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中国象棋
14714200000018

第18章 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象棋中的儒家思想

中国象棋的艺术和棋理折射着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东方民族文化精神。君王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以夺取对方君王为胜利成了象棋艺术的灵魂。对弈双方一般都会发扬阴柔、防守的一面,讲究以静制动、蓄势待发,如经常使用善守的“反宫马”、“屏风马”。(图5-1 孔子像)

象棋源于我们古人“仰观俯察”的智慧,是“俯则察法于地”的成果。象棋有多达七种不同的棋子,“帅士象车马炮兵”都有各自的社会象征意义,是在模拟社会实际,具有社会性。在儒家看来,国君为最高统治者,因而象棋以主帅的“存亡”为“国之存亡”;士、象(相)的作用如“总统卫队”;车、马、炮、兵的走法一如实际情形,数量上兵最多,是宝塔型的“社会结构”。

象棋河界分明,敌我阵地划定,棋子位置、作用和行走路线不同而固定,表现某种确定性、规范性,符合儒家的社会秩序与等级伦理。

在另一方面,中国象棋也表现出了阳刚的一面,棋子满盘活动,运动能力越强越有优势,车、马、炮冲锋陷阵积极拼杀,“过河卒子不回头”,有如壮士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精神,也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积极“入世”、“有为”的精神写照。

儒家在方法论上讲究“进退有礼”、“俯仰有度”,这在下象棋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突出。“马走日,象走田, 隔山方可放大炮,过河才能拐小卒”的口诀,正像君臣有礼、夫妇有节、长幼有序的伦理政治生活一样,切不能乱了纲常、坏了礼法。至于憋了眼的象(相),拐了腿的马,则动弹不得,真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人们只有懂得如何使不同的棋子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图5-2 孔子圣迹)

更为重要的是, 在封建社会,儒家以君王社稷为核心的封建伦理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准则, 在下象棋的过程中也得以不断演练, 从而真正理解不同棋子的不同价值;而且学会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的取舍, 从而在关键的时候“丢卒保车”、“舍车保帅”。这也算一种寓教于乐的封建思想传统教育吧。

二、象棋中的兵学思想

中国象棋是一个沉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战争谋略的古老的运动,它如同现代军事的沙盘推演一般,是最为形象模拟战争的棋种。

在下象棋时两军对垒,像古代的战阵对峙,布局的多种多样,也很像古代战阵之阵法演变。《司马法》中说:“攻战守,进退止,前后序,车徒因,是谓战参。”也就是说攻守兼备、进退有限度,次序井然,车兵与步卒相互依存,交叉掩护,这多么像象棋中的战术和杀法呀!

棋子对立布阵,等级森严,将、帅、车、马、炮、相、士、卒的位置分配也体现了象棋发明者高超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象棋与军事义理相同,讲究战略战术,兵不在多而在善用,精明的指挥和对时局变化的清晰掌握乃成功的保证。它模拟战局遣兵调将,有佯攻埋伏,有机动力量和预备梯队。正所谓:弈法如用兵,勿轻妄,勿执一,勿孤军深入,贵灵活神速。兵法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棋局,如擒贼擒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象棋为众多的军事家所喜好,中国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不通象棋者寡, 棋着高也预示着布局打仗的细致严密。

小贴士:

陈毅元帅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和博古通今的诗人,还是一位爱好象棋的高手,与象棋结下了浓厚的情谊。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称他为“兼资文武此全才”的将军。

1941年“皖南事变”后,就任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在江苏中部的一次战斗中,忙里偷闲,先后两次与当地一位私塾老师下象棋。第一次是在战斗前,陈毅以一胜二平取得胜利;第二次是在战斗结束后,陈毅则连输3局。当问老先生为什么要先输后赢时,老先生坦诚地回答说:“您是一军之长,在临战前夕,我不能挫伤您的锐气,所以要输给您;在捷报频传取得胜利后,我让您在这个小战场上连吃败仗,是希望你头脑冷静,不滋生骄气。”陈毅听后,感触至深,后来还写了如下诗句:“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要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图5-3 陈毅战斗之余痴迷象棋)

1964年,陈毅元帅出访回国,途经贵阳时,饶有兴趣地专程游览了“花溪公园”,并特地到棋亭观棋。他又情有独钟地写下了《花溪杂咏》七绝一首:“花溪棋亭位山腰,每人聚此费推敲。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最高。”

三、象棋中的易文化

象棋的分界线名曰“楚河汉界”。一个棋盘被划分为两大板块,显然喻指楚霸王项羽与汉中王刘邦,并以此对应《周易》的阴阳二仪。按照当时的军事实力,项王拥兵40 万,实力雄强,属阳;而刘邦的兵力仅10 万,是项王的1/4,明显处于弱势,属阴。但是世事难料,阴阳是互相转换的,强可以变弱,弱可以变强。英雄斗智不斗勇。刘邦借鉴老子“上善若水”的智慧,采取以退为进,以卑骄贵的政治谋略,听从项王的分封退守汉中以麻痹项王。他在张良、陈平、萧何、韩信等人的辅助下养精蓄锐,轻徭薄赋,聚积兵力,终于一举打败项羽,垓下定战局,夺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这就是阴阳转换由弱变强的结果。(图5-4 易图)

还有,象棋在棋子和色彩上也合《周易》之理,分红色、绿色: 红为暖色, 属阳;绿为冷色,属阴。从棋局上讲,棋盘四道交正,象征四时的更替;局平以正,象征着坤卦(即地)的德性——和顺地承载着万物。从着法上讲,子的获得和丢失,象征着日月的推移。总之,发明象棋者肯定吸纳了《周易》独特的思维方式, 对弈者交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周易》的运用与实践。

四、象棋中的思辨哲学

下象棋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每动一子都可能影响全盘局势和应变机会,充满了思维辩证哲学。虽有担子炮、巡河车稳定、当头炮、鸳鸯马无敌的口头禅,但仍像打拳摔跤一样,没有绝招,各有解法。“车”横冲直撞, 攻杀防守最得力,但也有“担子炮气死双车”的说法,因为直线运动受阻。“马”行进虽慢,却蕴涵着曲线思维,有八面威风之称,“拐子马”常出奇制胜。“炮”则蕴涵着为跳跃思维,须凭借炮架子方能逞威。“兵”、“卒”最慢,有不怕死的精神,但在步法上极讲精细。“象”(相)源于古代战象, 又与宰相之相同音,巡回于界河之内,与荷戟之士相配合,防守有力。因此说,象棋中棋子只有相对的强弱,没有绝对的强弱,各兵种协同作战才最有威力,这无疑是辩证法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