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阴谋
1472600000052

第52章 碳国策:从低碳走向未来

本章导读:中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低碳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必要求,但在能源革命未到来之前,中国该做哪些准备呢?

面对欧美咄咄逼人的攻势,留给中国的时间好像并不多,中国有什么制胜的绝招吗?在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做了哪些技术储备呢?

中国成功应对“十面围攻”

2009年12月19日,在中国澳门及丹麦哥本哈根上演着双城记。

一是胡锦涛总书记搭乘专机到澳门参加澳门回归十周年庆典,澳门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共同见证澳门回归后的繁荣。

一个是温家宝总理远在丹麦哥本哈根参加全球气候变暖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表明中国在二氧化碳减排上的基本政策。

中国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洗刷了百年耻辱,这是值得中国人民自豪的事,它将让更多的中国人振奋。

但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并不轻松,受到来自欧盟及美国的全面围攻,各方剑拔弩张,这显然与国内和谐融洽、斗志昂扬的氛围迥异。

本次哥本哈根大会,欧盟是卯足了劲,开足火力想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也加入减排行列,和欧美国家一起扮演地球的“拯救者”。

从人均GDP上来看, 中国虽然背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帽子,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而且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仍然在不断增长,这是最好的靶子。

如果成功地将碳排放同中国经济进行捆绑,这将给欧洲更多的主动权,如同在中国脖子上套一个绳索,将作为欧洲重新成为世界一极的垫脚石。

发达国家为达到自己设定的会议目标曾做了许多所谓的外交努力,不仅早早密谋好了谈判策略和协议草案,而且分头到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去游说。他们还私下许诺资金援助,利用媒体宣传气候恐怖,借助他国演悲情剧,试图挑拨和分化发展中国家。

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在议程上,他们给环保组织、NGO等提供了大把的活动空间,使各路记者不可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全世界把聚光灯都汇集到中国身上,将中国丑化成一个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不负责任的角色。

中国任何不妥的举措都可能成为攻击的靶子,把会议失败的责任推到中国头上。

万事俱备,只等中国入瓮。

此行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凶多吉少,稍有不慎,将可能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严重孤立的地位。哥本哈根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一道鸿门宴。

应该说,中国在会前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形势作了充分的预估,中国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决胜千里。

经过反复推算后,在出席大会前对外公布了在2020年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40%~45%的超额目标,这和发达国家所要求的总量控制仍有显著的区别,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以发展为要求,这显然是合情合理的。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必须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对资源的依赖,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也需要给自己一些压力。

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幅度超过40%,但是发达国家目前做出的承诺大都在25%以下。在已经公布了中期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中,只有挪威、瑞士等国达到了25%~40%的范围,欧盟的30%算是比较高的,但也是条件承诺,澳大利亚提出的只有5%,日本的25%同样是条件承诺。综合目前已经提出确切数据的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大概为16%。

相对于美国提出的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的指标,中国的决心似乎更大,目标更高。

迫于压力,事先坚决不承认减排的印度也只好公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4%的目标。

中国先声夺人,使欧盟失去了一个攻击中国的点,全球主要媒体都对中国的减排目标表示赞赏,而把问题的焦点转向美国这个超级大国。

中国走稳了第一步。

考虑到气候谈判的不确定性,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之前,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与77国集团主席国苏丹代表在北京举行磋商。温总理会见了与会的各国环境部部长或代表。

在同各国政府气候变化代表团进行艰苦谈判的同时,从12月8日起,温总理分别与联合国秘书长和英国、德国、印度、巴西、南非、丹麦、埃塞俄比亚等国领导人通电话,就会议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意见。

中国必须寻找自己的盟友,在欧美的猛烈攻击前构筑一条坚固的防线,显然中国做到了。

中国走稳了第二步。

欧盟并非真心提供给发展中国家资金,出尔反尔是欧美的家常便饭,只要翻翻G8的历史,就能看到每次发达国家都提出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的计划,但最后真正落实的少得可怜。反而中国却一直走在前面,为非洲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较多的资金援助。

中国正确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发达国家的资金使用上,提出优先让中小国家使用,中国也视自身情况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欧盟欲把中国塑造成一个贪婪的国家,其减排只是为了骗取发达国家资金的目的又落空了。

中国走稳了第三步。

欧盟的减排都是有条件的,必须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挂钩,希望与中国进行捆绑,束缚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手脚。

而中国的减排并不带任何的政治条件,无论其他国家是否认真实施减排,中国都将一如继往地进行减排。

中国与欧盟在“维护人类利益”,降低碳排放方面高低立见。

世界上只要稍稍客观的媒体都可以看到中国在碳减排方面的诚意,而欧盟等国家只是将碳减排当成是一个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

中国走稳了第四步。

分化瓦解一直被视为欧盟对付中国的法宝,希望从外围给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

在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赶到哥本哈根开会之际,法国总统萨科奇也没有闲着,他把中非10国领导人接到巴黎,希望他们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支持欧盟的提案。

