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阴谋
1472600000056

第56章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能否少丢掉出口这条腿? (1)

我们也经常将出口、消费及投资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富余人口就业问题,大量的外汇换回了中国必需的技术,是中国经济二次启动的催化剂。

但巨额的贸易逆差无疑是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重要原因,最近几年中国每年两千多亿的贸易顺差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相应逆差的基础之上的,也使中国出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穷于应付各种国际贸易争端。

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背后似乎一直背着个大烟囱,滚滚浓烟把蔚蓝的天空染成了黑色,中国的GDP是增长了,但中国却是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为代价换回的,随着矿难频发,人们也将之视为带血的GDP,过分依靠出口的经济增长并不被人们所看好。

显然,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已经不能完全将宝押在出口上,如果国际贸易形势风吹草动,就可能使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2008年中国出口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中国果断推出了4万亿投资,避免了中国经济的直线下滑,在消费这条脚还不太灵便的时候,中国想要使经济快速增长似乎只有让投资担当主角。

然而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中,投资拉动经济往往被看成是极端邪恶的,它极可能形成产能过剩,造成巨大的浪费,经济结构性失衡,而只有消费驱动才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天使,才是最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

要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似乎只剩下消费这一条道,但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典范的美国却让人们失望了。

美国人民超前消费,制造了大量的垃圾资产,最后捅出次贷危机这样的一个大娄子,世界人民不得不为美国买单,让人们不由对消费拉动经济表示较大的怀疑。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似乎都受到了质疑,那么人类在经济增长面前就一点主动权都没有了吗?

随着世界贸易不平衡的加剧,各种贸易壁垒也将层出不穷,低碳或者无碳正在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变幻莫测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中国这艘经济战舰又该填装什么样的弹药,如何找到新的航向呢?

人类社会似乎一直在不停地探索,不断想找到经济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始一轮一轮的宏观经济实验。与人们听起来咋舌的航天、航空实验相比,银行、企业、政府及国际机构投入到宏观经济理论试验的花销可能更加庞大,也没有哪种实验像经济实验这样在事后留下如此多的残骸、不快、夸大的希望和疑惑。

本书也来凑一个热闹,看能不能从简单的道理着手,探寻复杂的经济规律,使我们可以在低碳时代找到一条更加稳妥的道路。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放在商品及剩余价值的生产。西方经济学开门便讲供给与需求出发,讨论供给与需求如何达到平衡不同,这里尝试以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看每个企业在社会生产中处于哪种地位,寻找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看不见的手。”

我们可以将整个社会看成是一个大家庭,共有四兄弟,四兄弟分别住在四个不通的村子,每家都各自经营一家公司,每个企业独立核算,都雇用了一大帮工人,他们之间的经济往来都用货币进行支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不用打白条,也不是鲁滨逊流落荒岛,而是一个现代文明的大家庭。

因为是独立核算,都各自有一个账本,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W=C+V+M,W表示总收入,C表示固定成本,而V则表示工人工资,M表示利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做小生意,还是跨国公司,都会按这个来,收入减去各种成本,最后剩余的就是利润。

他们所进行的工作则是制作面包。生产面包需要面包机、面粉,而生产面粉则需要农具、磨制面粉的机器,搬动这些机器需要一些交通设备,如汽车,而驱动汽车则需要汽油等。

由于这些工作繁多,需要在四兄弟之间进行分工,使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和配合,他们的所有工作就是为了生产面包。

老大技术力量雄厚,专门制造,老二、老三、老四进行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机器设备,而老二同时为另外三兄弟提供生产所需要的能源、原料,老三主要是提供服务的,组织有运输队、维修队等。

一切准备就序后,老四从老大那里购买面包机,从老二那里购买面粉,接受老三提供的服务,这下便可以开足马力生产面包了。

在这个生产体系中,老大除了提供面包机外,还为老二生产面粉提供各种农具,将面粉磨成面粉的机器,同时也为老三提供各种运输的各种设备等。同时老二也为老大生产机器提供各种原料,如钢铁,为老三运输队提供各种油料等。

