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中国象棋
14714200000023

第23章 中国象棋与围棋的比较

一、棋盘的路数

围棋棋盘是标准的正方形,由纵横各19秒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中国象棋棋盘是上下对称,中间被“楚河汉界”分开。被如果你久久凝视围棋棋盘,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茫然无际的感觉。如仰视浩瀚苍天,如俯瞰寥廓大地。中国围棋大师吴清源考证说:围棋其实是古人一种观天工具。棋盘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

围棋棋盘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对称性、均匀性。它全然一个整体,上下左右完全对称,四面八方绝对均匀。它既无双方阵地之分,也无东西南北之别。棋盘可以横摆、竖摆,下棋者可以从任何一边落子。围棋棋盘的这些特点十分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现代宇宙学证实,在大尺度的宇宙空间,物质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呈现高度的对称与均衡。而宇宙同时在以均匀和对称的方式不断膨胀。围棋棋盘被分割成32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格和361个交叉点,成标准网格状。这种网格是围棋棋子运动的载体。而象棋盘是10横9纵仅90个落点,只相当于围棋的四分之一。这就是说象棋的天地比围棋小得多了。(图6-3 围棋1)

二、棋子的功能

象棋的棋子分为将、士、象、车、马、炮、兵七种,红黑双方共32个,等级森严,各具不同的功能。象棋的棋子重要程度,在规则制订时已有明述,虽然高手下棋之中,战局变化小兵有可能作用大于车,但就威力而言,仍然是车马炮为上。

围棋棋子在性质上是无差别的一种,黑白双方共361个棋子,均为扁圆形,黑子181、白子180个。围棋的黑白二色,主要是受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影响。按古人观点,“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月为阴,日为阳;女为阴,男为阳;寒为阴,暑为阳,如此等等,构成了万事万物,并由此循环往复,生生息息。围棋的黑白二字即象征着阴阳二级,由此而在代表天地的四方八面的棋盘上展现盈缩、进退、攻守的各种变化。

围棋中几百个棋子既无子力强弱级别大小区别,也没有任何性质功能差异,犹如齐整的一营士兵。棋子之间在未行棋时并无差别,它们之间的重要次要完全是行棋者去安排,甚至由于战局的变化,重要也可以转换为次要,次要也能变为重要,并且由于眼光不同对于某一棋子的作用各有不同的认识。围棋棋子的特殊性还表现在重复使用上,被吃掉的棋子仍可继续投入战斗,像是在遵守着宇宙中物质不灭定律。(图6-4 围棋棋具)

三、棋局的风格

象棋和围棋最大的差别是,象棋棋子越下越少,而围棋越下越多,下围棋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直观地说,气眼就是活动空间,且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这体现着一个思路: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地盘,用当今流行用语言之,就是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 作用有限,极易被吃,成片棋子虽人多势众,但若无气眼,也绝难存活;个体棋子形单影只,不足挂齿,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围棋似乎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形成之前的产物,群体力量大于个体,个体联合起来就产生力量;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而象棋则不然。它的棋子功能各异,有贵贱之分。其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 被将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其余各子也因功能不同而地位不一,价值大有区别。比如,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甚至被杀光吃尽,亦在所不惜。而兵卒之辈,冲锋在前,挨炮打,遭马踏,往往中途夭折,甚至未曾起步,便呜呼哀哉;即使福星高照,幸运万分,自强不息,拱到最后,却变成废子一般,蟹行蠕动于底线,回首漫漫征程,想想临终处境,着实可悲可怜也。这些都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个等级森严、竞争残酷的游戏中,每个棋子因人为规定的功能和作用不一而命运各异。

四、棋理的差别

这两种智力较量游戏都需要精深周密的逻辑思维和算度,胸怀全局,审时度势,着着争先,保持主动,同时又刚柔并济,攻防兼顾,然而运思过程却有不同的特点。围棋讲究战略谋划,在战略指导下运用战术,从无到有,棋子是越下越多,最终以攻城略地的面积大小计算胜败;而象棋则侧重于战术考虑,通过战术积累来体现战略,从有到无,棋子是越下越少,双方摆开架势,你来我往,在歼灭对方有生力量的同时,以“将死”对方主帅获胜。从某种程度上说,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则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 最后往往仅剩光杆司令,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 两种意境。从整个过程看,围棋只有全局而无残局。象棋则全局也有,残局也有,而残局反而更引人入胜。实战中,象棋每每有许多的、费时的又是无奈的周旋,拖到最后又多见是并无战果的和棋。而围棋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不会有重复之局,也不会有和棋。

在战术上,相对而言围棋不太拘泥个别子力或细小局部区域的得失,细小局部的死活并不直接决定全盘的输赢。所下一子除具有即时的效用外,往往还有潜在的威力和影响,在数着乃至数十着之后会出现遥相呼应和“死棋腹中有仙着”的现象。随着棋子增多,盘面上的变化得失常常相当微妙,“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棋手追求的最高境界。象棋厮杀充满了火药味,一阵阵刀光剑影,应尽量考虑每个子力的得失,最大程度地保存己方实力,不断消耗对方的力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旦平白无故被对方吃掉一个重要子力,基本是败局已定。除非对方得意忘形,让你扳回局势,或一下子来个“闷宫将”。如欲“弃子争先”,必须筹算精确。残局阶段,子力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往往会出现“独卒擒王”的局面。

相对而言,围棋要复杂得多,千变万化,易学难工,必须接受正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棋艺。象棋则较简单,具有小巧、紧凑直观性强和对局用时少的特点,易学易精,但要想成为一流高手也很难。围棋代表着一种哲学文化艺术的理念,追求一种高远超逸的玄趣,而象棋在金戈铁马的杀伐中,似乎更多的是获得当下的快感。长期以来,文人士大夫因象棋在下层民间的流行而产生偏见,认为围棋如“阳春白雪”,象棋如“下里巴人”,是一种纯消遣性质的小技,称其是“贩夫走卒之戏”。结果,在社会上形成一雅一俗的传统观念。其实,现今的象棋人口已远远超过围棋人口。除少数专业棋手外,它们在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社会功能上是一致的,何必硬要分什么雅俗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