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阴谋
1472600000053

第53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必须做好的准备 (1)

中国在哥本哈根的表现是比较完美的,进退自如,经受住了发达国家集中火力的“十面围攻”,发达国家的如意算盘落空。和欧洲的失意与苦恼相比,中国还是笑到了最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受住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哥本哈根的胜利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胜利。在这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维护《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则的坚决态度大大出乎西方国家意料之外。

德国媒体对此结果都深表不满,在批评各方尤其是美国没有尽到义务的同时,也感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德国《明镜》网称,发展中国家和新型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较量中获胜。

在美苏争霸时期,全球事务基本上是苏联和美国两家说了算。在单极世界里,则是美国说了算。在众多场合,各国尤其是大国以一己利益为先之外,众多小国只能品味到在国际事务中总是由大国主导的无奈滋味,中小国家只能作为一个旁听生。

在发达国家的潜意识中,全球性事务的掌控和规则的制定一向都是他们的事,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充其量也就是凑个数,没有多少影响力,这无形中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巨大的隔阂。

现在世界的政治格局正在走向多极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莫过于新兴大国的崛起,并逐渐在世界舞台上抢夺各种话语权。

尤其是77国集团和中国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与发达国家展开的一次又一次政治交锋使其感到非常被动和不适应。

但这次大会中国应该说是险胜,有较多偶然的成分,如果不是欧美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欧盟太过自信,美国这个大块头仍然志大才疏,以为盟友众多,别人都得听他的,到最后欧美两家弄巧成拙,否则发展中国家为大会失败背黑锅的可能性非常大。

由于77国集团成员众多,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这也导致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虽然是以一个声音说话,但我们还是听到内部有很多的不协调。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更何况目前有100多个和尚,并且没有一个公认的领袖出来主持,谁又服谁呢。

其中小岛国联盟对于“气候变暖”反应最为强烈,一直坚持最激进的减排措施,他们与欧盟很容易走得很近,他们因为自身碳排放量小,对碳减排意愿强烈,成为宣传“减排”的马前卒。

最不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很不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弱,北京奥运会基本上让北京晴空万里,具备在小范围内改变天气的能力,你说这些最不发达国家能花钱应对突然而来的自然灾害吗?由于气候变暖派长期洗脑式的宣传,这一批国家对中国、印度两大碳排放国抱有一定的戒心,更愿意和发达国家合全力压中、印两国减排。

2009年10月,印度洋小岛国马尔代夫的全体内阁部长们穿上了潜水服,背上了氧气筒,戴上了潜水镜,在四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一次前所未见的海底内阁会议。

2009年12月初,中国近邻尼泊尔的20名内阁部长也背着氧气筒,登上喜马拉雅山一处海拔2800米的地方,举行了一场号称“全球最高”的内阁会议。

两个小国的“异常”举动,都是希望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前夕露露身段,力争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以争取更多的利益。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策略仍是有拉有打,力图从内部分化发展中国家联盟,使之不能形成合力。

据菲律宾《商业世界报》2009年12月21日报道,菲律宾政府对哥本哈根大会没有达成有约束力的条约深表遗憾,但菲律宾代表团则从哥本哈根获得了3.1亿美元的环境资金援助。

菲律宾能得到这个援助,这与该国在站队时站到了欧美这一边是分不开的。77国集团代表里面有一个来自菲律宾的代表,是一位非常资深的从20世纪90年代就从事国际谈判工作的女士,她在77国谈判里也非常非常重要,结果在希拉里2009年11月访问菲律宾之后,希拉里一走,菲律宾总统就宣布把这位资深女士从菲律宾的谈判代表团里除名。

只要发展中国家有几个国家唱反调,就将削弱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气候谈判中的分量。

由于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欧美通过为发展中国家制定不同的减排目标,从而达到分化发展中国家的目的,没有减排义务的国家对气候谈判难免不会太上心。

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大国排的二氧化碳最多,按欧洲及美国的要求,是要减排的,而其他国家还不必承担减排责任,欧美就要让“发展中国家”这个帽子戴在中国、印度等身上看起来不合身。

就“基础四国”内部也非铁板一块,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印度与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印度就认为,它有四亿贫困人口,而中国则没有这样规模庞大的赤贫人口,中国应该减排,印度则不需要。

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对于中国此前宣布减排目标,印度环境部部长拉梅什说:“和中国不同的是,印度没有宣布任何减排目标。”但他表示,印度也有一份气候变化问题方面的行动计划,不过这一计划并没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印度一直表示,强制减排目标将损害印度的经济发展。

中国率先公布减排目标,给印度造成巨大的压力,按印度的发展水平,不进行减排并无不妥,中国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8吨,印度只有1吨。但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印度还是公布了减排目标。在国际事务中,印度也摆脱不了随时与中国进行对比的处境,不得不跟着中国的步伐。

卢拉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个人承诺给其他国家资助,这等于将了中国一军。印度总理面对欧美的联合攻势,差点作了较大的让步。

削弱“基础四国”的影响力,拆散“基础四国”是欧美共同的目标。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欧美并没有得逞,如果欧美形成合力,由于印度、南非及巴西三国与西方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仍有可能在减排上作出某些让步。

中国此次哥本哈根的小胜,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最根本的还是坚定地奉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真正地做到了不偏不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4年4月29日签署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先正式提出的。

1953年12月31日,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代表团就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的关系问题开始在北京举行会谈。当天,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准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印度方面对周恩来的主张表示赞同。在1954年4月29日签署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就列入了这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