。

在Facebook创立初期,莫斯科维茨负责增加新的学校入网。为了找到新的学校用户,并尽快地建立链接,他经常通宵达旦地收集信息、编写程序。许多时候,甚至扎克伯格都干得不耐烦了,他还在坚持努力。他的热情与勤奋,首屈一指。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公牛”。

不仅如此,每当Facebook处于重要的抉择关头,莫斯科维茨都是扎克伯格最坚定的支持者。然而,当扎克伯格将桑德伯格请入公司,并将公司的基础业务定为广告业务后,莫斯科维茨这位铁杆悍将选择了默默离开。

除此之外,扎克伯格高中时的好友亚当·德安杰罗、重要智囊马特·科勒都是其创业之初的“股肱之臣”。他们都在公司的起步阶段立下了汗马功劳,又都在公司蒸蒸日上之时选择了离开。随后,他们相继另立门户。

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人几乎都是在公司的发展方向上与扎克伯格发生了分歧,而且这种分歧随着Facebook的不断壮大变得越来越不可调和。作为创业伙伴,他们无法忍受扎克伯格的“独断专行”,只好选择了离开。正如一位离任者所言:“总之,这是他一个人的秀场。”

种种迹象表明:扎克伯格并不擅长动用心机。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心性极其单纯的人。作为一名极客,扎克伯格永远在追求非凡的产品。其强烈的主宰和控制意识,正源于对品质和趣味的执着。他全神贯注于产品的设计,而非公司政治、人事争斗。然而,为了维护产品的纯粹性和公司的战略,人事离合在所难免。

时至今日,当年跟扎克伯格一起创业的伙伴已经所剩无几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有一点还是值得欣慰的,那就是在扎克伯格的带领下,Facebook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点评:

郭台铭说过一句话:“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管理。民主是一种气氛,让大家都能够沟通。但在快速成长的企业里,领袖应该带有霸气。”对于连续几年都在高速前进的Facebook来说,显然更需要一个强势的人物。在公平与效益面前,扎克伯格选择了后者,这样做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在决策面前,如何找准专制与民主的分寸,是每一位创业者都会面对的问题。但具体到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决策、如何进退,就要因时、因势而宜,且不可一概而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