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精典教育-童年的秘密
14728000000055

第55章 神游

我们用经验证明了,正常化能够帮助一个人克服很多不好的品质。

这些消失的品质有好多,如邋遢、懒惰、贪婪、不听话、以自我为中心、过度依恋别人等。

除此之外,还有科学上一直研究的童年时的一些特殊品质,如模仿、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诸多幼稚品质能够消失说明,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真正懂得儿童的真正本性,并且此事实还具有让人吃惊的普遍性。

人的双重本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第一本性天生的,第二本性则来自原罪,也就是违反了上帝的法则所导致的结果。

有一种说法叫原罪说,此说法有利于了解儿童做出的一些事情。如因为原罪,人在较早时期的赐福被夺走了,所以才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内心幻觉的支配。

成年人身上的以自我为中心对儿童影响极为恶劣,他们的盲目会使儿童误入歧途,让儿童心理出轨,由此会产生抵触、自卑、恐惧、依赖等。

儿童身上有一个没有被破坏的计划,所以他们能够进行不断更新,按照这个计划获得正常的发展。他们之所以能恢复自然正常的状态,跟他们能专注一些现实活动有关。

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儿童偏离正轨的根源,是他们成长时遇到的令其恐惧的环境,导致他们无法实现原始发展的计划,因此,他们的潜能在“实体化”的过程中得不到发挥。

要使人格获得统一,人的心理能量有必要在活动中实体化。假如得不到这种统一,不管出于哪种原因,如成年人占支配地位、儿童缺少活力等,都会导致心理能力跟运动分开发展,于是,人就被分裂了。

没有一种东西从本质上被消灭或被创造,儿童的心理如果不是按正常的方式发展,则会向错误的方面发展。

一般情况下,偏离正轨的现象多是出现在心理能力丧失了根基,一切活动变得毫无目的的时候。这时候,心灵可以借助外在自发的体力工作来重塑,不至于总是在无谓的幻想里沉寂。

游移不定的心会被图像和符号吸引,这是由于它不能找到能够工作的对象。

如果儿童出现这种心理失调,那么他便会坐立不安,到处乱动,看上去充满活力而且难以控制,可是儿童做的这一切却是毫无目的的。

有时儿童刚开始做一件事,可眨眼工夫又做别的去了,他们不能把心思集中到一个事物上。

成年人无论是惩罚还是宽容由于心理失调导致散漫或不守规矩的儿童,实质上都是支持和鼓励儿童去幻想的,并且把这种幻想理解成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福禄贝尔为了鼓励儿童发展想象力,发明了很多游戏。

成年人教儿童用积木搭建一些事物,如马、城堡、火车等,再让他们观察,此时他们的想象力便插上了翅膀,能让任何一种事物有自己的意义,这是由于他们的心中产生了幻想,如门的把手成了马、椅子成了宝座等,诸如此类的还有好多。

成年人给孩子的玩具仅使孩子产生了不同的幻觉,却没有给他们提供跟现实有联系的具有建设性的环境,因此,也不能让他们有任何真实意义上的全神贯注。

这些玩具可以让儿童去玩,不过很快就会被他们扔掉,如同微风吹起没有燃尽的灰烬中的火星,瞬间就灭了。

可是,成年人却以为,儿童活动时,玩具是他们发泄能量的方法,并且是唯一的,他们总以为儿童在玩玩具时会感觉幸福,哪怕儿童很快就厌恶了玩具,甚至将其毁坏,成年人依旧这样想。

上述情况下发生“分裂”的儿童,很有可能在学校被看作特别聪明的学生,哪怕是他没有秩序,不遵守纪律。

这个世界赐予儿童的唯一自由就是玩玩具,可是,他们应在此时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我们给儿童提供了环境,在其中可以看到他们有可能立即投入到某一活动中,此时,他们那些坐立不安和激动的幻想没有了,并且能够安静地对待现实,通过活动来完善自己。

很高兴这些儿童变得正常了。他们的身体成了其思想的工具,活动开始变得有目的了,并且去认识周围环境的真实情景,此时,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取代了漫无目标的好奇。

心理学家经过细心观察,将没有真正发展的想象力和对游戏的过分热爱视为“心理神游”,即真实的生活没有受到心灵的重视,眼前的真实生活也离开了。

“神游”可以视为一种逃避,一种对慰藉的寻找。躲进了幻想和游戏,因而有可能把分裂的心理给淹没了。