可惜萨科奇打错了算盘,中非领导人明确表示“中国是非洲的友国,我们非洲国家将和我们的朋友中国开诚布公进行讨论,以便我们一起共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让萨科奇碰了一鼻子灰。

中国的真诚待人与欧盟的两面三刀形成巨大的反差,中国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然而,欧盟并没有死心。

12月17日晚8时,温家宝总理出席了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举行的晚宴。

但是,在这个宴会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外国领导人无意中向温总理提起,某国将在宴会后召开小范围领导人会议,商议新的案文。这位领导人手中的与会国家名单上,赫然写着中国。

这引起了温总理的警觉,既然中国也在其列,为何没有接到通知。他从一些相关国家领导人那里得到进一步证实,确有这个会议,但召集方一直未通知中国。

欧洲希望在中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在世界众多领导人面前再次抛出他们的“丹麦提案”,逼中国就范。

温总理感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离席赶回饭店,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奉温总理指示,何亚非副部长立即赶到“会场”,对召集方这种别有用心的做法提出强烈不满,表示一定要公开透明,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会议无果而终。

欧盟此招被中国识破。

欧洲人贼心不死,仍在作最后一博。

12月18日,上午9时45分,温总理提前抵达拉贝会议中心,举世瞩目的领导人会议定于10时开幕。然而,时辰已到,东道主和联合国秘书长却踪影全无,主席台上空空如也。人们纷纷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始终没有任何人出来说明。

欧洲显然已经完全失去了诚意,只等把气候谈判失败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好向中国施加压力。少数国家领导人甚至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指责中国。

见此情形,温总理当机立断,提议“基础四国”领导人再次碰头。这时,工作人员已经来不及安排会议室了,四国领导人就在会场外的大厅里,围坐在一张茶几旁交换看法。

到了11时30分,谈判大会奇迹般复活。

欧洲人只等把中国架在火上烤。按照原定计划,温家宝总理是在东道国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第4个发言。但奥巴马的“迟到”,温总理成为与会各国代表中第一位发言的人。

中国显然有备而来,温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演讲,释放了最大的诚意。

欧洲人显然又碰了一鼻子灰。

但欧洲人似乎铁了心,不作任何让步,直等大会失败。

中国在哥本哈根还面临着美国的巨大压力。

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达哥本哈根后,就火药味十足,经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铺垫后,奥巴马总统在他的发言中,向中国发出最后的通牒,中国承诺的碳减排必须接受国际监督,宣称如无国际监督,“任何协议将只是纸上空谈”。

因此,温总理到达哥本哈根后的第二天,并没有安排与奥巴马的任何会晤。而在18日领导人大会后,温总理安排了与奥巴马的沟通,双方不欢而散。

奥巴马18日召开一场20多个国家举行的紧急会议,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并没有理会,中国方面仅派副外长何亚非参加,温家宝没有出席。

奥巴马发现他的谈判对手是谁时,几乎难以相信。他显然觉得温总理故意缺席是很大的外交侮辱,并当场发火说:“如果能与能够做政治决定的人协商就好。”[韶关家园] www.sg169.com [韶关家园] www.sg169.com

在不久之后举行的大范围会议上,中方派了一名更低级别的官员代表温总理与会,对此,奥巴马相当上火,直言:“我想和温总理会谈。”没有中国领导人的参与,美国的经也念不起来。

美国人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勇气。

离预定会期已经过去了较长的时间,仍然未有丝毫的进展。

在最后关头,温家宝总理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18日晚,温总理约卢拉、辛格、祖马再次会晤,作最后的努力。

面对可能出现的会议失败危险,如果四国在关键问题形成共识,再同美欧去谈,要尽一切努力争取会议有所成果,可以避免欧美把火力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头上。

连续两次被拒后,奥巴马也感觉特别郁闷,对于一心想从欧洲手中接过环保大旗的美国无疑是迎头一棒。见对中国采取高压的态势并不能使中国让步,美国作为碳减排的领导者地位将难以确立,哥本哈根将可能使奥巴马颗粒无收。

奥巴马见势不妙,在他的助手告诉他说温家宝正在与印度、南非、巴西三国领导人开会协调立场。于是,奥巴马不请自来,直接闯进了会场,他边走边说:“总理先生,你准备好了和我见面吗?准备好了吗?”

四国会议变成了五国商讨,并最终达成《哥本哈根协议》。

这是一场没有欧盟参加讨论并定下来的协议,按理不可能被欧盟接受。

这时美国这个带头大哥的本色便体现出来了,美方表示愿意出面征求欧盟方面的意见,在欧盟面前,美国还是能说得上话的。

温总理、奥巴马等领导人相继离开哥本哈根。

?随后,美国和欧盟国家进行了磋商,而“基础四国”也跟有关国家进行了沟通。然后,这个草案又在部分国家中进行了小范围磋商。

最后,气候谈判有关各方就“基础四国”与美国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一致,被载入历史。

当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大会正式宣布结束时,离原定大会闭幕时间过去了9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