这样四兄弟之间便形成一个分工严密的生产体系,而老四是生产的最后环节,这也是四兄弟及所雇用工人、四兄弟的老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先把肚子吃饱了再说其他的。

在说完分工之后,我们再来看他们之间的账是如何算的,这时我们将生产的固定成本分成了三类:第一类相当于固定资产,它是要在生产中一年以上才需要更换,它是由老大生产的,我们将它设定为C1。

所以,我们假设老四共有四台面包机,每年正好有一台机器换掉,而老二的农具及磨面粉所需要的机器也会每年更换一部分,同理,老三的运输队也会进行部分设备更新。对于老大自己而言,他也需要每年更新设备,这里有一个自我设备更新。

而第二类则是各种在生产中一次性消耗掉的,如老四生产面包所需要的面粉,老三搞运输所需要的汽油,我们将它设定为C2,它是由老二提供的。与老大所提供的机器不同,它是一次就消耗掉了。而老三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则是C3,和老二提供的各种原料一样,也是一次性计入成本。

这样我们用一幅图来表示,在这个图中,老大、老二和老三都会相互提供服务,他们的生产成果最终会进入别人的生产环节,成为别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而老四则不需要直接为其他三兄弟提供服务。

我们假设四兄弟之间的生产没有出现浪费和产品的积压,即老大、老二、老三生产的东西最终都全部卖给了其他兄弟,这里有三个等式,即W老大= C1α+C1β+C1γ+C1,W老二= C2α+ +C2γ+C2,W老三= C3α+C3β+ C3,老大生产的机器有一部分是自己消费的。

这里只说到生产及老大、老二、老三三兄弟之间的流通,我们知道,为了消费的生产才是有意义的,老大、老二、老三的产品都销售出去了,这里老四的东西还堆在那里,这时由谁来消费呢,这其实消费者只能是四兄弟家人及所雇用的工人。

从上面的假设可以得到一个等式:W老四=V1+M1+V2+M2+V3+M3+V4+M4=∑(V+M),即老四所生产的面包的价格正好等四兄弟所赚取的利润及发给雇用工人的工资,四兄弟用自己的利润及雇用工人用自己的工资把老四生产的面包购买了。

在这里我们其实隐含了生产周期的概念,如以一年为单位,在这一年里,四兄弟开设的工厂正好对老旧设备进行了更新,老二为其他三兄弟生产所需要的面粉及汽油等正好销售完毕,到年终盘点时,又回到年初的水平,一样不多,一样不剩。

当然这四兄弟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们还供养有老人,四兄弟相当于要把自己的利润(M)拿一部分出来,而他们的老人用这些钱去老四那里购买面包,以维持生计,这个时候,整个生产仍是平衡的,所有生产仍然刚刚好,只是四兄弟把自己的购买力转移给了父母。

图:四兄弟分工协作示意图

随着四兄弟的子女越长越大,他们会提出分家,这样老大可能将面包机、磨面粉的机器、运输设备等分一部分出去,而老二也可能让他的子女分别务农、磨面粉或生产各种油料,这对于老三也一样,让他们各自的子女都进行专业化的生产。

我们也知道,人仅靠面包是不够的,还需要穿衣服、要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梦想有自己一辆汽车,这样老四家也分成很多工厂。

因此,我们仍可以用下面的图形来表示,不过不是四兄弟了,而四大家族,和四兄弟生产不同的是,各家族之间要进行内部的交换,图家族内部的交易用蓝线来表示,这和四兄弟生产模型中老大要自己更新自己的生产设备有些类似。

在四家族模型中仍需要假设所有的生产都没有浪费与库存积压等,即W老大家族= C1α+C1β+C1γ+C1,W老二家族=C2α+C2β+C2γ+C2,W老三家族=C3α+C3β+C3γ+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