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裂变型创业
14713400000010

第10章 个案简要呈现

本章个案(编号B)金田企业的创建体现了极强的产业技术依赖性和技术推动性,创业者的技术能力优势既引发了裂变创业行为,也导致创业过程和成长绩效具有一定的技术特性。

作为一家与大学紧密关联、依托技术创新并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裂变型创业企业,金田公司具有未雨绸缪、准备充分的特点。

一、企业简况描述

金田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于1998年5月4日登记注册,1998年9月18日正式成立,公司主要生产预混料(Premix)和浓缩料(Concentrate)两大系列产品,市场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公司成立几年来,总体上呈现稳步发展,销售收入和利润逐渐提高的趋势。同时,公司依托饲料加工业的支撑,于2002年开始进入种羊繁育产业,寻求多元化经营。

公司董事长李惠女士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和畜牧专业,毕业后进入正大集团(Charoen Pokphand Group)成都公司(四川省投资最早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工作。一年后调至正大泰国总部工作,后又回到成都,继续在正大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95年1月,被一家民营饲料(集团)公司聘用担任技术总监。到1998年初,正大成都公司老总又把她请回去担任技术经理,专门从事Premix的研究和生产配方,得到很大锻炼。那时她已经有了“打工皇后”的称号,薪水相当高。在正大又工作了不到一年,于1998年9月辞职,成立了自己的饲料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是50万元,主要是李董事长自己多年的积蓄。按照《公司法》要求,成立公司至少要有三位自然人股东。最初的三位自然人股东包括李董事长本人,她的父亲和妹妹。公司注册前就已经有了不少客户,客户对李董事长很信任,有一个客户甚至预付了5万元的技术指导费来帮助其注册公司。李董事长最初想让父亲做法人代表,因为自己还不太想离开正大。正大比较稳定,收入也比较高,老总对自己也很好,不想让自己离开,同时也顾虑一个女人出来搞企业的困难。但一些朋友、专家、老师鼓励自己独立创业,寻求更大发展。公司的注册事宜是妹妹办理的,公司成立后妹妹才辞掉工作。为了新公司顺利发展,李董事长辞职做了新公司法人。后来感觉如果更早创建企业,可能会发展得更好,因为那几年饲料行业的利润率特别高。

公司最初不是很正规,也没有建工厂,就在自家院子里生产。李董事长认为正大和那家民营企业期间的从业经历为自己后来当老板打下了基础。在销售饲料的同时,公司还同时做巡回讲座,公司有5位博士生导师提供讲座培训支持,向养殖客户提供饲养流程、饲养技术的培训。李董事长1999年在广东做讲座时认识了叶嵩,叶毕业于广西农大,在广东一家从事预混料生产的民营公司工作,对该行业的管理比较有经验。李董事长拿出自己的部分股份,叶以部分资金股、部分管理股成为公司股东,任总经理,主要负责市场工作,将公司的客户从中小型饲料厂逐步转为养殖场。公司对大客户是直销,零散客户是经销。原料都是从四川当地采购,运输成本较低。

2002年,公司认识到不能只搞一个产业,开始策划横向发展。之所以进入麻羊养殖业,是因为麻羊养殖在双流早就有,只是没有专业化的培育和养殖基地。麻羊是最早进入国家品质基因库的七个品种之一,近年来各麻羊品种之间的交配,使得麻羊基因正在逐步消失,情况很紧迫。李董事长考虑到自己有专家、老师、朋友以及县领导的支持,决定进入这一行业。具体运作是公司的养繁中心提供种羊给养羊农户,其生产出的种羊和商品羊养繁中心负责回收,一方面可对羊做深加工,另一方面可销售活羊。从目前来看,繁育中心主要是卖羊,但这只是近期的;远期目标是通过选育培育基因,通过出售基因获取收益。饲料公司生产的预混料可以先做成舔砖,让羊舔食;还可以把浓缩料添加进来给羊食用,也可以混合成全价料喂羊。同时,2003年成立了畜禽基因工程研究所,但其现在还是主要靠饲料公司的收入来支撑。公司除了在总部本地有草场外,还在别的地方经营草场;除了公司自己种草外,还动员农户在田边地角和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种一些饲料草。

公司最大的发展障碍是资金短缺和如何拓宽市场占有率,技术方面不欠缺;其他的挑战主要是内部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及协调搞好政府关系、增强科研项目申报技能等。打算在未来重点开发“羊产品深加工及销售”企业,不只包括肉,还包括奶、羊胎素、羊皮、山羊绒。希望政府增加资金支持,发挥在羊疫病防治等方面的作用。

二、个案简要评述

李董事长是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她在行业内比较优秀的企业工作过,既在国内也在国外,既在分公司也在总部锻炼过,而且建立了很好的口碑,结识了很多业内人士,尤其在技术研发方面更是有着多年的经验。她创业建立自己的新公司,并不是特别主动,也不是被原来的企业压迫走的,而是在师友的劝导下,在开创自己事业新局面的影响下出来建立公司的。

可以说,公司的建立之初很困难,好在客户方面对她支持很大,甚至提前出钱资助公司;产品和技术方面也不是问题,有她在正大公司的基础,研发工作甚至是延续的。主要障碍倒是在生产上,缺乏资金建立新厂,只好在自家庭院进行,也没有很好的管理人员加入。李董事长自己的管理运营经验也不是很多,她在原公司以技术见长,全面运作公司的经历缺乏,比如在资本运作、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最初也没有引进特别优秀的人才。经过几年发展,公司准备进入其他产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