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中国象棋
14714200000008

第8章 中国象棋的繁荣——明清时期

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压制汉族文化,按《中国象棋史》作者、棋史研究者张如安先生所述:“南宋象棋蓬勃发展的势头,进入十四世纪开始受挫,中国象棋进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时期。”但是象棋以它惊人的吸引力,顽强地生存于人民大众之中。

一、明代象棋情况

至明代,象棋又重新获得了适合自己的土壤,有了大的发展。尤其是明中期以后,象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时,名家辈出,各领风骚,如明嘉靖进士李开先就是当时有名的象棋国手之一,他在《前象棋歌》中不无自得地宣称:“吾以棋名擅天下,后先访者纷相望。”棋艺家陈珍“以象棋擅名,举世无以抗衡者”。明末棋手朱晋帧曾在棋坛驰骋30余年,“称无敌者”。可见,文人学者大多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小贴士一:

明代最出名的棋手是李开先,这位以传奇戏曲《宝剑记》享誉文坛的文学家,自称“余性好敲棋、编曲,竟日无休”。他的棋艺独步天下,时人赞誉:只此一艺,可高古今。同时代的国手与他有着不小的差距,有的国手被李让到三先,甚至饶一马,仍难免要输。李开先留下了很多篇棋诗,尤其是前后《象棋歌》两首,都是他的精心之作,前者97句628字,后者136句788字,均属象棋诗歌的“鸿篇巨制”。既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与对手激战的精彩场面,也阐述了自己丰富的临局经验和体会,对于后人仍富有教益。然而,他却没有留下任何对局的记录,实在是很可惜的。(图2-16 李开先像)

随着象棋的普及,象棋的棋艺著作也得到了繁荣发展,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橘中秘》、《适情雅趣》等。连《永乐大典》奉圣旨修辑的历史名著,也曾辑有《象棋》一卷。此期的棋谱中,各种现在常见的布局都有了深入研究,如顺手炮、列手炮、屏风马、飞相局、转角马、过宫炮等皆已初具规模。

小贴士:

明代象棋谱中名气最大的是崇祯五年(1632年)刊印的《橘中秘》。编者朱晋桢,棋艺号称“无敌”。他总结前人战术成就,辑成《橘中秘》四卷。其内容虽大多选自《适情雅趣》,但都经过精心整理,在分类和棋谱编写上都比前谱更上层楼。此谱一、二卷为全局着法,分得先、让先、饶子三类,着法具有速战速攻、搏杀激烈的特色。三、四卷载实用残局一百三十七局,详细剖析各种胜和棋势。另附《全旨》、《残局说》两文及凡例、歌诀等,对象棋战理进行综合阐述和分析。《橘中秘》篇幅不大,它的实用性显然超过《梦入神机》、《适情雅趣》等巨著,因而自其问世以后,颇受欢迎。后来屡次被翻刻,成为版本最为繁多的象棋古谱。近现代的不少棋家,又根据各自体会,编写了多种《橘中秘》校注、改编本,使这部古谱在今天仍拥有极其众多的读者。(图2-16 橘中秘书影)

二、清代象棋发展状况

清代是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

这一时期,高手层出不穷,棋派林立。乾隆中叶,著名的棋手有九派,其代表人物十一人被誉为江东八俊、河北三杰。他们是:毗陵派(武进周廷梅、阳湖刘之环);吴中派(吴县赵耕云、长州宋小屏);武林派(钱塘袁彤士);洪都派(南昌乐子年);江夏派(江夏黄同孚);彝陵派(宜昌汤虚舟);顺天派(大兴常用禧);大同派(大同阎士奇子年);中州派(开封许塘)。而武进周廷梅则是个中翘楚,他走遍南北各省,击败各派名手,称雄天下,并开创毗陵派。跟随周廷梅学棋的人多达二百多人,真是极一时之盛。

康熙至嘉庆年间,诞生了一批象棋著作,最著名的是抄本全局谱《梅花谱》、《韬略元机》和四大排局谱《心武残编》、《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其中王再越的《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图2-17 韬略元机书影)

小贴士:《梅花谱》是康熙年间的棋手王再越所著。王再越家贫,一生坎坷,抑郁无聊,以象棋消磨岁月。他所著的六卷《梅花谱》,变化细致深刻,着法精彩。其中八局屏风马对中炮为全书精华,对象棋开局有所创新,至今这一开局仍属棋战布阵的主流,在象棋界影响之深广,只有明谱《橘中秘》可与之媲美。

清代象棋进一步平民化, “市夫牧童靡不能”(清人《象棋歌》);内廷也颇好象棋,帝王后妃们为打发寂寞冷清的宫中生活,常常以下棋打牌为赌,散心、解闷、浇愁。

小贴士:北京故宫内珍藏着诸多棋类,其中有一副别致精巧的立体蒙古象棋,棋子为32枚:将2、车4、马4、象4、炮4,但无“士”,“卒”却比现今多4枚。其“将”饰清代骑马武将形,顶戴花翎,身穿黄马褂,佩弓箭撒袋。一方骑红马,黄地花马搭;另一方骑黄马,红地花马搭。“炮”为端坐狮子形,一方全身黄色,爪下按一圆球;另一方绿色黄尾巴。“车”为马拉棚车形,车棚内端坐一人,一方黄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方窗一,坐车人身着绿衣;另一方红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圆窗一,坐车人身着红衣。“马”为站立马形,一方黄色,黑鬃黑尾;另一方驼色,黑鬃黑尾。“象”为站立骆驼形,一方黄色,另一方驼色。“卒”为端坐人形,一方为头戴清朝官帽,身着黄色衣服;另一方免冠光头,身着红色花衣。关于蒙古象棋如何走法,解释最为详尽的是清人叶名丰的《桥西杂记》。

嘉庆以后,达到峰顶的象棋界显出了颓势,进入了一段“沉寂期”。这一时期,尽管实战水平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产生于清末的实战对局谱《石杨遗局》比乾嘉年间的名手吴绍龙的对局谱《吴绍龙象棋谱》,水平起码要高出一先),但像《梅花谱》和四大名谱那样高质量的棋谱,再也不曾一见。也许在这一时期,象棋的竞技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而其艺术性却被“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